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的溼濁、水氣、痰飲,以及由此產生的水腫、脹滿、困重等症狀,大都多跟脾有着密切關係,正所謂“諸溼腫滿,皆屬於脾”。 脾胃虛弱或者脾胃陽虛,脾胃虧虛,脾土代謝水氣的功能下降,脾氣運化輸布功能不足,影響體內水溼代謝,水液停滯,從而容易發生浮腫、脹滿等症狀。

而溼濁多趨下,所以大多浮腫水腫,大多數以下肢明顯,在臨牀上的需要配合溫陽健脾利水祛溼的治療方法,比如用五苓散、實脾飲等藥方,治療此類的症狀都有比較良好的效果。 尤其是一些患者出現的下肢浮腫,伴胃腸不適的症狀比如腹瀉、腹部脹滿、胃中有水聲等,用溫陽健脾、利溼利水的方法是比較對症的,比如用白朮、茯苓、附子、桂枝、澤瀉、生薑、陳皮、薏苡仁、白扁豆等,用藥胃腸直的症狀改善,水腫也會隨着消除。

這類病症產生的原因,多因爲食用過多生冷食物,或寒涼滋膩性的中藥傷及脾陽,脾胃運化不好,水液水溼內停,從而發生症狀,也印證“諸溼腫滿,皆屬於脾”的說法。 平常要注意少喫生冷寒涼性的食物,注意加強運動,照顧好脾胃,有利水腫的消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