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彪是甘肃省东乡县马阴村马阴小学的校长。2020年是他在这所学校任教的第四个年头。

马阴小学四周都是大山,马永彪来之前,整个学校就剩下一名教师。马永彪被教育局临时委派过去,对于即将在他眼前展开的状况一无所知,没想到这一留就是四年。

“我没来过这个地方,不知道有这个村,不知道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不知道这里的孩子,不知道这里的风,不知道这里的一切,让我到马阴小学去任职,我这样就来了。”

我没来过这个地方,不知道我们县还有这个村

在去学校报道的路上,马永彪望着汽车外面绵延不绝的山路,心里有了一点害怕。“这里的坡怎么那么陡?” 他心里犯着嘀咕。车子在路上颠簸,不知过了多久,最终停在一个面目模糊的建筑物面前。

有人把他的行李取了出来放在门口,说,马永彪,你的目的地已经到了。

马永彪在门口呆立了足足五六分钟。“我就看着眼前的一切,我说不可能,我说这不可能是我要工作的地方。”

那是2016年的2月份,冬天还没过,树都光秃秃的。学校门关着,连个标牌都没有,看起来荒凉又破落,院子里有一个孤零零的旗杆。

常被家里母亲和媳妇念叨“一根筋”的马永彪还是很快收拾了心情。落脚之后第一件事,他叫来了学校唯一的老师,又找来了工人,修补顶棚,给学校做了一个门头。

“学校得有学校的样子。等外面的人来的时候,看见我们这个学校的门头,他就知道,这是一所学校,叫马阴小学。”

这里的孩子,出门就是山,走路也是山,他眼前的全部都是山

马永彪和老师一家一家去敲门,动员学生来上学。教室是真的简陋,马永彪发现,一到下雨天,教室漏水,老师的宿舍也漏水。老师休息不好,学生也学习不好。

校区的水马永彪也不是很满意。马阴村在山顶,国家铺建了自来水管网,但是因为地势过高,常常出现水压不够而断水的情况。学校和村里的家家户户都挖了水窖,自来水来的时候就把水窖装满存放,一口窖可以够学校用一个星期。但是毕竟放在窖里之后就是死水,不如流通的自来水那么干净。如果自来水一直不来,各家农户还会在自家的窖里面盛雨水,这里的牛、羊就是饮用沉积下来的雨水,久而久之水窖也沉淀了不少杂质。

甘肃地处高原半干旱地区,分布的自然水源大多是含碱高、口感涩的苦咸水。外来的人喝了这里的水,回去会觉得肚子胀。可是这里的村民和孩子习惯了,不觉得什么。

在漏水的教室上课、甚至不去上学、喝着苦咸水 —— 马阴村的祖祖辈辈如此生活,习以为常。“外来者”马永彪看着这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们这里面的孩子,出门就是山,走路也是山,他眼前全部都是山。” 看不到高楼大厦,看不到城市里别人眼里稀松平常的现象。

“老师,山的那边是什么?”学生常常问他,老师,山的那边是什么啊?

马永彪决定:“我得给孩子们建一所新的学校”。

他开始给上级政府写信,寻求资金。对于修建学校,乡政府和村委会很支持,资金很快批了下来。但却在征地的环节遇到了第一个巨大的阻碍。他看上一块地皮,从采光到到大小都很符合新校址的需求。可是这块土地同时归属六、七个人所有。有的人想留着地给儿子盖房娶媳妇,有的人觉得建不建学校,跟自己关系不大。马永彪四处奔波,四处走动,劝说农户,但是征地的事情仍旧迟迟得不到推进。

有人劝他别这么操心了。学校修不修,做不做,那是政府的事情,给不给地,那也是当地群众的事,一直这样努力会把自己给累坏的。晚上睡下的时候他也想,自己这么拼是到底为了什么?

马阴村是东乡县的深度贫困村,一些孩子的父母去广东福建一带打工,就吃过没有文化的亏,去银行给家里寄钱,汇款单都不知道怎么写。学校如果修好了,受益的是马阴村的孩子和这些百姓啊。

好几个晚上,马永彪打着手电走在没有路灯的山路上,望着无尽延伸的黑夜,都感到一点退缩,“要不算了。”

只是退缩的念头到了第二天上课,看到孩子们时会打消。几个孩子的家远,书包里面塞个干饼子、几个野果子就当午饭。孩子们有求学的愿望,马永彪一根筋的劲头又回来了,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建一所明亮、设施完善的学校给他们。

他又开始不断给各级政府打报告、写信求助。终于,在征地问题搁置了一年后,乡政府和上级部门领导共同努力推动,重新找了一块修建学校的地。学校终于可以动工建设了。

孩子们高兴地去新学校打水,就像去游乐场打冰激淋

用地的问题解决了,施工也终于开始。要解决的,还有孩子们饮水的问题。壹基金、可口可乐中国联合多方伙伴共同发起的“扶贫与净水计划”在临夏州援助了五十几台净水机,但急需净水的地方有很多,马阴小学没能赶上第一批捐赠。还好,在临夏州商务局的推动下,项目组迅速落实情况,在第二批捐赠的时候,马阴小学被分配到了净水机。

(自2017年以来,爱心企业、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壹基金以及新疆、云南、甘肃和湖南四地的扶贫和商务部门和公益伙伴,共同设计实施“扶贫与净水计划”项目,为偏远地区的师生提供净水设备,进行饮水安全教育,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和净水机到的还有一批专用水杯,孩子们人手一个,每天跑到净水机那里打水,高高兴兴地,就像去游乐场打冰激淋。每天要喝至少三杯水,觉得水“特别好喝、很干净”。

就是这样,打报告,写申请,找资金,找地,催施工,搬迁,找净水机……用了三年时间,马永彪一点一滴构建起了新的校园。随着校园改变的,除了孩子们上学的精神状态、老师的教学状态,还有当地家长们的态度。马永彪觉得,现在家访,那些父母也不像以前那样排斥了。他们会积极送孩子来上学、也会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接下来他计划改善学校的图书馆,以及给学生们安装一台计算机,因为“ 这是学生必备的技能。”

马永彪的下一个心愿是,能够在若干年后,给马阴村培养出几个像样的大学生。

他知道这件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人守得住。水得一口一口喝,教育要一代一代去传承。他们建立的,也不仅仅是一所新的学校而已,而是某种精神性的东西。

他希望孩子们终将能够垫着知识的高度,有机会能从大山走出去,看一看山的那一边是什么,并且得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这就是他在乎的。

壹基金净水计划通过向农村地区学校提供净水设备、水杯、水与卫生健康培训,改善农村地区校园的饮水环境,促进儿童饮水安全的认知与习惯的养成,使其在学校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同时,项目通过建立示范县和示范省的方式,推动当地政府和学校重视校园饮水安全问题。

壹基金净水计划由壹基金与爱心企业在2012年联合发起,截至2019年12月,“净水计划”已累计在28省、352县(其中包含7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2815所农村学校安装了3091台净水设备(并配备专用水杯),帮助超过134万名儿童改善饮水质量,提升饮水安全意识。

壹基金最早由李连杰先生于2007年创立,以“尽我所能、人人公益”为愿景,专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与发展、公益支持与创新三大领域。2010年12月,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作为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在深圳注册,是5A级社会组织,连续八年保持信息公开透明度满分,并两度获得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自发起以来,截至2019年底,壹基金共获得43.24亿人次捐赠支持及信任托付,收到善款和物资捐赠超过22.59亿元,帮助了1725万人次改善困境、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这个过程中,壹基金联合超过26759家次公益伙伴一起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公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