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年輕的時候,魯國最有勢力的三家大夫,分別是季孫氏、孟孫氏和叔孫氏,這三家的祖上都是魯桓公的兒子,所以一般稱他們爲三桓。此時的三桓之中,季氏當朝執政。

孔子在季氏門下做家臣,管理過倉庫,管理過牲畜,工作乾的都不錯,可一直不受到賞識。季氏沒人欣賞孔子,孟氏卻對他讚賞有加,孟釐子在去世之前,特意囑咐自己的兩個兒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去向孔子學習禮。

那一年,孔子聽聞周天子處有一位圖書管理員老子,據說此人博古通今,就有心帶南宮敬叔前去學習。南宮敬叔聽從了老師的建議,向魯昭公提議,讓孔子帶着自己前往周天子處學禮。魯昭公肯定要給南宮敬叔這個面子了,下令給了他們一輛車、兩匹馬,外加一個隨從,去周天子處學習禮儀。

到了地方以後,孔子向老子請教了學問之事,老子是耐心的教,孔子是虛心的學,收穫十分的大。等孔子要離開回國的時候,老子親自去給二人送行,又給孔子仔細的囑託了一番。

老子說,富貴的人送人的時候,會贈送財物,品德高尚的人送人的時候,會贈送良言。我不是富貴的人,只能虛用品行高尚人的名號,送你幾句話吧。

人要是太聰明,太用心去琢磨事情,就離死不太遠了,因爲這樣的人會喜歡議論別人,讓人討厭;人要是博學又能言善辯,還挺有能力的那種,那也危險了,因爲這種人喜歡揭發別人的惡行。

所以做兒子的人,不要總是想着自己的利益,要多位父親着想;做臣子的人,也不要總是想着表現自己,要多考慮一下君主的感受。

孔子聆聽記下了老子的囑託,轉身回到魯國去了,因爲這次出國鍍金的經歷,孔子的名聲響亮起來了,很多人都拜在了他的門下學習。

當時的國際情況是這樣的,西邊的晉國十分的強大,他們經常欺負東方的諸侯,南方的楚國也很強大,時不時的也會搶北方諸侯的地盤,北邊的齊國也是強大的國家,還是魯國的鄰居。

就這樣,魯國要是依附了晉國,楚國就會來攻打,要是讓齊國有點不順心,齊國也會發兵來征討,總之魯國的日子很不好過。

在孔子大概三十歲的那年,齊景公帶着晏子來魯國訪問,聽說孔子是個明白人,齊景公挺好奇,就跟他聊了一會。

齊景公問,你說以前秦穆公的時候,秦國地盤又小,位置又偏的,他是怎麼樣稱霸的哪?

孔子回答,那時候秦國雖然地盤小,可秦穆公志向遠大,地理位置雖然偏僻,可秦國實施的政令非常合理。特別是在人才問題上,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贖回了能人百里奚,和他談了三天三夜,之後任用他做秦國的大夫,把整個國家的治理權都交給了他。

這樣的國君,這樣的用人方法,別說治理秦國,治理天下都是沒問題的。秦穆公做霸主,做的還是小了的。

齊景公聽完孔子的分析,很高興,你確實是個人才啊!從此以後,孔子就給齊景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爲孔子日後去齊國謀前途埋下了伏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