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博

地處銅梁區最南隅的安溪鎮金灘村,坐落於海拔700多米的毓青山脈,與永川區、璧山區相連。受限於山高坡陡的地理位置、薄弱的產業基礎等因素,全村人口888戶的金灘村,其人均純收入不到4000元,建卡貧困戶就佔了安溪鎮貧困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並在2015年被列爲市級貧困村。這讓世代耕耘這片土地的百姓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僅僅停留在金灘村的名字上——金珠玉寶、富饒滿灘。

近年來,在當地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帶動下,加上幫扶單位——銅梁區政協的傾力助推,辣椒、油茶果等扶貧產業碩果累累,利益聯結機制持續發力,合作社入股分紅,不僅讓金灘村摘掉了市級貧困村的帽子,還讓金玉滿灘的願景成爲了現實。

金椒招財 短項目收益長虹

出了銅梁城區,沿着417省道一路向南40公里,當道路逐漸蜿蜒起伏,紅豔豔的珠子椒、青油油的二荊條列道兩旁,金灘村就張開了歡迎的懷抱。

躬身勞作在田地裏的68歲建卡貧困戶唐明瞻,隔着老遠就揮手打招呼。“以前村頭只種玉米、紅苕,莫說賺錢了,連肚皮都喫不飽。現如今種上招財的辣椒,這日子可就好過啦!”因老伴膝關節壞死無法勞作,常年愁雲密佈的老唐如今臉上的每條褶子裏都是笑意。今年辣椒行情不錯,最高賣到了3元一斤,只種了2畝地的唐明瞻光辣椒收入這一項就進賬5000多元。“城頭有老闆說2.5元一斤自己開車來摘辣椒,我直接就拒絕了,少一分都不賣!”老唐把頭仰得老高,底氣十足。而這十足的底氣得益於安溪鎮的精準項目定位和全方位投入。

早在2017年底,銅梁區政協就牽線搭橋請來西南大學專家開展實地走訪勘察,全面瞭解當地水土條件,在田坎邊開起扶貧工作會。大家羣策羣力,開出了扶貧藥方——種辣椒!

第二年初,300畝珠子椒和豔椒苗就在金灘村安下了家。產量高、品質好,當年就見收益的辣椒一畝能賺3千元左右。有了真金白銀的成效,全村154名建卡貧困戶全部加入了種椒大部隊。一些原本還存在“等、靠、要”思想的村民也爭着報名領辣椒苗。辣椒種植面積增加到450畝,佔了安溪鎮辣椒種植“河山”的四分之三。也就是在這一年,靠着紅紅火火的辣椒產業,金灘村徹底甩掉了市級貧困村的帽子!

今年初,爲了趕上辣椒早市,安溪鎮在脫貧攻堅產業發展中緊扣市場脈搏,提前3個月組織村民對450畝辣椒地培土覆膜栽種,打好了春耕的“提前量”。還用二荊條、菜椒、珠子椒三種辣椒苗替換原有的兩個品種,走出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早”的市場化路子。

“今年的辣椒收入在150萬元以上,村集體純收入超過15萬元。辣椒收成後,已啓動青菜、蘿蔔等蔬菜輪作,預計全年新增產值100萬元。”鎮扶貧辦幹部韓永鳳說,加上政協委員的牽線搭橋,金灘村與重慶潤文商貿有限公司、區餐飲商會、區食品商會和周邊區縣的農產品交易市場都達成了銷售協議。

玉果進寶 老項目煥發新機

油茶是茶嗎?

在安溪鎮金灘村,這個問題可是每個村民都能給提問者好好上一堂科普課的。油茶全身都是寶,卻不是茶葉。其俗稱山茶、野茶、白花茶,與油橄欖並稱爲世界上最著名的兩大木本油料植物,素有“東方橄欖油”的稱號,是一線城市高檔市場的心頭寶。

誰能想到,這樣高端的油茶果居然在偏遠小山村紮下了根。

早在2015年,安溪鎮黨委、政府就通過引進業主和村集體共同開發荒坡空地建起了金灘村的油茶扶貧項目,種植面積達2000畝。項目採用“集體+農戶”模式,農戶以土地入股,由村集體成立的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和經營。前期的土地整理、苗木採購、基礎設施建設等由村集體出資或申請上級項目。

“茶樹是長效產業,至少要5年才見成效,辣椒和蔬菜是短平快的增收項目,二者結合有利於包括貧困戶在內的農戶穩定增收。”毓青山的油茶基地裏,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油茶樹叢,茶果累累,壓彎枝頭;又花苞朵朵,嬌豔怒放。鎮黨委書記張躍談及這個老項目煥發的新活力很是激動。“民間稱這種花果並舉的現象爲‘抱子懷胎’,成熟的油茶樹一般可持續產果80年以上,稍加管護就有好收成!”

