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仙缘渐逝的女山寺 | 贡发芹》

女山原名玉环山,位于安徽省明光市东北部三十人公里处的女山湖畔。女山寺是一座千年古刹,位于女山南山东麓,据说建于南北朝时期,占地数公顷,傍山面阳,视野开阔。

据老人回忆,女山寺与仙人有不解之缘。

女山寺是一位仙姑以裙带兜土垒筑而成,又称仙姑庙。建成后就仙气缭绕,仙缘深厚。寺内共有大殿四进,由大雄宝殿、禅房、太和殿和藏经楼及许多辅助设施组成,殿前有参天古柏六株环卫左右。院内花木假山,庄严肃穆。女山寺建成后,历朝历代地方官员都曾拨款修缮。

因此,女山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飞阁流丹,参差分明,雕梁画栋,错落有致。走进寺内,只见青砖墁地,曲径通幽,花木假山,琳琅有序,榭林荫翳,景致宜人,别具特色。山为背景,寺为点缀,山与寺浑然一体,令人流连忘返。

女山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自建寺以后,一直空前繁忙。案前紫雾缭绕,寺内钟声悠扬,香客纷至沓来,香火盛极一时。每年都按时举行庙会。从农历三月初三日起,一直持续半月之久,远近数十里香客不绝,商贾如云,热闹非凡。

女山寺香火旺盛,均是仙姑仙气笼罩缘故。仙姑原来一直住在女山仙人洞,她为了让女山寺永久保留仙气,就在仙人洞旁边种栽植了一棵松柏,松柏下种植了一棵仙物何首乌,仙姑离开后,何首乌经常把仙气带进女山寺。有一年女山干旱,何首乌就经常在夜深人静之时,到女山寺取水解渴。

女山寺有一位方丈,身边带着两名贴身小童,一天傍晚,小童担水把缸挑满,但到次日清晨一看,缸内竟滴水全无,只好又重新挑水。如是一连三天,日日如此,小童深感奇怪。

第四天傍晚,他又将水缸挑满,晚饭后,悄悄隐于暗处,欲观其究竟。直等到三更时分,忽见西院墙上,射进一道奇异光环,接着一个身穿淡黄色衣服的幼童,飘然而下,伏在缸口饮水,不多一会,又飞身而去,小童走近缸前一看,果然又成了空缸。

次日,小童把夜间所见,禀告师傅,晚饭以后,师徒三人悄隐缸旁。三更刚过,幼童又飞身而去,方丈起身,趁他伏在缸上饮水时,悄悄取了一团红线,一端钉在幼童的衣服后襟上。幼童走后,不自觉地已把丝线带走,后面留下了痕迹。

次日清晨,师徒顺着丝线,寻至“仙人洞”旁一棵千年古松之下,只见丝线已扎入树根。遂命小童顺着红线挖掘,约挖至五尺深处,到了丝线尽头,原来里面长着一棵有头有腿形若婴儿模样的硕大肥嫩的何首乌。

方丈说:

此乃生长千年的“人参果”,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就地成仙。

于是方丈命小童悄悄取回洗净,放入锅中,注入清水蒸煮,要到七天七夜,化为乳汁,方可食用。人参果煮到第六天,渐渐透出香味,方丈喜之不尽。恰巧此时山南胡家庄施主胡老员外做寿,来请方丈去做佛事。

方丈不便推却,便带着一名小童下山,留下另一名小童煮参,准备明天回寺食用,并吩咐煮参小童,注意保密,不得让寺里其他僧人知道

次日上午,适张果老骑驴访友,来到玉环山女山寺,问及方丈,小童告知师傅昨日去山南做佛事,今天不久即可回寺,请张果老在庙中稍待。此时,人参果已经熟透,小童熄火到前殿守门。张果老正在后堂休息,只觉有阵阵香气,揭开锅盖一看,乃是半锅乳白的浓汁,香味四溢。此时张果老又渴又饿,便舀些汤汁喝了几口解渴。哪知味美无穷,越喝越馋,一口气喝了大半,觉得遍体舒适,又把剩下的舀给毛驴喝了,然后倒在后院草堆旁昏然入睡。

正在此时,忽听小童在厨房内大声喊叫:

刚煮熟的人参果被人偷吃了!

张果老闻言大惊,原来是吃的是人参果,连毛驴都沾光了。

这还了得,方丈回来焉能善罢甘休?急得他飞身跨上驴背,逃出寺门。此时恰巧方丈从山南回来,小童赶出寺门,向师傅禀报人参果被张果老偷吃逃跑了。

方丈又惊又怒,急忙带领寺里众僧追赶。张果老因为刚才在睡梦中惊呆了,慌忙跨上毛驴,毛驴头向西,张果老一手抓住毛驴尾巴,一手在它屁股上拼命擂打,越打毛驴往西越跑得厉害,越过山梁,却被白茫茫的女山湖水挡住了去路。

眼看方丈师率众就要赶到,正在千钧一发之际,忽听那毛驴怪叫一声,随即腾空而起,四蹄生风,竟越过女山湖,稳稳地落在对面一座小山上。张果老这才稍稍放心,便坐下来喘口气、晾晾驴,然后又倒骑着毛驴,悠然而去。

张果老因为吃了人参果,从此便得道成仙。这座小山,也被人们称之为“晾驴山”,现在叫做亮山,山石上还留下四只驴蹄印,虽经千年风雨剥蚀,至今犹清晰可见。光绪辛卯《盱眙县志稿》对此曾作记载。

张果老和坐骑毛驴偷食了何首乌,导致方丈和小童均没有成仙,女山寺仙物不再,仙缘渐逝,从此走上衰落,后来由于兵荒马乱,女山寺几度遭劫,逐渐萧条,延至清朝末年,僧侣四散,香火随之断绝。民国初年,寺内建筑已基本倒塌,变成断壁残垣。后来砖瓦石料,又被当地林姓富绅征去筑碉堡、建房子,取之一空,只剩下一片废墟。

物换星移,沧桑几度。今天我们所说的仙缘就是一个地方的灵气、人脉和特有的优势,灵气、人脉和特有的优势渐渐远逝的女山寺,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渐远渐逝,所有建筑均荡然无存,庙会自然也不复存在,唯有寺庙柱基和瓦砾还散落满地。女山寺及晾驴山等掌故,以及当年庙会盛况,至今虽广为当地人民传诵,但也正在渐远渐逝。

2012年5月23日于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

作者简介

贡发芹(1965年10月—),笔名亚鲁,贡晖,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明光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历史学会会员,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学会会员。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有诗集《咿呀学步》、《浅唱低吟》、《柔声细语》、《轻描淡写》,散文集《帝乡散记》(38.8万字)、《帝乡散忆》(42万字)、《故园乡愁》(30万字),史学专著《吴棠史料》(35万字)、《明光史话》(40万字)、《明光人文概览》(16万字)、《明光政协史》(二卷)(上、下册,115万字,主编)、《嘉山县志》(80万字,点校)等作品集21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