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快速發展之後,農民的意識轉變了不少,最大的變化就是更加註重幸福生活,爲了能過得更好,不少農民選擇放棄種地外出打工或者創業,因爲不管是打工還是創業都要比種地賺得多,根據目前來計算,一畝地也就1000多元的毛利潤,每家有個一畝三分地喫喝可能不愁,但是想要過上幸福的生活可能難以達到,就比如說現在農民買車基本都是靠着外出打工或者創業獲取來的,當然農民不願種地,也不代表土地就此被荒廢,自然有一些承包大戶會繼續發展農業。

而繼農民不願種地之後,現在農村又出現了和土地有關的新“熱潮”,大家都知道耕地是村集體免費承包給村民的,主要就是用來種植糧食,農民不願意種地也只不過是從這一二十年開始的,而在過去的千百年裏,農民一直渴望種地,現在農民不願種地,而下面這4個新“熱潮”更是讓很多專家不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1、承包大戶到期後紛紛退租

從2000年開始,不少地方的農村興起租地熱潮,主要原因是因爲農民手裏的土地少,種植不划算,也可以說是沒時間種地,所以不少人就租給了一些專門種地的大戶,這些大戶給農民一部分小麥或者部分租金,在過去的一二十年裏還是比較火熱的,可是現在這樣現象出現了相反的情況,越來越多的承包大戶到了租期後就紛紛退租,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爲不賺錢,以前種地有補貼,並且經過規模化生產之後,種植成本比較低,承包大戶以前也有利潤,可是現在不光補貼被具有承包權但不種地的農民拿走,另外種植土地成本增加,而糧食價格卻始終不漲,所以不少承包大戶爲了生計只能放棄租地。

2、年紀大的農民種不了地

在農村有這麼一句話“80後不願種地,90後不會種地,00後不提種地”,本來確實只有那些60後70後的農民在種植土地,還有一些50後堅守自己的土地,可現在也不同了,一些實在幹不動力氣活的農民根本就種不了地,而有些五六十歲的農民也開始放棄種地,說實話他們這些老人根本就不願放棄土地,但是他們的生活壓力也比較大,不說上有老下有小,就單單爲了自己也要選擇去工作賺錢養老,其實就是因爲他們年紀大了,孩子的生活負擔大,而很多老人一輩子的心血都爲了子女花得一乾二淨,現實根本容不得他們去考慮種地。

3、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民越來越多

在農產品滯銷問題上有這麼一個詞語“跟風”,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因爲種植經濟作物的太多,遠了不說,就說10年前,很多農村的耕地主要就是種植小麥、水稻,再看現在不是蔬菜就是水果,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爲經濟作物的收益比較高,小麥一畝地除去成本也就幾百元,而種植一畝大蔥比糧食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同樣是種植,當然很多人會選擇種植經濟作物。

4、不種地可以自願退出換錢,可又不願退出

以前很多農民不願種地就把土地租給別人,一年收個租金或者糧食,而國家爲了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在不少地區試點開展了退出政策,也可以流轉給其他人,但是很多農民卻又不願退出了,就像二胎放開之後一樣,以前二胎政策沒放開都寧願發錢也要生,現在二胎放開了又不願意生了,這種不願退出耕地的熱潮實際也是很簡單,很多農民覺得今後隨着農村發展越來越快,土地的價值會越來越高,如果現在退出或者流轉根本就換不了幾個錢,再加上很多人覺得也不缺這幾個錢,所以不願退出。

筆者以前種地,現在也不種了,作爲一個農民,筆者也有一個看法,拋開糧食是穩定市場物價的物品來說,農民辛苦種地付出確實與收穫不成正比,其實很多農民打心眼裏還是願意種地,累是累了點,但是種地或許已經深入每個農民的心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