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印雙方不斷礪兵高寒山地,兩國在前線物資保障與後勤供應方面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可以說高原高寒地區的供水保障一直是世界性難題,特別是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邊境哨所,要保障官兵的日常供水可謂難上加難。經過多年不斷努力,我國在高原鑽井技術領域突飛猛進,終於迎來了好消息。據環球網報道,我國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工程取得了成功,也就是說我們海拔5000米哨所的邊防官兵終於可以喝上甘甜的井水了。

之所以說這則消息振奮人心,是因爲高原鑽井取水的難度實在是太大了。特別是在拉達克地區,水源難找、水量不穩、成井易凍這三大難題就是鑽井取水工程的攔路虎。尤其是寒冬來臨之後,這裏的氣溫普遍在零下20-40攝氏度,即便打井成功,永凍層土壤造成的水管結凍問題也難以解決。以印度來說,根據多家印度媒體報道,爲了解決前線印軍的缺水問題,印度政府調派大量水資源專家和地質專家參與尋找帶下水的工作。然而,儘管印度人在班公湖沿岸和德普桑平地連續3個月進行鑽探打井,但始終一無所獲。目前來說,印度軍方只能動用運輸機爲前線空運礦泉水,但考慮到邊境地區龐大的兵力,這些供給只能是杯水車薪。

再來看我國,爲了解決高原高寒地區邊防官兵的供水保障難題,我軍一直在不斷尋求新突破。展開了一系列的頭腦風暴。此前,一些專家學者先後提出拉運河(泉)水、融冰化雪取水、安裝淨水設備等一系列可行方案和措施。總體來說,這些方案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邊防哨所的缺水難題,但對於高海拔和高寒地區的哨所來說,依然還是困難重重。

在經過長期考察、論證的基礎上,保障部果斷確立了“因地制宜、多措並舉、一點一案”的施工方案,開始組織各部門力量開展高原高寒地區打井取水試點。此次試點作業由陸軍牽頭,在西藏、新疆兩大軍區遴選了高原高寒邊防點位。在確立了作業地點後,有關技術專家和工程團隊陸續完成了水資源調查、地質調查勘探、水質檢測、凍土與寒區鑽井供水方案等工作。在整個作業過程中,包括物探、鑽探、遙感圖解譯等各種黑科技也是大顯神威。在建設過程中,施工團隊克服了低溫低壓、寒風缺氧等衆多惡劣條件,遵循了“多點、小規模、大面積”的給水站佈局和“站源分置”的建設原則,最終完成了預期計劃。首批試點作業的水井包括了3個海拔5000米邊防點位和10個海拔4000米邊防點位。

可以說,此次打井取水試點工程取得成功具有多重意義。首先來說,隨着凍土層施工難題被攻克,以及高原高寒不凍供水裝置試用成功,這標誌着我國在高原高寒長期給水保障方面積累了寶貴的技術經驗。與此同時,邊防官兵日常用水需求得到根本性解決,廣大官兵也將進一步提振士氣,堅定保家衛國的決心。此外,此次工程作業也全面填補了我國高原邊境水資源信息空白,彰顯了我國作爲科技強國和工程建設大國的實力與底蘊。這次工程建設也充分體現出國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國家主渠道結合地方政府,進而融合軍隊、社會力量,將國家實力轉化爲強大的保障力,共同完成一項意義深遠的國防基礎建設,這樣的工程項目,正是體現了“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的厚重底蘊。作爲一箇中國人,真的驕傲無比啊。(舍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