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支付寶與校寶在線發佈了一款教育行業收費解決方案“學費碼”。學員在教育培訓機構報名後,通過“學費碼”交費,學費可暫存在支付寶,再按照教學進度支付給教培機構。

個人認爲,“學費碼”確實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因爲培訓機構頻頻“跑路”的根本原因,就是消費者預交的學費得不到有效監管。消費者在交錢和接受培訓服務之間有一個時間差,而在這個時間差期間,學費已經交給了培訓機構,如果培訓機構經營不善或者故意捲款跑路,對消費者來說,確實有很大的風險。

“學費碼”可以按照消費者接受培訓服務的進度,按時分批地給培訓機構劃撥相應的學費。理論上,的確可以減少消費者的風險。但前提是“學費碼”這個平臺自身必須安全可靠,必須合法經營,要能夠確保資金的絕對安全。

信任代替不了監管。平臺越大越不能信馬由繮。否則,就只是把之前分散的機構跑路風險,集中到一個更大的平臺風險上。如果這種平臺出現問題,那帶來的風險會更大、危害會更強、影響也會更惡劣。所以,平臺首先必須擁有合法的金融服務資質,其次必須要有資金安全保障措施,此外,平臺還應該具有完備的日常運營管理機制。

要從根源上解決教育培訓機構跑路等預付費問題,關鍵還是要加強或完善立法,明確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把日常監管尤其是資金監管落到實處,例如,嚴格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一次性收取學費時間,不能超過3個月。同時探索建立合法有效的保證金、第三方託管、保險等資金管理制度,以及有關信息披露和信用評價機制等。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源上解決預付式消費問題。

(作者爲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祕書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