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空權重要性日益凸顯,五代機哪家強?

縱觀人類的戰爭史,1991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在一戰、二戰中,蘇聯軍隊的“鋼鐵洪流”幾乎是“無敵”般的存在,但是海灣戰爭過後,徹底打醒了世界上以陸軍爲王的國家,制空權的重要性開始日益凸顯。

圖爲海灣戰爭一幕

在奪取制空權中,最關鍵的一環則是戰鬥機。目前第五代戰鬥機是世界最先進的一代戰鬥機。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其將五代機定義爲“在即使攜帶導彈的情況下也能隱身、擁有低攔截概率雷達、高性能機身、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以及高度集成的計算機系統、能夠與戰場上的其他單位聯網以瞭解情況”的戰鬥機,基於這個標準,目前已經開始服役且符合定義的第五代戰鬥機有:F-22、F-35以及殲-20。

基於此,就避免不了對這些戰鬥機的比較。況且由於近期以來的中美局勢,更是加劇了人們對於這種對抗的擔憂。通常而言,在比較上通常將F-22與殲-20進行比較,因爲二者都屬於重型隱身戰鬥機,而F-35相對而言屬於一款輕型戰鬥機。那麼如果將F-22與殲-20從純空戰的角度比較,到底誰更強?

圖爲F-35戰鬥機

作爲世界上第一款量產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F-22曾被認爲是近距離格鬥之王,沒有任何飛機能夠在1 VS 1的狗鬥中擊敗F-22。當然這並不是空穴來風,在近距離格鬥中,F-22擁有更高的持續轉彎率,加速能力以及爬升能力。另外在超視距戰鬥中,F-22更強的機動能力能夠讓敵方導彈的有效射程變小。相比之下,國際觀察家普遍認爲,殲-20雖然具備高速飛行的能力和長航程,但是缺乏與敵方戰鬥機密切交戰所必須的機動性。基於這點分析,殲-20在空戰中就註定完敗了嗎?

現代空戰的決定性要素是什麼?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這樣的比較是不切實際的。在比較之前我們必須清楚在一場空戰中的決定性要素是什麼?大多數人並不瞭解空戰,如果深入研究就會發現,所謂的空戰演習的一些紙面數據在整個空戰歷史上僅僅只佔有一小部分的比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王牌飛行員格爾哈德·巴克霍恩將空中格鬥描述爲一場高風險、低迴報的活動,並稱在飛行生涯中近80%的勝利都是針對毫無防備的目標。另外在越南戰爭中,美國空軍曾經基於112次的空戰研究發現,被擊落的戰機中有80%的飛行員並未意識到即將發生的襲擊。這說明了什麼?如果在飛行過程中,擁有足夠多的信息來做出正確且快速的決定,那麼在該次對戰中你將擁有足夠多的優勢。也即所謂的態勢感知能力。

圖爲二戰期間德國空軍戰機

除此以外,隨着現代技術的發展,空戰也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據美國戰略和評估預算中心發表的報告顯示,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截止到2015年,只有59架戰機被擊落,其中絕大多數是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被擊落。根據這樣的數據,英國頂級軍事智庫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研究員賈斯汀·布朗克說,“戰機在空中纏鬥的時代已經結束”。另外他還表示,“現代空戰幾乎完全取決於雷達和其他傳感器的情境意識以及導彈技術。”總的來說,我們可以從雷達隱身性能、航電系統以及導彈技術三方面進行更爲現實的比較。

隱身性:殲-20 VS F-22

在隱身性能上,F-22配備了高度可靠的主動相位陣列雷達。該雷達在空空作戰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隱身能力,使得飛行員能夠在敵方雷達檢測到F-22之前就對敵方飛機進行跟蹤和射擊。它的雷達發射截面僅爲0.0001。與之對比明顯的是殲-20的雷達反射截面爲0.05-0.01。可以發現在隱身性能上,殲-20一直備受質疑。國防記者戴維·阿克斯曾表示,“象徵着人民解放軍空軍現代化的殲-20,有着隱形戰鬥機的樣子,但實際上並不具有那些難以被雷達偵測到的細節”。

圖爲殲-20的發動機噴口

爲此他舉出一些例證,殲-20具有傳統、固定的圓形發動機噴口,而F-22、B-2以及現已退役的F-117隱形戰鬥機,都具有仔細設計的有棱角的噴口。這種設計是爲了散射雷達波。但是對於這一說法也有人表示不認同。總而言之在殲-20的隱身性能上存在較大的分歧。較爲中肯的一個評價是澳大利亞航空專家卡洛·科普根據分析得出的一個結論:殲-20從正面看可能具有很強的隱身性,但是從側面或背面掃描時,雷達的攔截面較大。因此,在這裏我們大致可以認爲F-22的隱身性能強於殲-20。

