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博

地处铜梁区最南隅的安溪镇金滩村,坐落于海拔700多米的毓青山脉,与永川区、璧山区相连。受限于山高坡陡的地理位置、薄弱的产业基础等因素,全村人口888户的金滩村,其人均纯收入不到4000元,建卡贫困户就占了安溪镇贫困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并在2015年被列为市级贫困村。这让世代耕耘这片土地的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仅仅停留在金滩村的名字上——金珠玉宝、富饶满滩。

近年来,在当地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带动下,加上帮扶单位——铜梁区政协的倾力助推,辣椒、油茶果等扶贫产业硕果累累,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发力,合作社入股分红,不仅让金滩村摘掉了市级贫困村的帽子,还让金玉满滩的愿景成为了现实。

金椒招财 短项目收益长虹

出了铜梁城区,沿着417省道一路向南40公里,当道路逐渐蜿蜒起伏,红艳艳的珠子椒、青油油的二荆条列道两旁,金滩村就张开了欢迎的怀抱。

躬身劳作在田地里的68岁建卡贫困户唐明瞻,隔着老远就挥手打招呼。“以前村头只种玉米、红苕,莫说赚钱了,连肚皮都吃不饱。现如今种上招财的辣椒,这日子可就好过啦!”因老伴膝关节坏死无法劳作,常年愁云密布的老唐如今脸上的每条褶子里都是笑意。今年辣椒行情不错,最高卖到了3元一斤,只种了2亩地的唐明瞻光辣椒收入这一项就进账5000多元。“城头有老板说2.5元一斤自己开车来摘辣椒,我直接就拒绝了,少一分都不卖!”老唐把头仰得老高,底气十足。而这十足的底气得益于安溪镇的精准项目定位和全方位投入。

早在2017年底,铜梁区政协就牵线搭桥请来西南大学专家开展实地走访勘察,全面了解当地水土条件,在田坎边开起扶贫工作会。大家群策群力,开出了扶贫药方——种辣椒!

第二年初,300亩珠子椒和艳椒苗就在金滩村安下了家。产量高、品质好,当年就见收益的辣椒一亩能赚3千元左右。有了真金白银的成效,全村154名建卡贫困户全部加入了种椒大部队。一些原本还存在“等、靠、要”思想的村民也争着报名领辣椒苗。辣椒种植面积增加到450亩,占了安溪镇辣椒种植“河山”的四分之三。也就是在这一年,靠着红红火火的辣椒产业,金滩村彻底甩掉了市级贫困村的帽子!

今年初,为了赶上辣椒早市,安溪镇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紧扣市场脉搏,提前3个月组织村民对450亩辣椒地培土覆膜栽种,打好了春耕的“提前量”。还用二荆条、菜椒、珠子椒三种辣椒苗替换原有的两个品种,走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早”的市场化路子。

“今年的辣椒收入在150万元以上,村集体纯收入超过15万元。辣椒收成后,已启动青菜、萝卜等蔬菜轮作,预计全年新增产值100万元。”镇扶贫办干部韩永凤说,加上政协委员的牵线搭桥,金滩村与重庆润文商贸有限公司、区餐饮商会、区食品商会和周边区县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都达成了销售协议。

玉果进宝 老项目焕发新机

油茶是茶吗?

在安溪镇金滩村,这个问题可是每个村民都能给提问者好好上一堂科普课的。油茶全身都是宝,却不是茶叶。其俗称山茶、野茶、白花茶,与油橄榄并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大木本油料植物,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称号,是一线城市高档市场的心头宝。

谁能想到,这样高端的油茶果居然在偏远小山村扎下了根。

早在2015年,安溪镇党委、政府就通过引进业主和村集体共同开发荒坡空地建起了金滩村的油茶扶贫项目,种植面积达2000亩。项目采用“集体+农户”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由村集体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前期的土地整理、苗木采购、基础设施建设等由村集体出资或申请上级项目。

“茶树是长效产业,至少要5年才见成效,辣椒和蔬菜是短平快的增收项目,二者结合有利于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农户稳定增收。”毓青山的油茶基地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油茶树丛,茶果累累,压弯枝头;又花苞朵朵,娇艳怒放。镇党委书记张跃谈及这个老项目焕发的新活力很是激动。“民间称这种花果并举的现象为‘抱子怀胎’,成熟的油茶树一般可持续产果80年以上,稍加管护就有好收成!”

