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到现在,内卷程度越来越激烈。而“衡中模式”也可以说是内卷化的开端。虽然网上有各种衡水中学的作息表,但真正在衡水中学读书是一种什么体验,却没有多少人了解。

研究生在读的小王最近在接受“北京青年”媒体采访的时候,就详细讲述了自己在衡水中复读一年的亲身经历。

小王是地道的北京孩子,第一次高考分数只够上个三本,因此他选择了去衡水中学复读。他就读的班级班号是538班(这个班号很迷,不知道怎么定的),全称文科复读普通班,他们这一届每个班都有150个学生。

这么算的话,衡水中学光是复读的文科生就有600人,这还不算应届生和理科生。150个人的班级,可以想象老师给到每个学生的时间能有多少。

所以衡水中学的胜利,就是制度的胜利。

每年,衡中都会有不少受不了学校严苛管理退学的孩子。小王能进衡中复读,就是因为之前有个学生,上学第一天就退学了。据同寝室的同学说,那个同学到衡中第一天傍晚,就给家里打电话,说:妈,我受不了了,你快过来接我,你再不接我我就从楼上跳下去!

第二天,那孩子就被接走了。小王这才轮上念衡中。

衡中的作息时间是每天5:30响铃叫起。根本没人赖床,因为在衡中,没有走路这个概念。学生们干啥都用跑的,跑步去吃饭,跑步去教室,跑步回寝室,每个人都像背后有人拼命追赶一样。想像一下,所有的学生一起跑的情形,这个楼会像地震一样,轰隆作响,不可能还有人能睡得着。

每个衡中学生,都跟装了弹簧一样,闹铃一响就立马蹦起来迅速叠被子,穿衣服。小王说,最夸张的同学十几秒就能搞定这一切。

然后大家跑去操场,集合,跑操。

衡中的跑操也与众不同。

人跟人之间距离挨得非常近,移动中前后排同学相距不超过2拳。几乎可以说是人贴人。如果有一个同学摔倒,至少会带摔五六排的同学。

衡中这么做,是在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一边跑还得一边喊各种积极向上的口号。

少年人,是最容易热血上头的。就这样,衡中的同学在自我洗脑中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

上课的话,衡中的特色是后排得用望远镜。因为一个班150个人,想象一下光是装下这么多学生得要大多的教室。后面几排的同学是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衡中的制度管理非常严格,因为那是一套科学、完善、经历过无数次高考验证过的制度。学习强度很高,几乎分秒必争,其秘诀是保证学生们的睡眠时间,保证他们不会因为睡眠不足而崩溃。

每天晚上10:00,衡中会强制熄灯。楼道里会有老师在外面巡逻,把偷偷躲在被窝里学习的同学揪出来。

衡中对于不遵守纪律的惩罚只有一样,就是让你回家思过。每一个在衡水中学复读的孩子,都背负着父母沉重的希望,根本无法回家面对父母。而且一想到自己在家的时候,同学们正在学校里苦读,那种心情,可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同样的,午休45分钟时间,也是必须上床睡觉的。如果被抓到偷偷学习,也会被送回家。因为老师说了,如果中午这觉不睡,那你下午学习要么在划水,要么在疲劳作业,这两种都不可接受。

这就出现了魔幻的一幕,别的学校都是因为学生偷懒耍滑,不学习逃课去网吧打游戏之类的惩罚学生,而在衡中,基本上同学们受罚的原因只有一个:在不该学习的时候学习了。

小王作为一个北京学生,原来的学习状态是很散漫的。然而他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适应了这种生活。

这充分证明了环境的重要性,当你身边每个人都在刻苦努力地学习,你就不好意思不学,当你身边每个人移动方式都用跑的,你也不好意思慢吞吞地龟行。

这点我深有体会,去十八线小城市的时候,我发现大家走路都慢悠悠的,很悠闲的样子,没有人急着抢道。在上海的时候,又是另一种节奏,每个人走得都很快,路上若有一个行动迟缓的老年人,行人都会绕道快行。

连偌大的城市都有它的节奏,何况一所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呢!

为了把每一分钟都节省下来学习,小王见识到了不少“奇人”。

为了节约时间,很多衡中人都不怎么洗澡。一周洗一次算是勤快的了,不少人三个月不洗一次澡。冬天三个月不洗也就算了,关键是夏天也三个月不洗澡。你想想一个班150个人,到了夏天那个味,简直媲美毒气室。

小王班上的第一名就是这么一个坚持不洗澡的“奇葩”。有一天他在教室里上课,一边上一边用手搓身上的泥垢,搓着搓着,就搓成接近大半个乒乓球那么大了。老师都受不了了,喊他早点下课去洗个澡。

小王还认识一个当年的河北省文科状元,他学习刻苦到什么程度呢?

他可以每天只吃包子,因为吃包子最节约时间。每次到饭点,他就去食堂就要一袋包子,拿了就走,一路走一路吃,走到扔剩饭的地方,直接一扔回教室学习。真是一分钟都不耽误。

那个文科状元就这么吃了几个月的包子,不怕吃腻,也不怕营养不良,他就好像一个莫得感情的读书机器,吃东西仅仅是为了活着。

在衡中复读一年后,小王的高考成绩提高了80分,从三本提升到了一本。对于这段岁月,他是感激的,这让他有了一个更高的起点。可是他也直言,现在读研一的他感觉很“丧”,似乎对不起在衡中就读的那段岁月。

说到底,衡中这种学习模式,是完全针对高考设计的,它和求知、学习并没有多大关系。燃烧生命全力学习的模式也不可持续。

当学生在衡中学习的时候,学校会让他们通过集体生活,通过跑操洗脑,让他们把提高成绩作为唯一的目标。

一旦过了这个时间段,高考结束,人会像被抽空一样,有一种一脚踏空的感觉。所以很多学生即便进了好的大学,也会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这是一种病,又叫空心病

北大学者曾经做过一个心理调研,他们发现北大的一年级新生,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厌学,认为学习没意义,有40.4%的学生甚至认为人生没有意义。

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什么明显的创伤,生活也不窘迫,大部分称得上是优渥。可是他们却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心里空落落的。

一个学生在接受调研时说:如果学习、工作不够好,我就觉得活不下去。可工作、学习好了,我也不觉得高兴,我就是想样样都做得好,永远感觉不到满足。

最近很火的脱口秀演员李雪琴也是如此。她有句广为人知的话:考上北大就不能当个废物了吗?

她很会考试,凭实力考上了北大,但她依然觉得自己像个废物,生活一团糟。她又考上了纽约大学的研究生,可还是没有变好,反而情绪越来越糟,最后不得不休学,因为她缓解不了自己的情绪。

看了衡水中学复读生的体验,我想他们内心的空洞应该可以被理解。这些孩子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或者是12年)让自己相信,只有那唯一的一个目标才是有意义的。为此他们什么代价都可以付出,比如:几个月只吃包子,几个月不洗澡。

当他们达成目标之后,心里可不就只剩下一个巨大的洞了么?没有人教他们之后该怎么办。该用什么去把这个洞填满。

学校没有教。

人人都以为这些天之骄子,那么优秀,应该什么都懂。

其实他们只懂得如何应付高考而已。

这个问题,值得父母和教育者深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