據瞭解,金灘村的油茶果去年已經掛果7噸左右,正式進入豐產期後畝產能達到4000斤左右,共計約800萬斤,預計年收入可以達到1200萬元。嚐到甜頭的村民一致認爲油茶果是“福果”,但它帶給村民的福氣遠不止於此。

“自從種了油茶,村裏多了一個又一個寶貝!”村支書鄭顯瓊口中的“寶貝”是日漸完善的基礎設施。鎮上新建了大型山坪塘,解決灌溉難題;天然氣管道和人飲補水工程惠及全村800多戶;新修的30多公里長的水泥產業公路把一個個村社連成了路網,徹底解決了過去出行不便、運輸困難的問題。政協委員送來的微耕機、除草機等農業機械,則讓管護水平和效率都大大提升。

“今年霜降後就是油茶果的採摘期了!一棵半人高的油茶樹就能掛一二十斤果子呢!”對於下一步的打算,鄭顯瓊希望能再多添一個“寶貝”——油料深加工廠,提高油茶果的附加值。目前,鎮政府已將此提上議事日程,啓動了前期的論證、選址工作。

“財神社”分紅 旱澇保收美日子

9月9日上午,金灘村黨羣服務中心會議室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引得路人湊上來一探究竟。原來,這裏正在舉行安溪鎮金灘村扶貧產業第二輪入股分紅大會,村裏50位建卡貧困戶正喜氣洋洋地排隊領“紅包”呢!

“今年疫情也沒影響我們村的‘財神爺’發紅包,7月加上這次的分紅一共有900元,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安逸!”15社的建卡貧困戶張康容爲照顧罹患肺氣腫的老伴,常年在城區餐館幫廚,合作社的分紅既解了家庭開銷的燃眉之急,也堅定了她回家掙錢的決心。而張康容提及的“財神爺”——專業合作社,還僅僅是安溪鎮探索利益聯結機制中5大致富路徑中的一條。

2017年以來,安溪鎮緊緊圍繞“五個振興”要求,堅持通過“向閒置資源、閒置資產、閒置產業、流轉土地、農村電商、產業融合要集體經濟”的六條路徑,因地制宜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在全鎮4個村成立了6個專業合作社和1個蔬菜配送公司,發展起油茶、高山綠茶、蔬菜、山地海椒、小龍蝦、中藥材通草等扶貧產業項目,通過土地入股、現金參與合作經營、扶貧基金、村集體收益分紅、合作社務工等5項措施,與全鎮179戶建卡貧困戶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了貧困戶與特色產業的有機銜接,實現貧困戶增收、業主增效、村集體增益。截至目前,金灘村已實現3輪分紅,分紅金額10萬元,建卡貧困戶參與利益聯結機制比例達到100%,已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文章開頭提到的建卡貧困戶唐明瞻就是金灘村菜地和油茶樹的管護員。“在合作社務工就是做些翻土、移栽、施肥、除草、採摘的活兒,輕鬆不累每年還有6000多元的工資。鎮幹部提供了醫療救助,老婆的病也治好了,這日子越幹越有勁!”老唐這話道出了在場所有人的心聲,村支書鄭顯瓊帶頭鼓起了掌,“摘帽不摘責任,接下來,還將繼續促進扶貧產業與貧困戶深度利益聯結,確保貧困羣衆穩定增收、逐步致富!”

“內核”更新 鞏固脫貧成果有後勁

殘牆破瓦,雜草叢生,房前屋後柴草柴垛亂放亂堆,河道垃圾遍佈。在金灘村第一書記劉劍3年前的記憶裏,這裏的村民就守着這一畝三分地抱殘守缺過着日子,鄰里之間經常爲田邊地角、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吵鬧鬧。“民心散、村風差、家底薄,填飽肚子就着數,誰還想着勤勞致富奔小康呢?”

轉變發生在2017年,鎮黨委堅持以“圍繞產業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工作思路,着力建強基層戰鬥堡壘,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聚焦重點,精準發力,全力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等各項重點任務,形成了黨組織領導、黨員幹部引導、羣衆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

“特別是去年以來,村容村貌變了!我們硬化了入戶路面、場院,動員村民在周圍栽植桃樹、李樹等1.2萬株,民居改造提升200餘戶,安裝了太陽能路燈40盞,實施電力戶改500餘戶,優化提升了村便民服務中心和文化廣場。村風民風也變了!我們按照區委統一部署大力實施‘五風浸潤’工程,開展‘新鄉賢好鄉親’評選、少雲志願服務活動,探索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積分制管理,有評比、有表彰、有通報、有獎品,大家的積極性格外高。”談起村裏的變化,劉劍如數家珍。

今年疫情期間,放棄了主城每月6千多元工資的村民王俊有了個新身份——安溪鎮社會保障公益服務員。

“我家是因病返貧的建卡貧困戶,享受到國家‘兩不愁三保障’政策,報銷了90%以上醫療費用。鎮上又安排母親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上班,每月工資3000多元。現在村裏有困難,我當然要回來幫忙!”大學期間修讀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王俊在扶貧幹部的動員下,回到家鄉發揮自己所長,成爲了安溪鎮疫情防控和產業發展的一員大將。

而像王俊這樣的“歸來燕”,安溪鎮還不只一個。通過實施“把老鄉留在老家”專項行動,打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環境留人的組合拳,近三年來,安溪鎮共回引本土人才20人,培養村級後備幹部8名,有效強化了基層隊伍。

“產業扶貧可持續,核心在人、關鍵在幹。”鎮黨委書記張躍對繼續鞏固脫貧成果“內核”打造思路明晰,“我們將繼續發揮好村支兩委‘領頭羊’作用,打造脫貧生力軍,鍛造出一支不離開的扶貧工作隊,和貧困羣衆唱好‘大合唱’,讓貧困羣衆在‘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

辣椒採摘 趙武強 攝

油茶果掛滿枝頭 銀代明 攝

分紅 趙武強 攝

省道永武公路安溪段建成通車 唐明兵 攝

生態田園 唐明兵 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