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因爲民族比較多,加上地域遼闊,所以每個地方的民俗都各不相同,正所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比如說傣族人過年則是潑水節,不過有些民俗基本是一樣的,比如說喪事,在民間有這樣的說法,不管你官多大,不管你多富有,村子裏只要有喪事,那麼都必須要回來幫忙,再有就是回家奔喪,否則會被村裏人或者親戚朋友所恥笑。

不過在農村有這樣的一種怪象,大家都知道,農村的喜事其實和喪事都是同等重要,誰家有個喜事,這親戚朋友都會前來祝賀,並且隨禮,這叫有來有往,大家互相捧場,當然作爲主家來說也希望來的人越多越好,這樣自己也就顯得有面子,但是現在農村喜事似乎很多人不願意參加,一般都是錢到但人不會去,也有人是人也不到錢也不到,可是喪事卻不愁幫忙的,並且前去弔唁的人也比較多,看到這裏很多城裏人可能不知道咋回事,但是對於經常生活在農村的老人來說,喪事之所以會去那麼多人就是爲了自己。

首先,在農村大家對於“死者爲大”這個事情看得都比較重,意思就是說,去世的人在每個人心中都非常的尊貴,大家彼此都互相認識,在逝者活着的時候,大家可能有說有笑,尤其同在一個村生活的,大家彼此抬頭不見低頭見,突然看到熟悉的人去世了,雖說不一定會感到悲傷,但是總會想着能去看看,送逝者最後一程,像農村很多幫忙的村裏人,基本都不需要去邀請,都是自發的去幫忙,這是發自內心的,即便自己也有自己重要的工作,也會放下手裏活去幫忙。

其次是給別人的喪事幫忙就是給自己幫忙,在我們農村所有喪事中都會有“忙人”,這些忙人就是村裏自發前來幫忙的人,他們的工作有的是做飯、有的是迎接前來弔唁的人、還有的人則是抬棺材,可能很多人要說,幫忙不都是應該逝者的家屬去花錢請人來做嗎?我想說你電視看多了,電視裏的城裏喪事確實是這樣,但是在農村大家都是互相幫忙,當然現在唯獨只有喪事纔是大家免費幫忙的一種民俗,其實幫助別人也等於是幫助自己,比如說抬棺材,這棺材一般都比較重,需要很多人來抬着走,你幫別人,那麼等你家裏有事的時候,同樣對方也會來幫你。

然而在喪事中,對於很多逝者的家屬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打擊,這個時候的逝者家屬基本都是無心打理一切,主要就是依靠村裏的人幫忙,其實這也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習俗,一般村裏都有個主事的人,他們最能體會到逝者家屬的心情,所以都會承擔起喪事中一切事物,基本都不需要逝者的家屬過問。

另外在我們農村也比較重視宗親關係,就算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親戚,只要是同族,那麼族裏誰家有人去世,都會不遠千里回到老家幫忙,相比喜事來說,這喪事要比喜事顯得更受到大家的重視,有的人結婚下了請柬,但是同族的人不在家,可能在外打工,他們有的可能會直接轉賬隨禮,有的可能就直接不來也不隨禮,這就充分說明了喪事即便在同族眼裏也一樣重要,而喜事顯得可有可無。

都說“紅事不缺人,白事怕沒人”,這裏說的意思,喜事的時候大家都是去喝酒的,幫忙根本就不需要幾個,而喪事不一樣,喪事需要很多人來幫忙,如果沒人來,不光抬棺有困難,還有像拿一些物品也都需要人。

人總歸離不開生老病死,人都會有離開的時候,誰家有個喪事都會去幫忙,這就是在幫助自己,當然也有的人覺得不願意接觸村裏這樣的事情所以就不去,那麼到時候你家有喪事同樣別人也不會來。

看完了農村有關喪事去幫忙的人那麼多的原因,相信大家也可能體會人世間的人情冷暖,現在人們的思想可能變了,都不願去喝喜酒了,但誰家有個喪事還是要去幫忙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