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正白旗的地位,首先要先搞明白八旗历史和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清代满族兵农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开始只有黄、白、红、蓝四旗,后来为了高效管理的需要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旗的基本单位为牛录,一牛录为300人,但是每一旗的牛录不等,这也就代表了每旗人数不等,由人数和军力也就决定了各旗军事实力的高下。

其中,上三旗堪称是八旗中的精锐军队,也是皇帝直接统率的三旗亲兵,下五旗是由亲王、贝勒、贝子所掌管。在皇太极时期,上三期分别是正黄、镶黄、正蓝三旗,清军入关之后,霸道王爷多尔衮将羸弱的正蓝旗踢到了下五旗,把自己所率领的精锐正白旗纳入了上三旗,并且不断扩军,正白旗的地位在此时发生了明显变化,并贯彻清朝始终。

正白旗之所以能够被纳入到上三旗,除了后来多尔衮的作用外,其实也是努尔哈赤早年所授意的,正白旗虽然名为下旗,但是实力却与上旗相当,另外还有一层特殊的关系。

众所周知,清太祖努尔哈赤最早凭父亲遗留的13副铠甲起兵,先后征服了家乡周围的满族部落建立了黑旗军、红旗军、黄旗军、白旗军,白旗军的最早创建是努尔哈赤征服满族海西女真哈达部后。

哈达部家大业大,兵多将广战力较强,这注定了哈达部不能是简单的并入原有的旗中,所以努尔哈赤新建了第三旗,也就是白旗,旗主为长子褚英担任,之后由于权力争斗激烈,舒尔哈齐和褚英先后亡命权力场,所以白旗也惨遭解体一分为三,衍生出了正蓝旗、正白旗,以及镶白旗。

纵观解体后的几代正白旗旗主,第一任旗主是努尔哈赤有一定血缘皇亲国戚交董鄂何和礼(跟爱新觉罗家族同根支系的亲戚)后来是多铎和多尔衮,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把骁勇善战的正白旗正式纳入到了“上三旗”自己的亲军序列。

再说一下正白旗的实力,正白旗有25个牛录,满洲八旗军为7500人,加上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共有2.6万兵丁,兵力在八旗里不算出众,但是战斗力是真的爆表。

在旗主多尔衮的率领下征战漠南蒙古与李氏朝鲜,率军入关、统一全国,几乎鲜有败绩,而且多为压倒性的胜利,后来多尔衮还策划利用手中的正白旗夺权,虽然未能如愿,但是白旗的实力是具备的,在清初堪称八旗军中精锐中的精锐部队,地位自然也是被各方认可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