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氣昂昂, 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 就是保家鄉……”91歲的呂茂奎看着電視內抗美援朝題材的電視劇, 又唱起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戰 歌》。 數 十 年來,這首歌已融入了他的骨血,無法磨滅。

從解放軍戰士到中國人民志願軍

呂茂奎,1929年1月出生於蓬安縣錦屏鎮西拱橋村。“我父母告訴我,紅軍來我們家鄉時,我才4歲多。紅軍來了,那個打仗的氣勢不得了喲,不怕死、不怕苦、不怕累,一心爲窮人謀幸福,大家一下就覺得有盼頭了。”呂茂奎回憶說。

1949年10月23日,時年20歲的呂茂奎毫不猶豫地參加了革命,成爲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整天忙於站崗放哨維持秩序,並隨部隊到各鄉鎮宣傳黨的政策,參加社會勞動,幫助人民羣衆。

1952年3月, 呂茂奎進入學校深造。在學校開展的“文化學習大進軍”活動中,呂茂奎帶領的學習小組獲得西南軍區直屬黨委會授予的“發揚集體主義精神”旗幟。1952年11月,呂茂奎結業並編入工兵六團教導連,投身到當時川藏公路的建設中。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952年底,一聲令下,呂茂奎從川藏公路建設工地緊急撤出,編入志願軍工兵十二團急赴朝鮮,投身抗美援朝戰爭。

用血肉之軀 在清川江上搭“人橋”

“敵人的飛機爲了阻止、消滅我們,就不停地轟炸我們的鐵路、公路、橋樑,我們不管槍林彈雨、不分白天黑夜、不論飢困風雪,不停地搶修,確保道路暢通無阻。我們都知道,公路多通一分鐘,前方就少一份犧牲、 多一份勝算呀!”說着,呂茂奎陷入了沉思。

當時,呂茂奎在工兵十二團1營2連,他們在朝鮮清川江上架設橋樑半月有餘。橋是通往前線的必經之路,敵機輪番轟炸,大家經常泡在水裏修橋。 在呂茂奎的記憶中, 有一次保障戰鬥印象尤其深刻。 當時敵機炸燬了我方橋樑,戰事緊急,步兵戰友需要火速通過奔赴前線。天氣寒冷,氣溫直逼零下20多度,呂茂奎等工兵戰士帶頭敲碎江面的冰層,不顧嚴寒跳入齊腰深的冰河中,硬是搭起了一座堅實的“人橋”,供步兵快速通過。

“美國飛機太壞了,經常盤旋在我們上空炸個不停, 最多的時候我們一天遭到了6次轟炸,時間10分鐘到1小時不等。”呂茂奎說,美軍飛機不停往下投炸彈, 幾乎每一座橋的前後左右都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炸彈坑,鋼樑上有數不清的彈疤。有“子母雷”“定時炸彈”……他們把所有足以摧毀橋樑的玩意都拿出來了。

敵機去後,炸彈開始在大橋附近不斷地爆炸。土塊、石子、枕木、彈片,在爆炸的濃煙裏飛舞,呂茂奎跟戰友們頂着槍林彈雨奮力搶修被破壞的橋樑、鐵路。

“面對敵人的轟炸,我們又發揮工兵的優勢, 實施了志願軍總部作戰室坑道修復、 大同江木橋建設等工程, 在陣地上修建起縱橫交錯的坑道網絡, 打起了保衛戰、殲滅戰,達到了預定的效果。”呂茂奎自豪地告訴記者。

戰後駐守 幫助朝鮮人民重建家園

1952年11月25日,上甘嶺戰役勝利結束, 呂茂奎所屬部隊奉命前去清理戰場,收埋戰友遺骸。在上甘嶺這方圓不過3.7平方公里的兩個小山頭上, 敵我雙方先後投入兵力10萬之衆。40多個晝夜的拉鋸戰, 山頭被炮火削低兩米,化成1米多厚的粉末,漫山遍野是燒焦的樹木、殘缺的屍骨。

三天三夜, 呂茂奎和戰友們戴着厚厚的口罩、 飽含着淚水,一寸寸地細刨焦土、一遍遍地呼喚着英靈、一次次地整理烈士的遺物遺骸,迎接英魂的迴歸。“當時是好多個晚上睡不着覺,沒有怕,只有恨!恨美帝國主義的兇殘,恨老天沒給時間讓我們去發展、去建設,心中只有一個信念, 希望祖國強大起來。”呂茂奎越說越激動。

1953年2月,呂茂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爲追求理想作出了人生最爲重要的選擇。

1953年7月, 戰爭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抗美援朝結束。呂茂奎所在的部隊立即投入了朝鮮戰後的重建中。 他當時所屬的部隊也發生了變化, 他成了工程兵107團1營4連戰士。呂茂奎先後參與了平壤金日成廣場、 中國駐朝大使館、 平壤大橋、 工人文化宮、百貨大樓等建設。

“1955年,因爲我們工作表現突出,受到了當時中國駐朝鮮大使接見,並挽留我們留在大使館工作,但由於種種原因,我跟戰友最終回到了祖國搞建設。”回憶起當年的點滴,呂茂奎老人陷入沉思。

心繫祖國建設兒孫同披戎裝

1960年初,正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學院學習的呂茂奎響應黨的號召, 提前畢業支援西藏建設。 從此開始了10餘年的西藏工程兵生涯。 在南迦巴瓦峯腳下、雅魯藏布江畔,呂茂奎和他的戰友們用忠誠和熱血、用青春和汗水,全身心地投入軍地工程建設。

和平時期, 呂茂奎先後在西藏軍區山南指揮部、西藏軍區幹部學習班、西藏軍區汽修廠等地服役、任職。1976年,由於身體原因不適宜繼續在高原地區生活,他轉業回到了魂牽夢縈的家鄉,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地方生產和改革大潮中。他在南充地區汽車隊、南充地區建築公司等部門擔任領導職務,爲軍地融合發展、軍民雙擁共建繼續發揮新作用、做出新貢獻。

老人保家衛國的壯志豪情也影響了他的後人, 兒子呂軍便是其中之一。1984年,呂軍加入了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四川總隊,成爲一名警衛,多次執行重要的安保工作。

“我從小就聽父親講他的軍旅生涯,我也有一個軍人夢,所以當年齡達標, 我就參軍入了伍。”呂軍說。

除了兒子呂軍, 孫子何欣同樣無怨無悔地把青春獻給了軍營,三代人都身披戎裝。

如今, 儘管呂茂奎年事已高,有時甚至有些神志模糊,但憶往昔崢嶸歲月,他依然癡心不改。“我現在一想到轉業時,戰友們給自己的贈言:不忘初心強軍夢,聽黨指揮打勝仗;熱血托起生命線,紅心鋪就勝利路。就特別自豪,特別有幹勁!”呂茂奎說。

黎濤 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祝真珍 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