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ST正邦(002157.SZ)進行2023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就投資者關心的問題進行溝通。自正邦與雙胞胎集團重整成功之後,投資者都相當關心*ST正邦的經營情況、雙胞胎資產注入方式,以及正邦“摘星脫帽”進展。

在2023年年報披露的同時,*ST正邦發佈公告稱,公司於2024年4月26日通過《關於申請撤銷公司股票交易退市風險警示的議案》,並於4月30日向深交所申請撤銷因觸及財務類強制退市情形的退市風險警示。

對於“摘星脫帽”相關事宜,*ST正邦表示,該申請撤銷最終能否獲得深交所覈准尚存在不確定性,請注意投資風險,公司暫無回購計劃。

已成立項目組推動復工復產

2023年年報顯示,*ST正邦營業收入爲69.92億元,同比下降51.50%;歸母淨利潤85.29億元,同比增長163.72%;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48.83億元,同比增長57.69%。

對於上述業績驅動因素,*ST正邦表示,一是《重整計劃》執行完畢,以股抵債產生的重整收益176億元,二是因執行《重整計劃》設立信託平臺公司導致公司合併報表範圍發生變化,扣減利潤24.64億元;三是因執行重整,全額計提減值準備,扣減利潤金額9.11億元。

同時,*ST正邦還提到,其對期末存欄生豬及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約10.36億元。部分投資者提出疑問,爲何正邦的固定資產減值與其他企業相比較多?

對此,正邦董事長鮑洪星表示,受生豬市場行情影響及公司戰略調整,部分豬場和飼料廠處於停工停產狀態,相應固定資產的經濟績效已經低於預期,依據具有證券資質的外部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專項評估報告,對相應的固定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

部分廠處於停工停產狀態使得*ST正邦產能利用率不足,而年報中提到產能利用率不足導致其費用率較高。若想要降本增效,產能利用率的穩步提升是方法之一。

對於有何措施提高產能利用率,正邦總經理熊志華在回答時代週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公司目前成立了專門的項目組推動養殖、飼料和獸藥的復工復產工作,項目組圍繞安全、環保、資產、硬件、市場等綜合因素,因地制宜輸出盤活政策,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

在業績交流會上,熊志華透露了公司飼料板塊的恢復情況。

其表示,隨着重整工作的完成,公司財務狀況和資金狀況得到改善,同時雙胞胎集團爲公司飼料業務團隊打造、經營管理、平臺系統、運營資金等方面提供支持,公司正式啓動復工復產工作,優先在市場容量大、有物流優勢的區域復工復產。

“未來,公司將繼續以穩健進取的經營風格有序提升產能利用率和整體經營水平。”熊志華如是說道。

鮑洪星表示,截至2023年末,公司負債率約53.97%,較2023年三季度末有較大改善,財務狀況健康。公司後續視業務需要,將與各類金融機構開展交流與合作,公司也將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追求降本增效,控制合理的負債水平。

對於何時將雙胞胎資產整體注入上市公司,鮑洪星表示,根據公司《重整計劃》,雙胞胎集團承諾:本次重整完成後的24個月內,雙胞胎集團將逐步啓動自身生豬養殖、飼料等業務資產置入上市公司的重組程序,並承諾在重整完成後的4年內完成相關業務及資產的整體上市。具體情況請關注後續公告。

4月大幅增加仔豬育肥投苗

此前不少業內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今年下半年豬價將有所回暖,熊志華也在會議上表示,公司預計今年生豬供需關係將得到改善。在行業普遍對未來豬價有樂觀預期的同時,投資者也關心*ST正邦三、四季度能否提高生豬出欄規模。

對此,*ST正邦管理層在業績說明會提到,今年以來公司生豬存欄逐步增加;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能繁母豬存欄約爲19.6萬頭,規模較2023年末有所增加,公司將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及市場行情靈活制定生產及銷售策略。

截至5月11日,多家上市豬企公佈4月生豬銷售情況,其中*ST正邦商品豬(扣除仔豬後)銷售均價爲13.79元/公斤,低於其他上市公司的銷售價格。

對此,鮑洪星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能繁種羣更新過程中有部分淘汰豬隻轉肥出售,加上公司近期商品豬出欄數量較少,對商品豬銷售均價及均重產生了一定程度影響,其中4月份公司正品肥豬的銷售均價約15.54元/公斤。

值得注意的是,在*ST正邦4月銷售收入(2.69億元)環比微升之時,其生豬銷售數量環比下降33.29%至18.15萬頭,其中仔豬銷售數量大幅降至5.45萬頭,環比降幅達68.28%。

對於生豬銷售數量環比及同比降幅較大,銷售收入同比降幅較大,*ST正邦表示主要是因爲公司增加仔豬育肥投苗量所致。

不過,時代週報記者梳理銷售情況簡報發現,自今年3月開始,在部分豬企減少仔豬銷售的同時,也有部分豬企的仔豬銷售大增。

其中最亮眼的是“生豬一哥”牧原股份(002714.SZ),繼3月仔豬銷量大增後,其4月的仔豬銷量破百萬頭,增至105.0萬頭,環比增長121.05%。與此同時,牧原股份的生豬銷售收入和商品豬銷售均價皆環比增長。

牧原股份相關人士曾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其3月生豬銷售“量價齊升”主要是銷售結構原因,種仔豬盈利情況好。

對於爲何現階段豬企出現大賣仔豬和增加仔豬育肥投苗兩種不同的操作,卓創資訊生豬分析師劉博洋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生豬的繁育週期來看,4個月前的能繁母豬存欄對應當下的生豬存欄量,其中一大部分是新生仔豬的存欄。

“在2023年四季度,當時北方豬病去產能幅度較大,有一部分養殖企業的母豬也產生一定損失,所以他們當前只能被動地選擇自留(仔豬)而減少外銷量。同時還有部分企業,尤其是頭部企業,他們當時由於環控和生物安全做得比較好,其能繁母豬受到的損失較小,所以目前仔豬供應量相對充沛,能夠在保障自用的同時,將更多仔豬進行外銷。”劉博洋分析道。

除此之外,劉博洋還提到,根據卓創資訊監測,4月7公斤仔豬平均價格基本在570~580元/頭,而目前自繁自養的7公斤仔豬成本在350~370元/頭,這意味着豬企此時外銷仔豬能夠實現盈利、緩解資金壓力,因此一部分企業也有出售仔豬鎖定盈利的考慮。“成本線其實就是分水嶺,豬企仔豬銷售幾乎在3月開始實現扭虧爲盈,而從1、2月來看,售價基本在成本線附近徘徊,甚至在成本線以下。”

有豬企相關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其公司儲備的養戶存欄已經裝滿,在生產批次優化之後,臨時多出一些豬苗便順價賣出。不過其表示所在的公司近期並沒有開發新養戶,一是因爲該操作是階段調整不會持續,二是仔豬價格還是較高,出於對後市豬價預期謹慎的考慮,暫時放慢速度。

對於未來的豬價走勢,劉博洋表示,根據各項數據信息預測,其預計高點在9月份前後,核心原因還是前期的能繁母豬去化兌現出欄收縮以及二次育肥集中入場加重豬源緊張的影響。“根據當前預測,我們認爲19.0-19.8元/公斤這個豬價可能在今年9月份出現。”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時代財經APP”(ID:tf-app),作者:周立,編輯:高秋榕,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