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非洲大草原,你是一羣動物,你沒有了,人家還會換一批。但如果沒有草原、沒有雨露,沒有生態中的一環的話,那就是不行的。所以要到這個程度,纔是我們的價值。"

馬化騰說,成爲一家科技公司就是爲了成爲生態中的一環。

在廣大喫瓜讀者心目中,在中秋提到的嫦娥已經是一個深入人心的形象:這位因爲偷喫靈藥而飛上月亮,獨居廣寒宮的美女已經在神話故事中存在了千年,卻因爲騰訊偶然的“皮一下”,化身成一位九頭身的“超模”企鵝。

恰逢脫口秀大會王建國“諧音梗”的火熱,長鵝也一下藉着中秋的東風火遍了全國,儘管營銷方式從線下的快閃店遍佈到線上的小遊戲,但不得不說“長鵝”的梗真的很簡單粗暴,也討人喜歡。

再加上國民老藝術家吳剛手捧長鵝的傾情出鏡,騰訊的《慶餘年》與長鵝兩大IP也在此進行了流量疊加。讓我們在中秋佳節玩得開心的同時,也開始期待《慶餘年》第二季何時能夠出街。

就騰訊來說,這一波操作可謂行雲流水,絲毫看不出刻意“咯吱”受衆的喫力。但很客觀地說,能夠這樣隨意將自己的IP打出組合拳的企業也實在少之又少。

把時間線往前拉一些,不難發現,這不是騰訊第一次親自下場以幽默的造梗形式與民同樂。

在“長鵝”之前,今年騰訊還與老乾媽共同造了2020年最火的瓜——“逗鵝冤”。當公衆都在嘲諷騰訊的糊塗時,騰訊大方承認自己的粗心,用幽默魔性的視頻自嘲,娛樂公衆。互聯網資訊博主@喬凱文還做了一張企鵝圖,說騰訊是個傻白甜憨憨。

02:27

站在商業層面,人們將這個舉動視作成功的危機公關,但站在騰訊的立場,它只是以幽默的方式面對挫折,巧妙的給公衆帶去歡樂,並拉近了與公衆的距離。

而兩年前的愚人節,一貫有“鵝廠”外號的騰訊宣佈自己要開始養鵝,已經在貴州規劃建山洞鵝廠,併發布了一條相關介紹視頻,表示要用科技的方法做鵝臉識別、鵝臉翻譯甚至鵝屎咖啡。

到了視頻最後,大家才知道這是騰訊跟公衆開的愚人節玩笑,引得全網沸騰,笑出“鵝”叫。一本正經的企業一本正經地開玩笑,騰訊成爲愚人節最皮的企業。

02:41

再看騰訊的招聘,去年它做了條被網友稱爲《全家桶》的招聘廣告,裏面包含了微信支付、騰訊廣告、騰訊QQ、騰訊視頻、騰訊雲等8個品牌,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既有料又有梗。今年它又用諧音梗,在面試者廣告篇打出“頭疼=投騰”的標語,呼籲年輕人到騰訊投簡歷,減輕家人的頭疼的問題。

從線下營銷到線上傳播,從週年慶到招聘,近年來這些幽默、接地氣且親民的營銷創意,讓公衆越發感到騰訊柔軟無距離感的一面。

過去,公衆對騰訊的認知,幾乎都停留在“巨頭都是高冷的硬漢”上。

因爲當一個企業體量越大、話語權越高的時候,越容易用自己的權利去要求用戶或消費者。

不過,不是所有具有話語權的企業都讓人感到高冷,這裏面存在着公衆認知上的偏差。

外界對騰訊“高冷”認知,大多來源於其在商業競爭中的激烈打拼。無競爭,不商業,如同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所說,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爲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

