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未來的未來》官方

關於細田守,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我小時候愛看《白蛇傳》”;“我大學時喜歡現代藝術”;“我得到了導演《哈爾的移動城堡》的機會,但最終出現了各種問題,不是很順利”;“ 我自己也認爲《狼的孩子雨和雪》是十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動畫電影。“像真人電影”;“ 我在做動畫的時候,會覺得它可以自由描繪穿越時空”;“ 用好動畫,可以創造出更加有趣的世界”。

《穿越時空的少女》《夏日大作戰》《狼的孩子雨和雪》《怪物之子》……動畫大師細田守的名字想必喜歡動畫作品的朋友都有所耳聞。他的最新作品《未來的未來》於11月6日在中國大陸公映。藉着這次《未來的未來》在公映的機會,細田守導演也爲中國觀衆講述了關於“細田守”的故事。

日本動畫大師細田守導演

(一)與動畫的邂逅

我小時候,差不多正好是跟小君差不多大(譯著:主人公,4歲)的時候就開始記事。自己最早有印象的動畫,是美國的《貓和老鼠》,最開始的質量非常高的那一部。除此之外,還有日本製作的長篇動畫,由東映製作的被稱作“東映長篇”的一些作品。不太記得當時具體都看了哪些了,我想應該會有《白蛇傳》。以前的動畫電影,昭和40年代左右製作的。當時中國故事作爲原作改編的很多。《白蛇傳》是如此,還有講孫悟空之類的。《安壽和廚子王》雖然是日本的,但也很有中國風。記憶中我看了很多類似這樣的作品,覺得很棒。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喜歡做手工。比起去看,我更喜歡動手做。上小學高年級的時候,會買一本叫《Animage》的雜誌,上面當時會刊載很多動畫的資訊,而且在後面還有講如何製作動畫。有個《岡田英美子與鈴木伸一的動畫私塾》欄目,介紹怎麼去自己製作動畫。是一個每月4頁的連載, 看了那個我就想,原來自己也可以做動畫啊,那一定要做做看。於是就像是做手工一樣做起來了。這可能就是我最初接觸動畫時的想法。

細田守導演最新作《未來的未來》

(二)走進動畫世界

一直到高中畢業我都很嚮往動畫行業。我高中的時候正趕上《風之谷》上映的時期,那時候動畫也正在朝着全新的方向前進,所以我十分嚮往。而我上大學是在1986年,那時候發覺, 比起高中時看的動畫,世界上原來還有更有意思的東西啊。上了美術大學,進入美術的世界,也會覺得電影的世界很好。發覺除了被大範圍公映的好萊塢電影,還有更加有文學性的、更加藝術的電影。我在大學時代吸收了很多這類東西,所以又開始嚮往這些。再比如對現代美術之類的,也都會很嚮往。然後就會希望自己能在這當中找到能去做的作品。我想大學畢業後,如果進入動畫界,應該就可以去做出作品,然後就加入了東映動畫。

(三)吉卜力往事

我曾經在作品製作上出了大錯,我作爲東映公司裏的一員,被派到吉卜力工作室,得到了導演《哈爾的移動城堡》的機會。但是出現了各種問題,不是很順利。 如你所知,中途就換成了宮崎駿導演。那個企劃本身也是宮崎導演做的,所以他導也理所當然。當時是因爲想要給年輕人機會纔有了這樣的機會,結果我沒能做好,還是交給了宮崎導演去做。這對我來說是一次重挫,讓我深切體會了無法完成作品的那種痛苦。

(四)新起點,《穿越時空的少女》的誕生

作爲東映的一員,作爲外派的身份過去的。我覺得要以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去拼。覺得如果沒辦法做到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把自己的作品做出來,就會對不起沒完成的作品,會感覺非常慚愧。這種想法成爲了我的原動力,辭了職,雖然不知道今後會怎樣,但是決定要努力做出一部電影。帶着無論如何也要做出來的心態,最終完成的作品是《穿越時空的少女》。情況說得很嚴肅,但《穿越時空的少女》這部電影是一部很休閒的作品。很容易看進去,適合約會時候去看。不過作爲製作的一方,我們真的很拼。我記得當時我跟編劇一起寫了劇本拿給原作者筒井老師看,他回覆說:“這跟原作完全不一樣啊!” 也許正是我們努力堅持做出全新的《穿越時空的少女》這種態度,才讓大家有了新鮮的感受。

