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不仅创办了我国第一大互联网公司,也是国内登上《福布斯》封面的首位中国企业家。

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作为一位商人,马云有着非常超前的商业头脑。

当马云创建阿里巴巴,建立起 “互联网+零售”、“互联网+批发”、“互联网+外贸”的商业模型时,人们都认为阿里巴巴是马云手里的最值钱的王牌。谁也想不到在继“阿里帝国”之后,悄悄崛起的"蚂蚁金服” 如今会成为马云的另一个商业帝国。

实际上,蚂蚁金服是从2004年的支付宝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经过10年的努力,最终在2014年的时候正式定名为“蚂蚁进入服务集团”,并一直致力于发展“互联网+”板块的金融发展。

相信很多人听过蚂蚁金服,但对其内部业务的了解却不是很多。实际上在蚂蚁金服旗下,总共有10大产品,分别是:支付宝、余额宝、芝麻信用、蚂蚁聚宝、蚂蚁达克、蚂蚁金融云、网商银行、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花呗、蚂蚁借呗等。

支付宝是在2004年建立的,初期是为了解决电商平台的交易支付问题,后服务场景逐渐多元化拓展。

而蚂蚁花呗就类似于银行信用卡有透支功能;蚂蚁借呗就是一个借贷形式的金融服务体系;蚂蚁达克是股权投融平台;余额宝、蚂蚁聚宝、招财宝是小微理财平台;网商银行则是由2010年的阿里小贷发展而来的,目前是一所经银监会批准的民营银行。

蚂蚁金服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金融的服务,依靠着大数据、移动互联以及云计算,打造开放的生态系统,为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作为马云旗下的两张王牌,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有着难以分割的“兄弟关系”,但是在管理上这2家公司又是相互独立。而小编也相信在上个月,不少人肯定都被马云旗下的这两大王牌吸引了不少的目光。

在阿里上市的钟声余音未了之际,另一个阿里系的重型武器蚂蚁集团就又浮出了水面。而马云的那一句“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的话也是震慑了不少行内人士。

就在大家从蚂蚁集团一路“开挂”,快速完成发行的神速中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蚂蚁集团上市计划却发生了变故。原本即将A+H两地上市、完成全球最大规模IPO的蚂蚁金服,在上市的前夕被紧急叫停,一下子成为了“热锅上的蚂蚁”。

在11月1日的时候,蚂蚁集团刚刚公布完本公司在科创板网上投资者打新的中签情况和网下初步配售结果。第二天就传出了中国银保监会和证监会,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这四大巨头对蚂蚁集团的重要高层进行监管约谈的消息,具体的约谈对象为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总裁胡晓明和董事长井贤栋三人。

而后在第三天,也就是11月3日的时候,上交所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一则关于暂缓蚂蚁集团在科创板上市的决定。随后,香港联交所也随之发布相应的公告,暂停蚂蚁集团即将在H股上市的计划。就这样万众期待的蚂蚁集团的IPO上市被按下“暂停键”。

要知道,原本蚂蚁有望成为今年最大的IPO,甚至有许多家券商还对蚂蚁进行了估值测算。例如国信证券,通过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给出的估值范围是1.7万亿至2.5万亿元;中泰、招商、兴业这三大券商给出蚂蚁集团估值,平均也在2万亿元;晨星股票研究对蚂蚁集团的估值也在2.45万亿港元(折合2.1万亿元人民币)。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即将上市的蚂蚁集团在上市的前夕而被紧急叫停呢?

原来在蚂蚁集团上市在即的关键时期,一直被称之为演说无敌的马云,却因为一场不恰当的演说,而招惹这个国家的金融管理者。

他在外滩某金融峰会上的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没有把握好尺度。在演讲中,马云不仅表示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没有系统,而且还认为今天的银行延续的还是当铺思想,抵押和担保就是当铺。可以说马云的一席发言一下子激起了千层浪。

相信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同样是贷款业务,在计提的准备金上,网贷公司的计提比例是远低于银行的,这也就意味着网贷公司存在风险的可能性远高于银行。

而且蚂蚁等互联网金融公司之所以能发展起来,恰恰因为自己是监管的受益者,如果没有对银行的严厉监管,又怎么会有现在的小贷。马云爸爸的这一次话真的是没有把握好尺度,最终引火上身。

本文由商事奇谈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平台、渠道,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