企業也一樣,它們在商業戰場中刀光劍影,必須得有硬漢的一面。回顧過去的O2O千團大戰、網約車大戰等,每一個參與的企業都想幹掉對手,讓自己成爲老大。

騰訊也需要在自己生存的商場上戰鬥:QQ利用互聯網理念,從PICQ、TICQ、GICQ、新浪尋呼、雅虎即時通等同類中脫穎而出;QQ羣打敗新浪、網易等做的聊天室;MSN狙擊中國市場時,騰訊推出企業版QQTM迎戰抵擋,保護中國的即時通訊網絡,不被國外產品“卡脖子”;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來臨,騰訊大象轉身,用微信拿下了船票。

與此同時,騰訊基於用戶需求及自身壁壘的建築,將觸角伸向遊戲、視頻、音樂等全業務鏈。

可實際上,它將商業盤子做大,又進一步去詮釋了什麼叫——商者無域,壟而不斷,賦能共生。從2010年起騰訊就向開放與共享轉型,將“半條命交給了合作伙伴”,搭建各種開放平臺,5年時間成就30家上市公司。

所以商場上,騰訊在22年中隨着中國互聯網成長,成爲一個走出深圳、走向世界的龐然大物,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深圳“小作坊”,長成港股之王,驚豔了互聯網。全球五大互聯網巨頭之一、全球最大的遊戲公司、全球第二大社交網絡公司都是它的身份。

而騰訊的這些成就,離不開公衆,即它的用戶。

因爲有龐大的用戶羣爲基礎,騰訊去做產品或涉足其他領域時,相對別人而言,更容易成功。

所以對公衆,騰訊一直在能觸及到他們的地方,展示自己柔軟的一面。

對外,最早微信5.0更新後的打飛機,用最簡單的設計將公衆帶回青春期,一舉成爲全國最熱遊戲;情懷向的“跳一跳”,不僅幫公衆緩解了“當代打工人”的壓力,還帶他們回到了童年時期的“跳格子”;今年6月份,微信俏皮的拍一拍上線,全國網民玩得不亦樂乎。

有人說,拍一拍是微信產品經理的浪漫,也是騰訊給公衆的浪漫。

對內,騰訊建立內部問答平臺樂問,讓員工釋放工作壓力,暢所欲言。騰訊不是一家等級森嚴的企業,每個人都能被吐槽批評,包括馬化騰本人,而馬化騰還鼓勵員工,在樂問上要與人爲善,對事不對人。

體量大的企業,建立這樣一個具有及時溝通能力且充滿善意的社區不容易,但騰訊做到了。

2017年朱嘯虎與馬化騰在朋友圈因爲商業問題“互懟”,朱嘯虎後來回憶時說,Pony很接地氣,爭論問題時基本秒回,騰訊這麼大的企業,能這樣做非常了不起。一年後馬化騰甚至在員工大會上,帶領包括張小龍在內的一衆高管跳舞,還在年會上演唱《至少還有你》。

接地氣變成了騰訊的文化,騰訊文化三次迭代都是以“用戶”爲核心,因爲越接地氣,就越深入產品、接近用戶。所以營銷創意上用更加年輕化、接地氣的文化,去拉近騰訊品牌與用戶的距離,比如開篇提到的“長鵝”、“逗鵝冤”等。

而在業務層面,越是大型的團隊、企業,要做到接地氣越難。企業要面臨生存發展壓力,比如上市公司每季度有發財報的壓力,企業內部的評價體系有各種各樣的業務指標和財務指標等,很多企業做不好取捨。

有人曾問張小龍爲什麼微信打開畫面始終不放廣告,這是一筆不錯的收入。張小龍說,微信是用戶的親密朋友,沒有人希望在親密朋友臉上看到廣告。

對公衆的感情,騰訊就如同“微信開機無廣告”一樣,默默傾注在了產品細節中,而往往不注重細節的人,就會毀了它的很多溫柔。

基於守護用戶的使命,騰訊的技術其實又放大了它對用戶的善意。

騰訊聯合創始人張志東,是天天象棋的重度用戶,經常因夜裏手機下棋過多導致休息不好,進而影響健康,而這款手遊的用戶大比例是中年人。後來象棋團隊和歡樂鬥地主團隊,針對性推出“成年人”防沉迷系統,鼓勵“中年大叔”下一段時間棋後放下手機休息。

