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朋友给我分享了一篇来自南方周末的文章,叫《年轻人告别银行》。

以前,在银行工作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是个香饽饽,也是很多父母眼中比较满意的铁饭碗。

但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和迅速发展,面临择业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性。

据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上半年,工农中建国银行合计减员超2.6万人,而这也是银行第五年开始减员。

其中,离开的主要是年轻人。

对于年轻的银行人而言,十年前银行突飞猛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随之而来的,是降薪、高压以及互联网的诱惑。

小新同学朋友中也有不少在银行工作的人,他们朋友圈大部分都是广告,拉贷款、卖产品、拉存款、卖基金……问他们为啥这么卖力?因为这关乎他们的绩效和工资。

以前,他们只需要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可现在,他们需要走出来,去拉客户、去吆喝卖产品。

这要是放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

记得上学时有次和父母去银行办业务时,在排队等候的时候,父亲看着玻璃后面的银行工作人员,带着羡慕又期盼的语气跟我说,你要好好读书,争取进银行工作。

我有些懵懂的点了点头,可令老父亲失望的是,长大后我成了一名新媒体人,与银行人一点都搭不上边。

十年前,成为一个银行人确实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相当于“躺着赚钱”。

就像当时的民生银行行长所言:“银行利润那么高,我们有时候都不好意思公布。”

可十年过去,时代变了,大环境也变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也不再那么香了。

02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身边有很多东西在变化,或者正在悄无声息地消失?

特别是70、80、95前出生的朋友,相信感受会更加深刻。

爱玩的玻璃球、弹弓被替换成王者荣耀、和平精英。

BBS、按键手机被华为、小米、苹果等智能手机代替。

笨重的电脑,也变得更加轻便好用……

就连以前我们常见、被认为是铁饭碗的职业,也逐渐被抛弃、被淘汰。

之前有个因收费站撤销被ETC代替,而找领导哭诉的36岁大姐,“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献给了收费站,除了收费我啥都不会,也学不会,以后可怎么活?”

公交车上的售票员,随着手机扫码、刷卡等支付方式的崛起,逐渐看不到了。

以前风光无限、红极一时的明星,在不断新出的流量明星面前,变得黯淡无光,甚至为了生计,做了司机、销售人员,开起了小餐馆……

就连那些流量明星们,也比不过后来居上的直播网红们。

李佳琦直播间变成了各大当红明星蹭热度的地方。

快手第一主播辛巴收入吊打许多二三四线明星。

其他网红博主也可以花钱,把以前可望不可即的偶像请来给自己充场面。

以前许多人瞧不起的电商行业、自媒体行业、直播带货,如今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职业选择。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稍微跟不上就会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很多人都喜欢呆在舒适圈中,不愿踏出安逸的小世界,安慰自己这样挺好的,可社会不断在往前走,待我们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了。

章子怡自己走下神坛,参加综艺节目,可遭到了很多老粉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电影才是章子怡发光发热的地方。

但汪峰却认为,她应该走出那崭新的一步,不能老呆在舒适区。

董卿一开始给人的印象,就是春晚的主持人,直到《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的出现,她再次惊艳了众人,亲手撕下“春晚”的标签,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迎来更好的机会。

有人说,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人,注定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在这个大江奔流的年代,谁不是在拼尽全力的活着。毕竟,这个时代脚步太快,抛弃你的时候,连句再见都不会说。

03

有人说,时代就像潮水,而我们就像小船。

在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里,无论是人还是企业,凡是落后的、跟不上的都将被淘汰。

去年,“内衣之王”维密宣布破产,历史的车轮终究是从这个品牌身上碾压了过去,性感盛宴最终走进了历史里。

性感神话的跌落固然让人感叹,但似乎一切又有迹可循。

第一、产品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当运动内衣、无钢圈内衣非常火的时候,维密未能抓住这个机会,改变内衣设计,导致内衣款式陈旧,不够舒适。

第二、“性感苗条才是最美”的观念不再被消费者采纳;