航電技術:殲-20 VS F-22

在航電技術上,基本不存在什麼爭議,數據顯示F-22的航電系統落後於時代。儘管F-22在服役之初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之一,但是隨着之後傳感器、雷達以及數據鏈路技術的發展進步,F-22在某些方面就顯得有些過時。其航空電子套件中主要包含的技術有:一個通用集成處理器、AN / APG-77雷達、先進的數據融合駕駛艙顯示器;綜合電子戰系統技術;綜合通信,導航和識別航空電子技術等。不過洛馬公司在去年的一份報告中聲明,F-22已經進行了某些方面的升級,未來會注重改進傳感器和數據鏈。但是與此同時十分矛盾的是,F-22如何在不損害隱身特性的情況下增加額外的傳感器和吊艙,從而提高其航電能力?很大程度上這限制了F-22的升級空間。

圖爲F-22AN / APG-77雷達

而殲-20則不同,其安裝了具有360度覆蓋範圍的電光和紅外傳感器陣列。據悉,這些傳感器旨在融合傳感器數據以形成常見的“圖片”,甚至還可以通過數據鏈路與友軍分享該數據。某種程度上,這可以媲美F-35上先進的傳感器。毫不誇張地說,這樣的傳感器對於檢測雷達隱身的飛機特別有用。因此我們基本可以判定在航電系統或者說是信息的獲取上,殲-20要勝於F-22。

導彈技術:殲-20 VS F-22

那麼在最後的導彈技術方面,有觀點認爲殲-20裝備的霹靂-15空空導彈,射程上超過F-22裝備的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國外一軍事媒體曾推測,霹靂-15對所有目標的射程爲150公里,而AIM-120的射程估計處於霹靂-12與霹靂-15之間。但是資料顯示,在進入終端模式後,AIM-120的尋標器具有電子反反制能力,導彈也具備優秀的機動性,代表它在對付有閃避機動能力的目標時,直接命中或近距引爆殺傷的幾率是大約在90%上下,這還是很高的。

圖爲殲-20掛載霹靂-15

但是霹靂-15也並不是喫素的。美國《國家利益》曾對此置評稱,霹靂-15是一種極具威脅性的武器。此類導彈與優秀的戰鬥機殲-20的結合,可以打掉美國在亞太地區以及歐洲進行空中作戰的關鍵節點。爲了應對“殲-20+霹靂-15”的超強組合,美軍的對策是使用AIM-260聯合先進戰術導彈以取代現在的AIM-120,但是該導彈預計在2022年左右服役,美軍方面並未透露關於該枚新導彈的具體數據。因此在這一導彈技術這方面,雙方暫定爲平手。

無論誰勝出,總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聽聽殲-20總師怎麼說

那麼關於到底誰更強,這一問題似乎還沒有被討論出來。從各大論壇上來看,在對這兩架戰機進行比較時,無論最終的結果是哪一方勝出,總會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一位名叫雷·尼維斯的網友表示,“殲-20顯然是爲了擊落第五代空中優勢戰鬥機而設計和製造的,而F-22的設計理念是在擊落第三代戰鬥機的前提下……現在,我們應該知道答案是什麼。”但也有人從各方面對比最終得出F-22大獲全勝的結論,畢竟在五代機研製上我們與美國之間存在不可逆的差距,到底我們能否實現逆風翻盤?

圖爲殲-20總師

最終,讓我們迴歸到最貼合實際的那種情況去分析,有網友表示在殲-20與F-22的對抗中,中國具有主場優勢,且這種主場優勢將會一直存在,因爲中國並不打算入侵其他國家。如果這還不具有說服力,那麼引用殲-20總師楊偉的一句話稱,F-22是一架受美國與蘇聯冷戰啓發的戰術戰鬥機,專爲歐洲戰役而設計,一旦被部署到亞太,可能會遭遇與越南戰爭期間被派往亞洲的F-4戰鬥機相同的挑戰,也即F-22如果在亞太地區與殲-20作戰可能會“水土不服”,從而無法發揮其全部實力。況且我軍軍事專家宋忠平還指出殲-20對陣F-22的一個最大優勢,稱殲-20的最大優勢在於它是後來開發的,這意味着它的設計者可以向F-22學習,包括如何解決缺點,以及哪種新型的技術可以用來優化飛機。

圖爲殲-20

綜合美國網友和國內專家的話語我們可以知道,儘管在某些純空戰的紙面數據上殲-20與F-22難分上下,但是若是真在現實生活中發生一場對決,那麼擁有主場優勢以及專家宋忠平口中最大優勢的殲-20與會“水土不服”的F-22誰略勝一籌,答案是不是已經十分明顯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