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美國總統選舉成了四年一度的超級看點,各個國家抱着不同的目的密切關注着這場盛宴,美國總統選舉之所以有看點,還在於其中的玄機太多,以至於誰也預測不了結果。

杜魯門

在美國曆史上,有這麼一個總統,他在各方都不看好的情況下神奇逆轉,成功獲得連任,他就是美國第33任總統杜魯門。

杜魯門的第一個任期說來是個意外,因爲杜魯門之前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的羅斯福,羅斯福也是美國曆史上唯一一個連任四屆的總統,杜魯門就是羅斯福總統的副總統。

在美國,副總統是一個特別尷尬的職位,雖然也叫總統,但是其實際的權力小的可憐,而且絕大多數情況下就是象徵性地做一些表態,說是吉祥物一點也不誇張。

羅斯福

但是副總統卻有一個,也是唯一個機會,那就是副總統是現總統遭遇意外後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但是這個機會太小了,通常只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總統死亡或者身體狀況不足以履行總統職責,如威廉·哈里森只在任31天便因病去世,副總統約翰·泰勒接任。

第二種情況是總統被彈劾下臺,副總統可以接替上臺,如尼克松在第二任期遭遇水門事件,副總統福特繼任總統。

雅爾塔三巨頭

而杜魯門就遇到了第一種情況,在羅斯福總統病逝在第四任任期,杜魯門接任總統。對於杜魯門來說,聽到自己繼任總統的時候是非常緊張的,因爲羅斯福的光芒太強了,而自己又是那麼的渺小。

而且杜魯門還要處理二戰後的世界格局安排,其難度可想而知,事實上,杜魯門的首個任期幹得罪了不少政府官員,因爲在二戰期間,美國實行戰時狀態,國家機構迅速膨脹,官僚主義也暗自增長,行政效率極其低下,杜魯門裁撤掉了許多機構,減少了60萬公務員,所以非常招人嫉恨。

另外就是啓動了冷戰,1947年在國情諮文中提出要遏制共產主義,史稱“杜魯門主義”冷戰正式開始,此後四十多年整個世界分裂爲兩大陣營。正因爲杜魯門的“惹是生非”,很多人都不看好杜魯門連任。

杜魯門競選

美國曾經有一份雜誌,叫做《文學文摘》,其中有個欄目就是對總統選舉進行預測,歷來以驚人的準確性著稱,《文學文摘》對杜魯門選情的調查顯示,杜魯門可能會在選舉中大敗。

然而1948年的選舉結果卻大出人們的意料,杜魯門居然高票獲得連任,這個結果杜魯門本人都不敢相信,與杜魯門競爭的杜威大約是杜魯門的一半。

那麼爲什麼杜魯門能實現如此驚人的逆轉呢?原因可能是這幾方面,首先是雖然官員們不喜歡杜魯門,但杜魯門的簡政措施確實有了看得見的效果,老百姓得到了好處。

杜魯門演講

其次是杜魯門把經濟重建列爲了競選的重要綱領,獲得了支持,因爲二戰美國雖然是勝利者,付出的代價也是不小的,老百姓更喜歡和平安定。

再次是杜魯門非常親民,當時杜魯門乘坐火車到全國各地拉票,幾乎走遍了美國所有的大中城市,老百姓對他的親切感要更高。

其四是杜魯門的外交才能和前瞻性的眼光,杜魯門憑藉戰後的幾個會議成功把西歐,東亞部分地區納入美國的統治範圍,還通過馬歇爾計劃讓他們成爲美國的經濟附庸。

美蘇爭霸

由上可知,美國總統選舉說到底還是經濟政策之爭,想贏靠說大話是沒用的,得用成績說話,否則一切免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