電影《穿越時空的少女》

(五)獨立後的思考

在東映做電影,就是像在企業大包乾式的做電影(program picture)。就比如《航海王劇場版6:狂歡男爵和神祕島》《數碼寶貝:我們的戰爭遊戲》也是這類的。那時候只有製作這類純商業長篇動畫的機會。當然,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現在也還是很喜歡。但是我希望能跳脫出那個範圍,如果不能製作出從根本上獨立的一部電影,就感覺不太行。做這件事十分需要勇氣,但即便如此,也要去挑戰一下。製作一部電影很不容易,要有與這樣的不易相應的挑戰。每天做着同樣的事情,只是單純付出很多辛勞,就會感覺沒有回報。這麼難得大家能夠來幫忙,費很多力氣來做,那就儘可能去做些不曾有過的、全新的東西。不這樣的話,就太沒意思了,我總是這樣想。 想用電影描繪那些不曾被電影描繪過的東西。我覺得這纔是對製作電影的工作人員、對觀衆朋友們的回饋。我總是希望能做出值得觀衆去看的作品。

(六)AI世界的到來

《夏日大作戰》的時候把AI描繪成敵人,但現在來看,當時AI的熱潮還沒有到來,所以剛上映的時候會有一種“想表達啥”的感覺。如果放在今天,大家都知道什麼是AI了,也明白它會給世界帶來什麼,這樣或許還好。 我所理解的電影,會快人一步去描繪新事物、未來可能出現的東西。後來AI熱潮到來,大家又想起《夏日大作戰》,我會覺得開心,但其實也說不上是哪種感覺。

電影《夏日大作戰》

(七)《夏日大作戰》後10年

大家都在說現在是“多樣化”的時代,反而看得出是不夠多樣化。可以說是某種“均一化”。我想說的是,大家看着智能手機、往社交網絡上發東西,這樣的行爲都變得非常一致,這非常非常無聊。我會覺得互聯網最早的時候, 我在做《數碼寶貝:我們的戰爭遊戲》的時候,會把互聯網想象得更加有趣。製作《夏日大作戰》時,也覺得會有更好玩的東西,對有趣的期待值很高。然而現實世界裏,它常會被用在非常無聊的地方,結果好像是在證明人類究竟可以多沒意思一樣。我會覺得它明明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怎麼會這樣。所以,不能單純只是讓科技不斷進步,使用科技的一方,也要把自己的可能性和有趣之處釋放出來。如果不這樣的話,我認爲可能就不能算充分利用了科技吧。我一直都帶着這樣的疑問,做了《數碼寶貝:我們的戰爭遊戲》和《夏日大作戰》之後, 我總會期待通過網絡連接的這個世界,能不能讓人變得更有意思,能不能讓社會變得更加有活力。即便今天我也是這樣做的。

(八)劃時代的動畫作品《狼的孩子雨和雪》

《狼的孩子雨和雪》是十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動畫電影。“像真人電影”這一點,並不是一般的動畫電影會去追求的。與此同時,要說真人電影是否也做了這樣的內容,其實也沒有。所以我覺得就只能我來做了。 以電影的形式,來描繪孩子的成長,這是我很想做的事情。當時我還沒有孩子。可以說是藉以狼人的孩子這樣類似寓言的形式,去考慮如果我們夫妻倆有孩子之後的樣子。那一定會很辛苦,但明明這麼辛苦,孩子們卻不能理解我們,我就會想即便這樣帶孩子的意義在哪,是否還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這部電影有些地方就好像是把夫妻間的對話直接搬上了銀幕,是那個時代夫妻間的某種真實寫照吧。

電影《狼的孩子雨和雪》

(九)《怪物之子》與“身份”這個主題

在電影裏確實提到了身份認同。《狼的孩子雨和雪》或者《怪物之子》這樣的作品,逐漸已經走出日本,走向了世界各地的大銀幕。《穿越時空的少女》的時候,我完全沒想過,絲毫沒想過日本人之外的人會去看,卻還是去了世界上各種電影節。相反地,這次我們要去直面自己的電影的特徵和認同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具體說就是“日本人是什麼?”“製作動畫是怎樣一回事?”這樣的問題。同時還會 經常被問到“爲什麼現在大家都用3D做動畫了,你們還用2D?”這些都能歸結到“認同”這一點上來。“你爲什麼要這樣做?”“爲什麼你會在這裏做這些事?”其實每個人都會被問到這樣的問題。如果生活中不被問到也能過下去,會很輕鬆,但如果被問到了,就得順着說下去,去回答它們。而這些問題又會迴歸到電影的主題上去。從這個角度講,《怪物之子》和《未來的未來》是非常認真考慮以上這些之後製作出的影片,跟之前的作品很不一樣。

