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雍正三年正月开始,雍正皇帝对待年羹尧的态度便有了很大改变,从之前的器重关怀,宠信到无以复加,到经常性的指责警告,大加申斥。比如雍正二年,年羹尧刚刚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时,雍正皇帝在给年羹尧奏折的朱批中,直接写道,“朕十分想念你!”这句话不仅体现了雍正和年羹尧有着很好的私交,也体现了雍正对年羹尧特别的宠信和关怀。

然而到了雍正三年,特别是2月份,年羹尧在给雍正的贺表中,不仅字迹潦草,而且把“朝乾夕惕”误写成了“夕惕朝乾”。雍正对待年羹尧的态度便急转直下。

朝乾夕惕四个字出自《周易》,年羹尧的本意应该是,白天得到了皇上的恩宠褒奖,晚上我要好好反省自己,警惕自己的不足。如果年羹尧没有误写,这个词是没有问题的,是好的意思,表示臣子对皇帝的恭敬。但年羹尧误写成“夕惕朝乾”,前后一倒装,意思就变成了,我要每夜先想好,有所警惕,有所防备,以便白天去见皇上。这就变成了臣子对皇帝的不敬。

按理说,年羹尧是进士出身,很有才学,不该不懂其中的意思,犯这种低级错误实在不应该。结果惹恼了生性多疑的雍正皇帝,雍正直言“你如此对朕不敬,那么你的青海之功,也在朕许与不许之间。”不久后,年羹尧即被拟定92款大罪,被雍正皇帝罢官夺爵,勒令狱中自裁。年羹尧的死和他的嚣张跋扈有很大的关系,但年羹尧的功绩,特别是在军事方面的能力也是不可否认的,否则年羹尧也不会得到康熙和雍正两代帝王的器重。

年羹尧生于康熙十八年,比雍正小一岁,21岁考中进士,最初从事文职工作,比如翰林院检讨,内阁学士等等。到了康熙四十八年,30岁的年羹尧直接被康熙任命为四川巡抚,成为了封疆大吏。此后年羹尧一路高升,到康熙晚年,官至川陕总督。雍正继位后,年羹尧更是倍受倚重,和隆科多并称雍正的左膀右臂,成为雍正稳固统治的得力助手。

雍正元年10月,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这场叛乱发生在雍正继位之初,对雍正来说意义重大。在康熙晚年,抚远大将军曾是老十四,号称大将军王,后来换成了延信,罗卜藏丹津叛乱后,雍正随即任命年羹尧取代延信,接任抚远大将军一职。如果年羹尧平叛成功,一可以显示雍正的识人之明,二可以证明雍正的能力,对稳固帝位有着重大意义,所以年羹尧责任重大。

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年羹尧也展现了卓越的军事能力,甚至还使用了空城计。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使用的计策。当时诸葛亮军中兵力空虚,面对司马懿大军的进攻,如果硬拼,没有任何胜算,所以诸葛亮利用了司马懿多疑的特点,使用了空城计,退了司马懿大军。而年羹尧在平叛过程中,也同样遭遇了诸葛亮当时的困境。

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之后,很快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西宁,但当时诸路大军并未完成集结,西宁城内兵力非常空虚。而罗卜藏丹津听闻年羹尧刚刚到任,料想清军准备不足,于是想给年羹尧一个下马威,于是亲自率领大军,杀奔西宁而来。如果这时罗卜藏丹津奋力攻城,年羹尧肯定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面对敌军进攻,年羹尧的手下,纷纷谏言,赶紧派人出城调兵。

不过年羹尧并没有采纳,因为敌军即将兵临城下,如果这时派人出城调兵,一旦被罗卜藏丹津擒获,他就知道了城中虚实,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年羹尧一面声称援兵马上就到,一面继续谈笑风生,让手下以为年大将军早已胸有成竹,以便稳定军心。然后亲率左右数十人登上城楼,毫不慌张,坐视城下罗卜藏丹津的大军。虽然没有像诸葛亮一样打开城门,但年羹尧的计策,无疑也是空城计。最终罗卜藏丹津,看年羹尧等人泰然自若,以为有诈,便率军退走,错过了唯一一次机会。此后,年羹尧没有再给叛军机会,只用了七八个月时间,便平定了叛乱。所以有人评价年羹尧,虽跋扈不臣,即于覆灭,但其兵法之灵变,实不愧一时名将之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