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美國密歇根州大學心理學教授Marjorie Gunnoe女士在一次國際會議上發表研究成果表示:和出名一樣,打孩子也要趁早,而最佳時間是在2歲到六歲之間。

在老一輩人的教育理念中,“棍棒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是最立竿見影的教育方式。

很多時候,孩子做了一件錯事,父母嘮嘮叨叨的說了好多次孩子都不會改正,但是,打一次孩子立刻就會記住。

很多父母基本上都說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意思就是教訓孩子一次之後,孩子可以老實好幾天,父母也能少操心幾天。

而且,以前的孩子也比較皮實,基本上所有孩子的長大過程都伴隨着挨巴掌、打屁股、挨踢等長大的。

不過,現在的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卻並不是很認同之前的“棍棒教育”,父母覺得教育孩子要循序漸進。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要給孩子講道理,要溫柔的對待孩子,不和孩子吵架,不大聲對孩子說話,更不能動手打孩子。

因爲很多“育兒專家”都說過,吼罵、棍棒等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有多大。

但是,這也導致了一個問題,很多家長髮現,自己這麼對孩子溫柔,但孩子並沒有像好的方向發展,反而越來越管不住。

以至於很多家長在反思,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這樣做是不是在一味的縱容孩子呢?

李玫瑾建議:孩子有這4種行爲別慣着,6歲後再想要改正就晚了

李玫瑾是公安大學很有權威的一位教授,主修兒童犯罪心理學,對孩子的心理很有研究。

李玫瑾教授覺得:人在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還有敬和畏,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纔是真的保護他。

而3-6歲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

在3-6歲的時候,孩子對周邊事物的理解能力增強,自我意識也開始逐漸的增強,這個時候,就是孩子性格形成最關鍵的時期。

所以,纔有老人們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這麼個道理。

如果在3-6歲的時候,父母沒有給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那這就會影響孩子性格的長成,也就是說,父母要在這個年齡段對孩子嚴加管教。

如果孩子在這個時間段犯錯誤,那家長就要及時幫孩子糾正,指出孩子的錯誤,這樣,才能防止孩子走入歧途。

所以,在孩子6歲以前,如果出現了一下幾點行爲,家長“該出手時就出手”吧!

·出現不尊重他人的行爲

“衆生平等”,不論是對人還是對動物,我們都應該尊重,而且,“尊老愛幼”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重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

但是,如果孩子的性格從小就任性霸道,不懂得尊重別人,尤其是對長輩的時候,對長輩頤指氣使或者是謾罵的話,那家長就可以採用棍棒教育了。

·犯了一些大錯的時候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犯錯,但是,錯誤也有大小之分,如果孩子犯一些大錯。

而這些大錯的結果很可能導致他人受傷,或者是危害公共財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觸犯到了法律的話,那家長就要使用棍棒教育了。

在教訓孩子的時候,家長要指出孩子的錯誤,並且告訴孩子錯誤的嚴重性,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約束自己的行爲,才能長記性。

·同一個錯誤屢教不改的時候

犯錯並沒有什麼,但是,如果一個錯誤一直犯,一個錯誤重複犯的話,那這就是孩子故意爲之或者是不長記性了。

所以,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就要讓孩子長記性,讓他們知道,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要讓他們長一個記性,確保下次再想犯錯的時候記得這次的教訓。

·得不到目的威脅父母的時候

“你不給我買我就死給你看。”

“你要不滿足我,我就不讓你當我爸爸媽媽了。”

李玫瑾教授說過:在孩子6歲的時候,你不滿足他的要求他可能會滿地打滾反抗,但16歲的時候不滿足他的要求,他就可能出現傷害自己或者家長的情況。

所以,適當的拒絕孩子,尤其是在孩子沒有達到目的而威脅父母的時候,更要拒絕孩子,如果孩子鬧得越來越大的話也可以棍棒教育。

這是讓他們知道,你不會因爲他的賣慘而妥協。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覺得還有哪種情況家長可以對孩子採用棍棒教育呢?你覺得棍棒教育真的適合教育孩子嗎?歡迎留言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爲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