雙11的預熱已經拉開帷幕,手裏的舊手機是不是覺得瞬間變卡了?看到數百元的立減券,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是不是有點不由自主了?

騷年,千萬要穩住!因爲降價促銷力度越大,某種程度上也意味着踩坑風險在增加。是不是手機賣不動、賣不好,要大降價給盤活下?是不是手機本身有些不足,藉着雙11降價,讓你衝動消費一把?

爲了避免踩坑,多個心眼很有必要。既能享受到不坑且適合自己的機型,又能以真香價格拿下,自然是極好的。來,一起看看哪些坑點,值得我們注意下。

搭載過渡性技術,如單模5G、滑動結構的機型,慎入

很多人要問了,什麼是過渡性技術?其實這個很好判別,就是這個技術只應用過一段時間,但現在已經被成熟的新技術取代。比如:單模5G、滑動結構等。

採用單模5G的手機,在5G剛興起時出過一批機型,當時華爲力推雙模5G,單模5G則被針對,甚至被批爲僞5G。

雙模5G,同時支持獨立組網(SA,可以理解爲5G新網絡)和非獨立組網(NSA,可以理解爲依附4G升級而來),而單模5G僅支持NSA模式下的5G網,不支持SA。

然而,獨立組網SA才能完全發揮5G的優勢,具有下載速率大於NSA、時延更低、更大連接的優勢,是5G的最終形態。如果一個地方只有SA的5G網絡,那單模5G手機在5G網上只能乾瞪眼了。因此擁有雙模5G的手機,能夠一步到位,不被淘汰。

如果一款手機搭載高通驍龍855 + X50基帶或者驍龍855 Plus + X50基帶,那要謹慎了,因爲它僅支持NSA單模5G。

像vivo NEX3 5G、三星Galaxy S10 5G等機型都僅支持單模5G,建議慎入。

滑動結構,之前很好實現了真 · 全面屏,也盛極一時。像聯想Z5 Pro、榮耀Magic2等,都採用這個結構,但最終的市場表現差強人意。

原因很簡單,增加了手機厚度和重量,但電池容量由於結構所限,反而變小,因此,實用性大打折扣。穩定性方面相比普通手機,也會差一些。

目前,單模5G和滑動結構機型在一手機市場已經不多見,在二手機市場可以見到,還是建議謹慎入手,別因爲價格誘惑,而入坑後悔。但如果價格確實很香,而你又能接受它們的缺點,那就另當別論了。

又厚又寬又重的手機,建議遠離它們

5G正興,對手機的散熱和續航,提出了新的要求。手機廠商們應對的選擇是,把電池容量做大,將散熱配置做得更有層次、更豐富。

加上要用更好的配置吸引消費者,手機機身難免做得“胖壯”,如果沒有足夠的優化,一臺半斤機就此誕生。

堆料好是好,但一味而無策略地堆料,好像也不是那麼回事。寬度大於76mm,厚度大於9mm,重量大於210g,這款手機拿來防身估計挺不錯的。但要說帶來愉悅的手感?不存在的,這樣的手機拿在手裏、裝在兜裏都將是個負擔。

說實話,小米目前在這個層面做得很一般。堆料狠的機型,一般都210g往上走,像紅米K30至尊版、小米10至尊版等。加上殼、膜的重量,妥妥半斤機,有木有?

華爲Mate40系列的Pro、Pro+、RS保時捷設計也是這樣的節奏,而Mate40標準版帶來的手感很到位。如果你很在意手感的話,我建議還是不要入高配版了。如果你追求牛X的拍照,那估計只能委屈手感了。

頻段缺失的機型,有特殊需求的,該小心了

這個因素,很多人在購買手機的時候往往是忽略的。但等你真正需要用到的時候,肯定傻眼。頻段是什麼?實際體驗中,頻段究竟有哪些影響?

頻段,你可以理解爲傳輸數據用的通道,不支持某個頻段,意味着你無法使用這條通道。比如,某個地區的5G網絡,只提供了N79頻段的基站,那麼不支持N79頻段的手機,在這裏是無法檢測到且無法使用5G信號的。

一般來說,支持的 5G 頻段越多,就擁有越好的 5G 信號。因此,擁有越全面的5G頻段機型,越值得購買,當然價格也會相對高點。

而不同5G手機,出於成本的考慮,在頻段的取捨上不盡相同。比如:有些5G手機就不支持N77,雖然目前在國內並沒有什麼影響,但它是歐洲和日本的5G頻段,對於需要去這些地區工作、留學或者旅遊的用戶來說,這個頻段就變得舉足輕重了,因此不支持N77的5G手機最好不要購買。

又比如N79,是中國移動新獲批的一個頻段,據說,中國廣電(國內5G新運營商)也獲准佔用這個頻段。但這是個新頻段,相當於要從0開始部署,建設5G網絡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具體什麼時候才能落地,。

如果你想更換中國廣電的5G,那麼你的手機必須支持N79頻段纔行。至於中國移動的5G,由於它還有N41頻段,且這個頻段相對完善,因此不支持N79頻段,短期內並沒有什麼影響,長期看,待N79慢慢發展,還是有影響的。

其實,購買手機需要注意的坑點還有一些,比如屏幕的像素排列、內存拓展問題(三卡槽還是三選二卡槽)等等,限於篇幅,先說這麼些。如果大夥有其他的坑點,也歡迎暢所欲言,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