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心理諮詢一年多,我家兩人的花費已接近 4 萬。但這是這輩子花得最值的一筆錢。

對心理諮詢的誤解

心理諮詢這個概念是通過影視劇傳入國內的。最早在什麼劇裏看到,我已記不清,印象深刻的是《本能》《無間道》裏都有“心理醫生”角色。是的,影視劇裏很少出現“心理諮詢”,而多是“心理醫生”,於是產生一種暗示,心理有病的人才要去看心理醫生。

我最早發現心理諮詢就在身邊,是在大學時,學校搞了“心理諮詢室”。第一反應是,我又沒有心理疾病,與我無關。後來得知在諮詢室坐診的都是黨委、團委的老師、輔導員,頓時覺得這根本就是陰謀嗎。

後來零零碎碎地對心理學有了一些瞭解,也交了幾位諮詢師朋友,才逐漸明白了一些。比如“心理醫生”這種說法是誤讀,對應的英文是“psychologist”,和“心理學家”是同一個詞。雖然對極端的心理問題,比如抑鬱、自殺傾向等,是有心理療法的,甚至要配合藥物。但就像疾病的早期預防、養生保健一樣,更多的心理諮詢應該是發生在出問題之前。(《生活大爆炸》有一集 Howard 夫婦就說他們時不時會去做家庭諮詢,爲了防患於未然。)

心理諮詢師應該和來訪者素昧平生,除了諮詢室沒有任何其它的信息來源,才能保證客觀效果。在一次諮詢中,我的諮詢師得知我們有共同的朋友後,馬上鄭重考慮是否終止我們的諮詢關係。互加微信這種事情,是不能發生在我們之間的。就算加了,也肯定會關閉朋友圈。

但自詡一貫樂觀積極的我,從沒覺得自己需要心理諮詢。如果不是真的遇到大難題,我也不會最後走入諮詢室。畢竟有點兒小麻煩就求助別人,還是挺慫的。但現在,我覺得我應該在有了初步的經濟能力時,就開始定期諮詢。那會讓現在的我更快樂。

心理諮詢的作用

這一年內,我的家庭和工作都發生了轉折,是向上的轉折。心理諮詢在這裏起了核心作用。如果沒有心理諮詢,我真的很可能轉不過來。

因爲涉及面很廣,不方便具體描述,只舉一例思維、行動方式上的變化。以前當我發現某人不能和我很好地共事,那麼我只有三個選項:

1 遠離他/她;

2 不能遠離,就告訴他/她這樣不對,你得改;

3 如果不改,就只能強迫自己去適應他/她,但內心一萬匹草泥馬。

現在,雖然還留有以前的慣性,但一定程度已能:

1 找到他/她這樣的合理性,認可這是正常的;

2 在真心尊重他/她的前提下,提出自己觀點;

3 用自己的調整來配合和影響他/她,良好的結果足以平衡自我調整中的不適。

怎樣找到合適的諮詢師

心理諮詢這個行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如果不是諮詢師朋友向我推薦了靠譜的方法(而不是諮詢師),恐怕我也很難如此順利地參加諮詢。

方法其實很簡單,甚至有硬廣嫌疑。那就是“簡單心理”這個徐小平投資的網站。有網站,有 App,有公衆號,搜一下就找到了。

心理諮詢的注意事項

分享一些心得:

1. 完全信任諮詢師

如果對諮詢師不信任,不能徹底打開心扉,把自己哪怕最羞恥、骯髒的想法和做過的事說出來,對諮詢效果是不好的,浪費時間也浪費錢。諮詢師有職業操守來保護隱私。素昧平生在其它場合是信任的絆腳石,但在諮詢室是信任的基石。

2. 諮詢不是給解法,而是創造自己尋找解法的環境

心理諮詢不是在行,扔個問題過去,對方用豐富的經驗給你一套系統的解法,結束後互相點贊大家都開心。諮詢室內的常態是來訪者滔滔不絕,說個不停,以至於常有人質疑“你一小時賺我幾百塊,就只是坐在那裏聽我說話?”

這種質疑導致的一個結果是,諮詢師在前幾次諮詢會故意給出一些積極的回應,或者是乾貨什麼的,這樣來訪者覺得有所得,就會願意繼續。但其實這對諮詢效果是有害的。

我的諮詢師很少發表意見。有時情不自禁發表了意見(他們也是人),她很快就會糾正,問我聽了她的話是怎樣的感受,不希望我被她的判斷而影響。她常做的其實都是提問:

“你爲什麼覺得傷心/開心/憤怒?”

“只是因爲這個所以你傷心/開心/憤怒的嗎?”

“你認爲他/她爲什麼這樣對你?”

“這事兒真那麼悲觀/樂觀嗎?”

“別人的看法真那麼重要嗎?”

“你真相信你是對的嗎?”

“如果做了,結果真的會是你想象的那麼差/好嗎?”

在一個安全、信任、不摻雜任何主觀的環境下,各種各樣的提問確實讓我更能去直面自己一直無暇顧及,甚至故意躲避的一些角度,做一些從未有過的思考。其中最神奇的,是可以直面自己內心中那些骯髒、不道德、見不得人的地方,卻並不會帶來羞恥和負罪感。這大概就是心理諮詢與向周圍的人討教之最大不同吧。

3. 不必隱瞞做諮詢這件事

因爲多數人不瞭解心理諮詢,所以有人認爲做心理諮詢的人必然心理有問題,這導致做諮詢的人不敢告訴別人。此行爲不僅因爲遮遮掩掩帶來社交問題,而且它會形成一種“我心理有問題”的暗示。這無論對人對己都不好。

向別人說自己在做諮詢這事兒,確實不太容易開口。我也爲此猶豫過。現在之所以敢這麼大大咧咧說出來,是因爲無論對朋友、同事還是剛認識的人說起這件事,結果都挺好。沒人拿我當怪物看,還有不少人追問詳情,表示自己也想過去做諮詢。這也是促使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動力之一。

大大方方地承認,這沒啥。

遮遮掩掩纔是心裏有鬼呢。不過,諮詢過程所談的細節,並不是都適合和別人談,包括最親近的人在內。這樣能最好地保護諮詢效果,避免外界輸入影響諮詢師的佈局。

-End-

一個分享徵集

你是否也曾在心理諮詢中得到過鼓舞和力量?心理諮詢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改變?這些心理諮詢帶給你的改變和感悟,歡迎找我們聊一聊,你的分享也會鼓舞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你可以點擊下圖添加我們的微信,或者點擊原文鏈接留下你的聯繫方式,小編會與你聯絡哦!你的分享一經採用,我們也會送出簡單心理精美周邊禮品,陪伴溫暖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