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3年搶購黃金的“中國大媽”嗎?當時引起國際金價的大幅變動,在世界金融領域一夜成名,《華爾街日報》甚至專創英文詞組 “Chinese Dama”。她們對黃金的購買力導致國際金價創下2013年內最大單日漲幅。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2013年4月,國際金價出現了暴跌,直接從1550美元/盎司跌到1321美元/盎司。中國投資者和消費者發瘋了,打了雞血一樣,掀起掃貨狂潮。

瘋狂接盤的主力軍是國內的大媽,她們不僅在本地金店搶購,有些還專門飛往香港,那裏的金價比內地更低。由於搶金客扎堆,部分金店一度斷貨。當年的“五一”長假期間,在上海、北京等金店,消費者呈現出“一次性購買多件黃金飾品”的特徵,金條的銷售成爲熱點,被大媽們買斷。

那年,中國黃金消費量超越印度,成爲全球黃金消費量第一國。

這股鯨吞黃金之勢不可小看,價值1000億的300噸黃金被一掃而空,穩定了國際金價,紐約黃金期貨一天內上漲4.2%,達1454美元/盎司。

那麼,問題就來了,當年搶黃金的大媽,現在是賺了還是虧了呢?

大媽們在買入後,市場經過了短暫的調整,黃金就開始了漫長的下跌之路,在2015年一度跌至1064美元/盎司。中國大媽們難逃厄運,如果算上手續費等費用,每公斤的黃金損失達六七萬,而且被套牢了好幾年。

“中國大媽”被打上了負面的標籤:缺乏專業的投資能力、盲目跟風。

實際上,在2016年,國內國外的黃金價格曾出現過上漲趨勢,按理說也是個購進的好機會。但這次,中國大媽的熱情遠遠不如以前,因爲她們的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有點買不動了。

在這些人裏,大多數人實際上是虧損的。不過,如果能持有到今日再拋售的話,其實也有人是能賺錢的。在2019年下半年的時候,黃金有過一段急速上升的時期,8月份的時候甚至一度高達2000美元的價格。如果大媽從2013年1400美元持有到2000美元的話,那麼賺了個42%,當然,大媽當時買的是黃金首飾,變現的時候是需要扣除工費、損耗等的,肯定沒這麼多,但應該還是賺錢的。

不知道現在真正持有黃金的人還多不多,總之,如果是7年前那羣瘋狂搶黃金的人,並沒有將它們作爲首飾,而是用於投資直到今日的話,可能也會誤打誤撞賺到錢。

今年年初,黃金也經歷了暴漲,但在本次黃金暴漲過程中,再也沒有出現大媽搶購黃金的熱潮,反而是很多地方出現了排隊賣金變現,可能是經歷了多次的洗禮,大媽們投資黃金也更是理性和謹慎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