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即將進入夢鄉時,身體突然像觸電般抖動,或者不由自主地猛踢一下,然後瞬間被驚醒,醒來之後還心有餘悸,遲遲無法回神,感覺自己好像真的從高處掉了下去或真的跌到了。

身體爲何在入睡時突然抖動?這個問題雖然常常有人討論,但依舊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關於這一現象,網上說法也五花八門。有人說,睡覺時因爲你突然不動了,大腦很擔心,想知道你死沒死,於是它就發出一個信號,測試一下。雖然這種說法很有趣,但實際上沒什麼科學依據,真正相信這種說法的人也不多,就當是玩笑調侃罷了。

事實上睡覺時身體突然抖一下,在醫學上稱之爲“臨睡肌抽躍”,主要是指一種無意識的肌肉顫搐,常表現爲剛準備入睡時身體會突然抖動一下,又或者突然出現跌落、踏空的感覺。

有數據表明,大約70%的人在睡夢中都出現過突然抖動的情況,這是很正常的生理表現,猶如平時自己出現打嗝、眼皮跳一樣。因此,在身體健康的狀態下偶爾出現臨睡肌抽躍現象,不需要過度擔憂。

那麼,爲什麼會出現臨睡肌抽躍症?

精神壓力大,過於疲勞,很容易引起臨睡肌抽躍。因爲人長期處於高壓的狀態下時,不僅會令身體過於勞累,也會造成精神疲憊,過於緊張,從而影響睡眠,導致在睡覺的時候精神都難以放鬆,就容易出現睡覺時突然肌肉抽動的情況。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通常睡前注意放鬆一下自己的心情,就能夠有效緩解這種現象。

當人體內缺鈣也會引起肌肉、神經興奮亢進,使人經常出現臨睡肌抽躍症,這種情況一般多發生於學生以及發育期的小孩身上。因爲年齡小的小孩處於長身體階段,對鈣的需求量較高,若不注意調整飲食,適量的補充鈣質,就容易缺鈣。身體一缺鈣,肌肉和神經都會變得較爲興奮,肌肉容易痙攣,睡覺時腿容易抽筋。

如果睡覺時頻頻出現身體突然抖一下的現象,清醒時忽然會有頭痛、頭暈噁心、手腳發麻、視力下降等症狀,這意味着有可能大腦出現了問題,如腫瘤、腦退化性疾病、腦中風後遺症、腦外傷後遺症等。涉及到腦部的問題,多是比較嚴重的,不能忽視,需要儘早的檢查,找出原因,及時調節,防止中風等更嚴重的問題出現。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發生謹遵醫囑。

康哥小貼士:

正確的睡姿可以有效減少臨睡肌抽躍症的發生,睡覺時儘量不要趴着睡,可以採取右側臥或者仰着睡的方式。仰着睡的時候,不要把手放在胸口上。如果壓到胸口,會影響身體內的血液循環,也容易引起肌抽抽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