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颱風“扎推”,“黑格比”、“米克拉”和“海高斯”接連而至,多地遭遇颱風暴雨侵襲而受災,不少養豬場遭殃了。8月12日,由於連續暴雨,四川省廣漢市一豬場被淹,4000頭豬險些全部遭殃,150餘頭仔豬被洪水沖走;8月18日,黑龍江省黑河市河南屯的一處豬場發生河水倒灌,近700頭豬被困……

爲做好颱風防禦和災後生產恢復工作,減輕災害損失,颱風來臨前,農業農村部連續兩次提前緊急部署颱風防禦工作,給養豬生產者提供了具體指導:要求抓緊對畜禽圈舍等進行全面檢查加固;及時清理疏通畜禽場排水系統,防止發生大面積內澇;做好養殖設施防護等各項工作;搞好生產自救,儘快修復颱風損毀的養殖設施,儘快恢復生產;搞好種畜、疫苗等生產資料調劑調運,滿足災後生產恢復需要;加強災區動物疫病防控,做好災後消毒和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防止災後重大動物疫病、人畜共患傳染病等暴發流行。

颱風、暴雨多發季節,我們的養豬人該如何做?

“功”在平時方能應在“急”時

颱風後一般都會有暴雨襲擊。海南、江西、河南、山東等地幾位豬場朋友均向豬易網記者表示,近期頻繁降雨並未對他們所在的豬場產生大的影響,這都得益於“防患於未然的態度和準備”以及完善的管理。

據豬易網記者瞭解,很多豬場在建場時都會考慮到颱風和暴雨的因素。“前期設計選址時,豬場坐落位置四周環山,生產區位置在地勢較高處,並且四周都建設了溝渠。”金新農養殖板塊的胥場長解釋說。

從事一線生豬養殖工作20餘年的韓春光補充說:“將配電房、飼料庫房等建設在豬場的高處,設置防水隔斷,類似於農村家裏的門檻。”他還強調平時要未雨綢繆,比如每年雨季來臨前,提前清理排水系統,保證備用水泵正常,保持豬場的水道暢通,做好雨污分流,提前排空污水站,防止暴雨洪水進入舍內、豬被淹死和沖走,定期檢修電路等工作也不能忽視。

養豬生產的各個環節環環相扣。胥場長提醒大家,要關注颱風暴雨等天氣變化對豬羣的影響,天氣炎熱和溫度驟降、溼度變化都會影響豬隻的健康,尤其是產房階段的仔豬,如果準備不充分,仔豬容易受涼引起腹瀉。河北某豬場的技術人員也告訴豬易網記者,天氣潮溼時,保育豬容易發生腹瀉。

預見到這些情況,豬場管理者就可以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等問題發生了,再去追溯原因或者制定方案,損失往往已無法避免。”胥場長表示,“一般來說,豬場的生產是流程化的,如果出現波動,多是生產流程落實出現了問題,應該提前準備好相應的應對預案。尤其在當前非瘟常態化的背景下,必須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否則豬場極易遭受損失,甚至全羣覆滅。”

非洲豬瘟、豬流感等應引起重視

廣東佛山科技學院白挨泉教授提醒大家,在臺風、雨水頻繁的季節,場外環境裏的病毒容易隨雨水進入場內,要特別重視非洲豬瘟、豬流感等的防控。同時,雨水還會導致地表的微生物、細菌等暴露在環境中,飼料黴變可能加重,引起消化道疾病的發生。“飼料如果被水浸泡,或發生黴變,一定要扔掉。”白挨泉強調。

由於颱風一般伴隨強降雨,除了颱風帶來的自然破壞外,還會加速疫病的傳播速度。齊魯動保豬疫苗產品技術總監李相釗進一步指出,因爲很多疾病是通過氣溶膠傳播,比如豬藍耳病、豬僞狂犬病、口蹄疫、豬流行性腹瀉、豬傳染性胃腸炎等,颱風使得氣溶膠傳播距離更遠,危害範圍更廣。

因此,李相釗建議,第一,要做好重大豬病的基礎免疫,包括豬瘟、豬圓環病毒病、豬僞狂犬病、口蹄疫、豬支原體肺炎、豬流行性腹瀉、豬細小病毒、豬乙型腦炎等,免疫次數必須足夠,有效抗原含量必須高;第二,做好消毒、降溫、除溼工作;第三,重視驅蟲;第四,滅鼠、滅蚊、滅繩等,切斷傳播媒介,杜絕機械傳播;第五,做好符合生物安全的硬件設施改造,比如實心圍牆、大門檔板、出豬臺、拉豬車與拉料車專車專用,建設符合豬場情況的洗消中心、單向流通洗澡間,產房小單元化、限位欄間加檔板、料槽改單槽、水源消毒等。

某大型養殖集團商品豬獸醫線路負責人蘇老師也肯定了豬舍設施改造的重要性。據他介紹,豬舍達標改造需驗收合格才能投入使用,實踐證明,豬欄之間的實心牆隔斷對於非洲豬瘟的防控有很大的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