這樣不能增加遊戲用戶時長或收入,但卻可以幫助他們改善作息時間。

而馬化騰已經連續幾年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了遊戲領域關於未成年人保護的建議。

這些,既是科技向善,也是騰訊的溫柔一面。

無論是“長鵝”等造梗事件,還是藏匿於業務產品裏的關懷,都是騰訊落地文化、展示自己另一個面孔的方式。

在這個過程當中,企業與團隊的活力保證了創新力,每一個爆款營銷創意或者細節功能,都讓員工以及用戶感受到企業依然年輕,且在跳動。

柳傳志說,20年的中國企業剩下的已經不多了,被淘汰的要麼是適應不了環境,要麼是在管理方面出了問題。中國企業平均壽命的確很低,日本大企業平均壽命是58年,美國大企業平均壽命爲40年,而中國的這個數字只有7-8年。

縱然時間是很多企業的敵人,但騰訊今年22歲了,依舊年輕、有活力,形成了兩幅面孔,剛柔並濟,相互融合,讓它始終能往前走。

一邊,能在行業中與企業做競爭的時候,反應迅速,做應對,強壁壘。雷軍曾總結過米聊的失敗原因:“微信可以一週更新一到兩個版本,米聊一個月更新一個版本,這樣不是互聯網的模式,這樣的情況下不可能成功。QQ這麼大體量的產品,不像微信一樣小而美,包含非常多的功能,現在仍然保持每個月兩到三個版本的更新,騰訊人真的很拼。”

所以過去15年,騰訊是全球市值增長最快的資產之一,主營業務穩步增長,創新業務的規模與增速也在增長。

另一邊,它能輕易抓取住年輕羣體的心智。國金證券分析,對於騰訊這種重量級的互聯網巨頭來說,重要的問題不是抓住某一個細分賽道,而是跟上時代發展、理解並滿足下一代消費者的需求,95後作爲互聯網巨頭爭搶的主力用戶,一直都被騰訊攬在懷中,“95後指數”顯示,騰訊系產品更受95後歡迎。

做企業,最忌諱用商業競爭中的鐵面面對用戶,要求用戶,而是應該像騰訊一樣,對用戶展示自己另一張面孔,消除大企業與用戶間的隔閡,潛移默化去改變認知偏差。

這種改變也已經發生。

騰訊擴容!“企鵝島”動工!

10月23日,在寶安區舉辦2020年第四季度新開工項目啓動開工儀式上,社會關注度極高的位於大鏟灣騰訊新總部——騰訊“互聯網+”未來科技城(也稱“企鵝島”)宣告動工。

鵝廠的深圳擴張之旅

總所周知,深圳土地瓶頸明顯,但仍不惜將大鏟灣港口如此優質的資源給了騰訊,顯示了深圳留住高科技的大手筆和決心。

2017年4月10日,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寶安管理局發佈了《關於深圳“互聯網+”未來科技城有條件使用區使用方案的公告》,“騰訊科技島”項目啓動立項。

該計劃以“騰訊科技島”爲核心,打造“互聯網+”未來科技創新城,培育世界頂尖的互聯網企業, 拉動整個“互聯網+”創新產業。

去年11月29日,騰訊拿出接近利潤的1/10,85.2億元競得1.3平方公里地塊,大鏟灣港正式變身“企鵝島”。大鏟灣是騰訊在深圳首次離開南山落腳之選。此前,騰訊在深圳南山區深南大道已建成騰訊大廈總部、在後海旁建成騰訊濱海大廈總部。

根據規劃,投資額318.9億元的騰訊“企鵝島”, 將建立“網絡城市”。用地面積80.9萬平方米,開發規模200萬平方米,爲騰訊大廈、騰訊濱海大廈和騰訊前海大廈的16倍,形狀和規模大致與曼哈頓中城相當。