近年来,女性意识觉醒,女生们不再想要穿着不舒适的内衣去取悦男性了。

再加上质量堪忧,维密内衣逐渐被众人所抛弃,亏损21亿,25家门店全部关闭。

还有消息称,维密付不起百万美元的租金,把房东告上了法庭,要求解约。

这个曾经引领业界风尚的性感神话,一代“内衣之王”就此跌落神坛,令人唏嘘。

但同样被逐渐淹没在时代洪流中,不仅仅是这个“性感神话”,还有当年的“一代鞋王”——达芙妮。

在巅峰时期,达芙妮全国门店可达六千多家,一年能卖出5000万双女鞋,占据近20%的市场份额,当时内地每卖出5双女鞋中,就有一双是达芙妮。

但也因为盲目的扩张,导致达芙妮难以负担直营店日益上涨的铺租,产品的研发创新也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再加上电商行业的崛起,“一代鞋王”逐渐淡出了众人的视线。

虽然这些曾经的企业神话跌落让人感叹惋惜,但仔细分析后,你就会发现,这一切似乎早已注定。

商业是残酷的,市场是现实的,就算你曾经声名远扬,也可以随时淘汰你。

回想近些年来,像达芙妮、美特斯邦威、拉夏贝尔、百丽,这些带有青春记忆的品牌正在一个一个淡出我们的视线。

不舍的同时,却又感叹: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如果跟不上,就只能被碾做尘泥。

04

问题来了,时代在迅速发展,我们真的只能束手无策吗?

并不然。我觉得有个网友说得对,时代抛弃你的时候,其实已经打过招呼了。

当你看到身边朋友在讨论新事物、新方法、新职业时,就应该心生警惕。

人类其实是非常善于学习和自省的,只是有些人喜欢呆在舒适圈中,固守自封,不愿意去尝试和接受新鲜事物。

但也有很多人,哪怕上了年纪,也一直在努力学习,跟上新时代。

日本有位83岁的奶奶,退休后开始自学电脑,但那时候的电脑插孔、按钮多的令人发指,于是她把所有零件拆了装,装了拆,终于摸清了门路。

之后她又从图书馆借书,自学编程代码,开发了不少小网页、小编程,甚至还研究出了一款APP,成为年龄最大的APP开发者。

APP一经推出,深受年轻人喜爱,下载量达到了4.2万,被邀请参加苹果的全球开发大会,被库克赞叹,还上了TED演讲,分享自己的经历。

她说,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停止了学习,会对你的生活造成影响。

之前淘宝发布了一条招聘广告,以年薪40万聘请老年产品体验师,短短几天,淘宝就收到了3000份简历,最后在高手如云中,挑选出了10位。

这十个高手中,每个人都非常厉害。

83岁的李奶奶,是清华学霸,曾做过8年清华大学杭州校友会秘书长。

退休后,电脑正兴起,李奶奶很感兴趣,便学了,如今用的比年轻人还遛。

不仅是电脑、智能手机,勤学好问的她,经常向那些“小清华”请教,给她讲区块链,比特币,无人机,机器人...紧跟时代的步伐。

如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网购,李奶奶也玩得十分顺手,经常和姐妹们分享社会上发生的新鲜事,组织线上线下活动,还喜欢爬山、弹钢琴、拉手风琴。

活到老,学到老,形容她,再恰当不过。

62岁的黄大叔,是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公共关系学、《经济与金融基础知识》兼职教师,甚至还跨界教服装专业的学生做西服。

在14年公众号刚出来时就注册了一个,并制作了第一个H5手机动画。

除此之外,他还在面试会上特意为应聘制作了一个PPT,逻辑缜密,格式优美,“要是没看完,可以扫二维码继续观看的。”

话一出,在场的年轻人自惭形秽。

还有最有号召力的广场舞大爷章中麟,最有故事的下海女商人任玲,想请马云演电影的老作家熊昌烈……

个个老当益壮,各显神通,在他们身上,有着不服输、勇于创新、敢于追求的精神。

“人有追梦之权利、无论年龄之长幼。”

这是一位老奶奶在求职信所说的一句话,也是我想分享给大家的一句话。

连这些老人家都未曾放弃过学习,更何况我们这些正值青春年壮的年轻人呢?

努力吧,哪怕是为了自己。

作者:小新|生活新青年

参考素材来源:南方周末《年轻人告别银行》、每日经济新闻、桌子、李月亮,知乎网友、微博、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