電影《怪物之子》

(十)“動畫”的最大魅力

我在做動畫的時候,會覺得它可以自由描繪穿越時空、擁有超能力,這些點非常的棒。比如《夏日大作戰》可以描繪一個無縫的一個虛擬空間,也可以有《狼的孩子雨和雪》和《怪物之子》那樣奇幻的世界。動畫相對於真人電影,最大的優勢在於:組成動畫的只有一個個符號,而這些符號對於觀衆來說非常易懂。換言之,最大的優勢是更容易傳達感情,或者說無形間就已經傳達到了。動畫有這樣的特點,所以要認真地去製作作品,好好思索什麼是應該去傳達的。因爲電影是一種藝術,所以我認爲去描繪什麼都可以。好比說去把“人類沒有存在價值”這類主題拍成電影,也完全沒問題。 動畫可以把很多看似沒有關聯,甚至比較極端的東西都放進去,然後再用很強的傳播力傳遞出去。我會想這樣會不會不好。還有,因爲也會傳達給小孩子,所以在作爲電影作品之前,應該好好注意這些。這方面我覺得也是動畫電影的一大特點。

(十一)動畫電影的可能性

奧賽博物館裏展出了很多合日本人口味的印象派作品,給人一種是旅遊時會去打卡的美術館的印象。而在繪畫史上,那是一個很艱難的時代。具體說就是,在照片出現的年代裏,是在思考繪畫在照片以外還能做什麼的一個時代。如前面提到的,是顛覆“認同”的一個時代。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現在也正面臨着類似的認同上的顛覆。 不用CG而是用手繪,這是爲什麼?不找真人拍,而是做動畫電影,這又是爲什麼?我們跟100多年前的畫家們面臨着類似的問題。對此我們該如何回應?我覺得,如果我們無法很好地證明其存在的理由就不會有前途,我是抱着這樣的想法做出了《未來的未來》。從這點上看,不僅僅要思考故事本身,也要一邊非常認真地思考今後的動畫電影應該是怎樣的,一邊思考一邊去製作。關於此,作品會在不同層面上被人打量。有的人可能只是看故事是否合理;有的人會考慮好不好哭,會有各種情況。如果能有人意識到,這是我們在表現形式發生變化的關鍵時刻做出的嘗試,我會覺得很感激。

細田守導演手繪分鏡

(十二)日本與動畫

特別是票房這塊現在非常強勢。就說最近的情況吧,感覺日本又要進入了一個新次元,非常驚人。世界上電影界都有很多種類的電影,動畫電影是其中一個。但是在日本,動畫的佔比非常大,不僅僅是影片數和票房,內容上也是。感覺比例偏向太明顯,我有點怕。會擔心這樣反而會造成我們無法看到好看的真人電影。我會擔心因爲動畫太強勢,一些原本可以被拍出來的真人電影最終沒拍出來,就此消失。不過日本真是個有意思的國家。反過來說, 作爲表現方式,動畫擁有這樣的力量,它能做很多。用好動畫,可以創造出更加有趣的世界,這是在我挑戰路上的一種激勵。

(十三) 連通世界

對於動畫電影的期待與支持,不管是在日本還是在其他國家也是。之前我有機會跟愛爾蘭的湯姆·摩爾導演在zoom上聊天。湯姆·摩爾在愛爾蘭,他所在的地方雖然是歐洲,但又不在歐洲大陸,屬於凱爾特地區。他從像這樣並非西洋中心的地方,發展出新的表現形式、新的運動。我當時說如果能被這些影響到應該很好,也認爲類似的情況今後一定會發生。這 正是因爲有了網絡遍及全球,有了在線看各種影片的機會才能做到的。如果我們能利用好這些,連通中國和世界上的人們,一起做出多樣且有趣的電影,這樣會很棒。

電影《未來的未來》中國內地首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