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導彈是蘇聯發明的,主要是指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不過現役的絕大部分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都在1萬公里以上,而俄羅斯的SS-18撒旦洲際導彈,射程甚至高達1.6萬公里,更能夠輕鬆實現跨洲際打擊。目前中美俄英法都擁有洲際導彈,但是在陸基洲際導彈領域最強的當屬中國和俄羅斯,美國的陸基洲際導彈只剩下民兵3,的確比較薄弱。但是每當說到美軍某一款先進的裝備時,就有人蹦出來說再先進有什麼用,我們有××導彈,雖然這的確是事實,但是如果真的按照這種思路,那麼研製戰略轟炸機也就沒有必要了,真實的狀況遠沒有這麼簡單。

拿上世紀80年代美國造的民兵2導彈爲例,在1984年造價就高達780萬美元,而在同年中國的GDP爲2599.47億美元,單造一顆民兵2導彈就耗費780萬美元,由此可見洲際導彈的成本有多麼恐怖,而現在的洲際導彈技術和射程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成本也翻了再翻,一枚射程在一萬公里以上的洲際導彈成本最少也要在幾千萬美元,並且這還不算攜帶的分導式彈頭,一般情況下,一枚彈頭的價格就高達上千萬美元,像DF41至少能夠帶10枚彈頭,如果再加上發射及維護的成本,正常發射一枚洲際導彈需要耗費數十億人民幣絕不是危言聳聽。

有人可能會問,發射洲際導彈不帶核彈頭不行嗎?這種情況的確可以實現,並且洲際導彈也能夠做到核常兼備,但關鍵是如果洲際導彈不帶核彈頭,所造成的傷害實在太小了,花費上億的資金卻只能摧毀一個價值幾百萬的目標的確很不值得。而且戰爭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但是如果洲際導彈帶上核彈頭,也不是隨便就能亂用的,尤其現在並不是只有一個國家擁有核武器,如果出現一個核大國對另一個核大國發起核打擊的情況,最終所帶來的局面就是相互毀滅,這樣的結果是誰都不願看見的,或許本來只是一個地區衝突,一旦到了雙方互投核彈的地步,那麼最後全國都因此受到牽連。所以洲際導彈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作爲最後的底牌使用,如果出現一點小摩擦就直接動用核武器,這個地球早就不復存在了。

因此這就表明了常規武器的重要性,像洲際導彈這種戰略級武器更多情況下是作爲威懾,而真正發揮作用的則是常規武器,尤其是具備跨洲際作戰能力的戰略轟炸機。嚴格意義上講,目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擁有這種遠程戰略轟炸機,例如B2、B1B、圖-160等,美國也不是沒有洲際導彈,"民兵-3"、"三叉戟"都是,但是美國並沒有放棄戰略轟炸機的研製,在整個常規武器領域,美國依然是處於領先的,這也是美軍囂張的資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