据了解,金滩村的油茶果去年已经挂果7吨左右,正式进入丰产期后亩产能达到4000斤左右,共计约800万斤,预计年收入可以达到1200万元。尝到甜头的村民一致认为油茶果是“福果”,但它带给村民的福气远不止于此。

“自从种了油茶,村里多了一个又一个宝贝!”村支书郑显琼口中的“宝贝”是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镇上新建了大型山坪塘,解决灌溉难题;天然气管道和人饮补水工程惠及全村800多户;新修的30多公里长的水泥产业公路把一个个村社连成了路网,彻底解决了过去出行不便、运输困难的问题。政协委员送来的微耕机、除草机等农业机械,则让管护水平和效率都大大提升。

“今年霜降后就是油茶果的采摘期了!一棵半人高的油茶树就能挂一二十斤果子呢!”对于下一步的打算,郑显琼希望能再多添一个“宝贝”——油料深加工厂,提高油茶果的附加值。目前,镇政府已将此提上议事日程,启动了前期的论证、选址工作。

“财神社”分红 旱涝保收美日子

9月9日上午,金滩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引得路人凑上来一探究竟。原来,这里正在举行安溪镇金滩村扶贫产业第二轮入股分红大会,村里50位建卡贫困户正喜气洋洋地排队领“红包”呢!

“今年疫情也没影响我们村的‘财神爷’发红包,7月加上这次的分红一共有900元,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安逸!”15社的建卡贫困户张康容为照顾罹患肺气肿的老伴,常年在城区餐馆帮厨,合作社的分红既解了家庭开销的燃眉之急,也坚定了她回家挣钱的决心。而张康容提及的“财神爷”——专业合作社,还仅仅是安溪镇探索利益联结机制中5大致富路径中的一条。

2017年以来,安溪镇紧紧围绕“五个振兴”要求,坚持通过“向闲置资源、闲置资产、闲置产业、流转土地、农村电商、产业融合要集体经济”的六条路径,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全镇4个村成立了6个专业合作社和1个蔬菜配送公司,发展起油茶、高山绿茶、蔬菜、山地海椒、小龙虾、中药材通草等扶贫产业项目,通过土地入股、现金参与合作经营、扶贫基金、村集体收益分红、合作社务工等5项措施,与全镇179户建卡贫困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了贫困户与特色产业的有机衔接,实现贫困户增收、业主增效、村集体增益。截至目前,金滩村已实现3轮分红,分红金额10万元,建卡贫困户参与利益联结机制比例达到100%,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文章开头提到的建卡贫困户唐明瞻就是金滩村菜地和油茶树的管护员。“在合作社务工就是做些翻土、移栽、施肥、除草、采摘的活儿,轻松不累每年还有6000多元的工资。镇干部提供了医疗救助,老婆的病也治好了,这日子越干越有劲!”老唐这话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村支书郑显琼带头鼓起了掌,“摘帽不摘责任,接下来,还将继续促进扶贫产业与贫困户深度利益联结,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逐步致富!”

“内核”更新 巩固脱贫成果有后劲

残墙破瓦,杂草丛生,房前屋后柴草柴垛乱放乱堆,河道垃圾遍布。在金滩村第一书记刘剑3年前的记忆里,这里的村民就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抱残守缺过着日子,邻里之间经常为田边地角、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吵闹闹。“民心散、村风差、家底薄,填饱肚子就着数,谁还想着勤劳致富奔小康呢?”

转变发生在2017年,镇党委坚持以“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着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等各项重点任务,形成了党组织领导、党员干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特别是去年以来,村容村貌变了!我们硬化了入户路面、场院,动员村民在周围栽植桃树、李树等1.2万株,民居改造提升200余户,安装了太阳能路灯40盏,实施电力户改500余户,优化提升了村便民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村风民风也变了!我们按照区委统一部署大力实施‘五风浸润’工程,开展‘新乡贤好乡亲’评选、少云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积分制管理,有评比、有表彰、有通报、有奖品,大家的积极性格外高。”谈起村里的变化,刘剑如数家珍。

今年疫情期间,放弃了主城每月6千多元工资的村民王俊有了个新身份——安溪镇社会保障公益服务员。

“我家是因病返贫的建卡贫困户,享受到国家‘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报销了90%以上医疗费用。镇上又安排母亲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上班,每月工资3000多元。现在村里有困难,我当然要回来帮忙!”大学期间修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王俊在扶贫干部的动员下,回到家乡发挥自己所长,成为了安溪镇疫情防控和产业发展的一员大将。

而像王俊这样的“归来燕”,安溪镇还不只一个。通过实施“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打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环境留人的组合拳,近三年来,安溪镇共回引本土人才20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8名,有效强化了基层队伍。

“产业扶贫可持续,核心在人、关键在干。”镇党委书记张跃对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内核”打造思路明晰,“我们将继续发挥好村支两委‘领头羊’作用,打造脱贫生力军,锻造出一支不离开的扶贫工作队,和贫困群众唱好‘大合唱’,让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辣椒采摘 赵武强 摄

油茶果挂满枝头 银代明 摄

分红 赵武强 摄

省道永武公路安溪段建成通车 唐明兵 摄

生态田园 唐明兵 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