其中研發用房150萬平方米、宿舍19萬平方米、商業用房14萬平方米(含6萬平方米會議中心及4萬平方米酒店)、科技展覽館0.5萬平方米、數據及智慧控制中心0.3萬平方米、片區匯聚機房0.06萬平方米。

這一體量,也將追平阿里西溪園區總部(100萬平)與在建全球總部(98萬平米)的總和,未來將滿足8-10萬騰訊員工進駐。

據官方公告披露,騰訊目前在深圳市共有約38000名員工,辦公面積約70萬平方米,其中自有物業面積33萬平方米,租賃面積37萬平方米。

根據公司業務發展,按員工人數每年增長13%預測,未來7年人數將達到約89000人,辦公面積缺口仍高達130萬平米。

騰訊新鵝廠,辦公新樣本

此前,新鵝廠通過“互聯網+未來科技城”的設計方案進行國際徵集,邀請了10家設計單位其中包括4個普利茲克獎得主。角逐過程中,國際知名設計行NBBJ、MVRDV、SHL等紛紛各顯所長,爲俘獲鵝廠“芳心”。最終,NBBJ方案“網絡城市”中標。據瞭解,這已經不是NBBJ第一次與騰訊合作,早在2018年,已經投入使用的騰訊海濱大廈同樣出自NBBJ之手。

受到互聯網分佈式網絡的啓發,NBBJ的方案,致力於打造中國首個以人性生活爲本、互聯互通的有機大都會生態系統,旨在打造中國首個互聯互通企業園區,或將成爲未來城市建設的的全球樣本。

目前,騰訊加速了科技城的落地,又解決了辦公缺口難題,未來會對區域內產業怎樣的聯動,這值得我們關注。

10月28日,騰訊控股繼續大漲,截至收盤,騰訊收漲2.74%,報收601港元,這也是騰訊股價首次突破600港元大關!其實,27日騰訊已經大漲4.19%,兩天市值飆升約3800億港元,最新市值接近5.8萬億港元。

同一日,易方達藍籌精選基金、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基金披露的三季報顯示,明星基金經理張坤在三季度期間強力增持騰訊控股超過約482萬股,張坤持有的騰訊股票升至900萬股。若以截至10月28日的收盤價計算,張坤在騰訊控股上所投入的持倉市值已達54億港元,已成爲目前持有騰訊倉位最重的基金經理。

市場人士認爲,螞蟻集團的上市或爲騰訊控股帶來新故事,從而擺脫遊戲公司的傳統印象。麥格里公司則預計,雖然螞蟻在收入和美元基準利潤方面仍高於微信支付,但微信支付更具價值,微信支付的估值最高可達2.3萬億人民幣,超過了螞蟻集團的估值。

螞蟻有望給“企鵝”帶來新故事

10月28日,騰訊控股股價首次突破600港元關口,總市值約5.75萬億港元。作爲螞蟻的對標公司,市場人士普遍預計,螞蟻集團上市尤其是估值提升,將能有力刺激騰訊股價的漲勢,騰訊的金融科技業務在騰訊的營收中佔比將持續提升。

而就在兩天前,10月26日晚間,螞蟻集團公告稱,該公司股票香港上市發行價格定爲每股80港元,A股發行價確定爲每股68.8元。這意味着螞蟻的總市值將達2.1萬億元。螞蟻集團較高的估值定價,立即讓資金加大了對騰訊控股的興趣,此前騰訊控股的定價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其遊戲業務,騰訊是一家遊戲公司的傳統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外界對公司股價的判斷。

因此,藉助螞蟻集團的上市及獲得追捧,騰訊控股有望擺脫市場對其遊戲公司的定位,從而在更高的層面獲得一個新故事。

歡迎添加小編微信(ixintuo)合作共贏,

信託從業十年,參與管理信託資管計劃超100億。

你若喜歡,點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