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東方

這一天的空氣質量出奇得好,沒有了霧霾,還將秋天裏終究會有這麼一次兩次的秋高氣爽演繹得淋漓盡致。走在河邊的樹林中,竟然有一種恍惚,恍惚是走到了久違的森林裏。我們的生活環境裏早已經沒有了森林,不管是所謂原始森林還是原始次生林,在整個平原上基本已經絕跡。我們的大地上每一寸土地都有用,都不可能再給森林留出那麼大的地方……

有一種說法:正像人的生活離不開水一樣,人的生活也是不能沒有森林的;這不僅僅是從木材使用的意義上說的,更是在人類的審美享受和生活環境意義上說的。森林對人的健康的身心、審美的情致,對人置身自然之中的確切而豐富的感受都是有着不可或缺的必要、必須意義的。僅僅是從對人的撫慰角度來說,森林也獨一無二,無可替代。

在德國,每個村莊都有屬於自己的湖泊和森林,不管怎麼發展,這樣屬於自己社區的湖泊和森林都是不能動的,都必須保持它們作爲湖泊和森林的自然而然的“無用”狀態。因爲一代代的人們都是在這樣的地方散步,在這樣的地方遛狗,在這樣的地方奔跑玩耍的。森林是人類遮風擋雨的朋友,是負氧離子的聚集之地,更是人類審美的自然所在。據說這是因爲最初從森林裏走出來的人類,還需要經常能走回森林去,才得以將全部受損的身心康復,從而纔會有根系更爲深遠的創造力,才能更好地體會生之愉快。

我們沒有森林。我們現在有些樹林,有些靠着移栽來的樹在公園綠帶裏形成的樹林。這些樹林往往會因爲過分管理而呈現非自然的整齊劃一,樹下沒有雜草,樹幹上刷着防蟲的白灰,纏着同樣防蟲的黃色膠帶,像是給貓狗穿了衣服,給人感覺像是種在花盆裏的草花而不是自然界的喬木。這樣的喬木一旦有傾斜的枝杈,有垂下來的枝條就會被修剪;長歪了就會被去頭甚至在根部鋸斷運走,絕不讓它有倒地之虞。一旦上面有電線經過,就會被毫不猶豫地砍頭;一旦發現有野生的構樹或者其他不是買來的或者沒有按照橫平豎直的規矩而自然生長出來的野樹,不管它們怎麼參差葳蕤婆娑多姿形成了遠比人工的園林要美得多、妙得多的景緻,也都會逐一連根挖掉……

我們的綠化美學所要求的不是不露人工痕跡,不是讓自然唱主角,而是絕對的人化自然,是讓萬事萬物必須遵從人的意志的一刀切。爲此完全放棄了自然千千萬萬的不期然的可能性對人類的啓示的機會,放棄了自然生長的植被遠遠超過人類能力的姿態與造型。這樣對自然的保護實際上是會讓自然很委屈,會讓自然可能的千姿百態大打折扣,會很費力很費錢並由此得出結論:要養成一片森林太過昂貴,沒有錢很難辦成,云云。

這種情況即便是在郊野裏的沿河綠地裏也沒有什麼改變。不過因爲面積廣大,個別地方沒有來得及在第一時間裏進行上述作業而多少還有那麼一點點野趣,這樣的偶然的野趣就是我們彷彿可以置身未被打擾的自然的欣喜的所從來處。比如現在,現在這個走到一片楓楊樹林中的時候。

楓楊樹的樹冠高大而寬廣,深秋時節一串串垂垂蕩蕩的籽實以顯眼的鐵鏽色懸掛在傘蓋下幾乎任何一個角度之上;因爲樹葉還是綠色,樹冠還如盛夏時節一樣完整,所以這些密集的籽實並沒有給人帶來衰敗或者空疏的秋意。這很可能就是楓楊樹這種獨特的樹惹人喜愛的優勢之一種了,雖然說不上獨木成林,但是有幾棵在一起就會有樹林的感覺,就會有至少是森林邊緣的樣貌。

站在楓楊樹下透過這樣獨一無二的傘蓋看外面湛藍的天空,看湛藍的天空上的白雲,看白雲倒映的水面,最有美感,最能將秋天之爲秋天的既爽利又蓊鬱的享受浸潤身心。這樣的景象幾乎可以使人一直駐足凝望不肯挪步,看着水邊那些垂釣的人一味只在乎着水中或有或無的小小魚兒而竟錯過了身後這樣的美景,便很爲他們惋惜。在沒有森林的地方,能有這樣至少是站在森林邊緣向外遙望的視角,說多麼珍貴都不爲過。

水面上粼粼的光芒,透過快要匝地的樹枝樹葉的縫隙耀着人眼;在被那些折射以後的陽光弄得有幾分迷離的目光,從縫隙裏的遠處挪回幽暗的林下的時候,會有一陣短暫的不適應,逐漸纔會重新將林下的黑暗恢復成陰翳下的均勻的明亮。這是森林中的光線轉換的妙趣,是所謂黑森林的“黑”的來處。黑森林不是德國的專利,在任何土地上都可能形成,前提條件就只是你這裏也有森林。沒有森林有樹林,也能從某些端倪之間約略揣想。這是這個難得的秋天下午裏的驚喜發現,在被過分殷勤地修整的樹林裏,也還是有某些彷彿森林的角度,可以讓人深深地陶然。

陶然中甚至可以暫時放下這樣總是禁不住的感嘆:如果能在季節中走到真正的森林裏,會多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