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的繪畫爲當代藝術品市場創下了很多的神話,那麼多一幅幅價值連城的繪畫,總讓人驚訝這些畫作是如何畫成的。

人們總能在那些帶着斑點的陳舊紀錄片上看到,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風輕雲淡地揮動着毛筆,彷如只消信手一揮般輕鬆,就畫出了一幅幅讓後人爲之驚歎的殿堂級神作。

齊白石

很多人相信,大師畫畫自然是可以信手拈來的,哪怕是閉着眼睛也可以做到一揮而就,因爲大師的養成定是耗費了數十年筆墨的浸染之功,必然能以出神入化四字來形容。

齊白石畫畫,真的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只消信手一揮就能深藏功與名嗎?他到底是怎樣畫畫的呢?

就在今年的蘇富比秋拍上,一幅齊白石的漁翁圖以三百萬落槌,畫中只有一個手提竹籃而立的老漁翁,畫面超過三分之二皆爲留白。

齊白石

這幅畫可謂極簡之至,相比齊白石其他那些千萬過億的複雜鉅製。

這幅漁翁圖顯然是最爲容易畫了,畫中漁翁既不求形似,筆墨線條亦是無拘無束,看上去就連普通的畫家似乎也可以信手一揮就能畫得出來。

這幅繪製於四十年代的畫作,自然不可能留下當時創作時的影像,齊白石在繪製的時候或許真的只是雲淡風輕地信手勾勒,也或許是伏案多時嘔心瀝血精描細寫而成,人們只能靠想象去還原那個創作場景。

漁翁圖

不過,好在有人把齊白石繪製此畫的經過記錄了下來,讓我們可以知道,齊白石到底是怎樣畫畫的。

這幅畫的創作見證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啓功先生,他年輕時曾是齊白石書房的常客,在某次求學於齊白石之時,恰巧就全程目睹了齊白石繪製漁翁圖的經過,後來又詳細地在回憶錄中描述了齊白石的完整創作過程。

首先,這樣的漁翁圖並非孤品,而是齊白石繪畫裏最常見的一種題材,在如今的藝術品市場類似的漁翁圖一抓一大把,也就是說這幅畫並非齊白石偶然性的靈感創作。啓功回憶中也提及,齊白石畫漁翁圖時是有稿本的。

齊白石繪畫

繪製時,畫稿擺在一旁,然後照着畫稿,拿着木炭條往宣紙上打底,按照稿本上的樣圖依樣畫葫蘆,把線稿先給描出來。

而且,在照着稿本打底的時候,齊白石是極爲細緻的,力求和稿本上的一一對應相符,打完底之後才起墨,正式開始畫。

這種作畫方式雖然沒有了太多的創作技巧,但也是傳統畫家慣用的作畫方式,一幅好的靈感佳作自然不能浪費,留下稿本日後依樣畫葫蘆,以便於不斷重複“創作”。

齊白石

當代有個姓範的繪畫名家,就曾經因爲同樣用這種方式畫《老子出關圖》,被人抓拍了大批量按照稿本重複作畫,而被世人痛批爲“流水線”畫家,實則還是有些怨的,因爲這種繪畫方式,人們頂禮膜拜的齊白石其實早就用爛了,只不過沒有人知道一代大師齊白石其實也是玩“流水線”畫畫的老前輩了。

這麼看來,這樣的《漁翁圖》,是齊白石用一個木炭條輕輕鬆鬆照着現成稿本“照抄”出來的,而且只不過是畫了這樣一個簡單至極的老漁翁,既無偶然之間的藝術靈感、又沒有大費周章的構圖創意,爲何又能賣300萬呢?

齊白石繪畫

來看下啓功當年現場觀摩齊白石作畫之後的感悟吧。啓功說自己的想象當中一開始也以爲齊白石作畫必是信手一揮,哪想到他作畫竟然只是如此小心翼翼“照抄”稿本而已,不禁心生失望。

但後來啓功卻越看越佩服,因爲哪怕是被畫了十遍百遍的舊畫稿,齊白石依舊是如此精心地起稿,儘管不是一幅靈感佳作,所費的精力和他對待的態度,仍然是不亞於任何一幅偶得之作的。

齊白石

或許,這就是齊白石的《漁翁圖》雖然在藝術品市場並不罕見、但卻依然能拍出三百萬之巨的原因所在了吧!

同時,這幅畫也讓我們知道了,即便“大師”到了齊白石這樣的地步,他畫畫,也依舊是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地一筆一劃精勾細描,與人們想象中的風輕雲淡揮灑自如的模樣相去甚遠,越是高手,出手其實越是平凡……

注:文中引用事例詳見啓功自述《浮光掠影看平生》中憶齊白石繪漁翁一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