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部《姜子牙》不能,但下一部,也許可以

單純從畫面來講,票價肯定是值了,但從動畫類型上來講,公路式的神話故事過於慢熱,慢熱到觀衆無法感受影片中所要強調的“打破不公”。

影片前半段姜子牙、蘇妲己公路之旅,顯得過於冗長,坎貝爾的“英雄之旅”理論,在這一段盡顯,但卻顯得過於生硬。

這一段公路之旅,《姜子牙》想要講述的東西太多了:

|蘇妲己和姜子牙的冒險、姜子牙追尋事件真相、三界大戰的亡魂、被歧視的種族、瘋癲的紂王、不通人情的神仙、滿心復仇的狐妖......

如果精煉上述內容,影片可能是要在一個小時內,交代清楚“種族”、“陰謀”、“復仇“、“戰爭”、“正義(公平)”這至少五種矛盾。

其間還穿插着“友情”、“親情”、“愛情”等碎片化的情緒,給我的感覺,就是要素太多了,多到我忘了電影的重點。

出現這一鍋爛燉的現象,和選題人物姜子牙本身關係很大。

畢竟,姜子牙的這一人物年紀在這放着,創作團隊在設計上到最後可能也只有兩個選擇:

| 一個,大智若愚;一個,沉穩內斂

但無論那種性格,放在公路神話題材下,都是不討巧的。

人物羣像太少,對姜子牙和蘇妲己的角色戲份和衝突要求就很高,但問題就是如上所說,想表達的東西太多,稀釋了姜子牙和蘇妲己衝突,人物性格也就不夠明顯,連帶着人物動機和邏輯,也在這漫長的公路神話中,讓人恍惚。

那麼,不以公路爲類型,《姜子牙》能變得的更好嗎?

| 我覺得很難

姜子牙不同於大聖、哪吒

他註定是一羣英雄的領袖,他註定只有在一羣英雄中,才能散發無上光芒

但要做“封神宇宙”,姜子牙必然要經歷個人solo這個階段。

可在其他神話人物還未一一亮相的情境下,姜子牙這張牌,打的就有些早了。

但不打又不行,因爲姜子牙這個人物只有早點出場,才能穿插“封神宇宙”中神話人物們,姜子牙,就是這封神宇宙的核。

《哪吒·魔童降世》創造了國產院線動畫的商業巔峯,但成長的路上,終是會有反覆的過程。

這一部《姜子牙》可塑造的空間還有很多,但這張牌不早點打出來,後面的就不一定好打。

國產動畫也是如此,成長的過程裏,必然有反覆的過程,但只要這反覆的過程,是在大家的預期內,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待到姜子牙把一衆英雄串起時,厚積薄發,“封神宇宙”自然而成。

而那一天,想必也是多年來,中國院線動畫不斷積累,終有所回報的一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