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这个人比较狂妄,虽然他能忍受胯下之辱,算是能伸能屈,但心底里是很骄傲的,和刘邦讨论时也自夸带兵多多益善,丝毫没有把刘邦放到眼里。

当然,韩信确实有本事,尤其是在军事方面他的表现很出彩,刘邦北上关中的第一仗暗渡陈仓就是韩信谋划的。

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迅速平定关中,恰逢此时齐国田荣反楚,项羽带兵攻打齐国,刘邦趁机降服魏韩等国,带着殷王司马印、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信、魏王豹等诸侯直扑项羽老家,一举攻占楚国首都彭城。

得知老家被掏,项羽领着三万骑兵就绕道杀了回来,在彭城把刘邦暴揍一顿,刘邦连老婆和老爹都被项羽俘虏了,仅率十几骑跑回荥阳。

彭城惨败使得原本臣服于刘邦的魏国和赵国都不再听命于刘邦,为了防止后路被断,刘邦命令留守关中的韩信出击魏赵。

韩信在接到命令后便立即从关中发兵,相继在睢水之战和井陉之战击败魏国和赵国,并招降了燕国。

韩信的这波操作让刘邦深为忌惮,刘邦明白韩信绝非池中物。为此刘邦在与韩信会师途中突然跑到韩信大营,收缴了韩信的兵权。

不过此时刘邦还需要韩信,没有处置他,而是命令韩信继续东进灭齐。

可出乎刘邦意料的是,在韩信到达齐国之前,刘邦的说客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田广投降了,刘邦原本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齐国,但韩信却依然坚持发兵攻打齐国,目的就是为了占据齐国。

占据齐国之后韩信也行开始膨胀,他派人觐见刘邦,要求受封代理齐王。

对于韩信的要求刘邦非常生气,差点就在使者面前发作,好在张良和陈平及时制止,刘邦才赶紧调转话锋,直接将韩信封为真齐王。

就在刘邦册封韩信为齐王的同时,项羽也派遣使者来到临淄,希望与韩信合作共同抗汉,形成三分天下之势。

而韩信的谋士蒯通也劝说韩信叛汉自立,蒯通认为韩信已是功高震主,日后肯定不容于刘邦,不如趁此良机与项羽联手,形成汉、齐、楚三足鼎立的局面,进可适时夺天下,退可自守保齐鲁。

但此时韩信犯了一个与项羽一样的错误,优柔寡断,没能下决心叛汉,并且还被刘邦优厚的封赏所蒙蔽,与刘邦一起围攻项羽,在垓下终结了项羽。

打败项羽之后韩信与刘邦的关系立即发生变化,双方从盟友变成了对手,刘邦则故伎重演,仍旧是趁韩信不备,闯入韩信军营收缴了韩信的兵权。

刘邦先后两次进入韩信大营轻松收缴兵权,可见刘邦在军中威望之高,也可见韩信并没有建立其一直稳固属于自己的军队。但是这并不等于韩信没有造反的资本,因为正是由于韩信未反,军队在名义上依然是效忠刘邦的,刘邦才有借口震慑全军。

假如当初韩信早在齐国就叛汉自立,那时天高皇帝远,只要韩信舍得封赏部下将领,再杀几个不听话的刺头儿,控制军队完全不成问题,我相信韩信还是有这个本事的。

然而韩信和项羽一样,关键时刻婆婆妈妈,最终被刘邦擒获。

第二次抓住韩信之后,刘邦肯定是想收拾韩信,但当时天下还有英布、彭越等异姓王,现在就把韩信杀了,其他异姓王肯定脊背发凉抱团抗汉。

于是刘邦就改封韩信为楚王,封地在今天的江苏、安徽一带。

当了楚王的韩信锐气尽失,准备老老实实的当个王爷,但是此时又有人举报韩信谋反,刘邦则想趁机彻底拿下韩信。

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劝韩信杀掉现寄居在韩信封地的钟离眛,以此获得皇帝的原谅。

钟离眛原是项羽手下将领,后遭项羽猜忌,在垓下之战前夕离开项羽,后来投奔韩信帐下被韩信收留。

韩信知道刘邦憎恶钟离眛,准备杀掉钟离眛,而钟离眛则劝说韩信与他联手叛汉,因为刘邦的最终目的就是除掉韩信,韩信不应对刘邦抱有幻想。

但韩信最终还是逼死了钟离眛,带着钟离眛的人头去找刘邦解释,而刘邦则没有多啰嗦,立即把韩信绑了并被废除韩信楚王爵位,降为淮阴侯,软禁于长安。

按理说此时的韩信已是笼之中鸟了,掀不起什么风浪的,可是韩信偏偏不走寻常路,在自己有兵有权时他不造反,等到现在啥都没有了,他却又想造反了!结果被吕后和萧何设计骗入皇宫处死。

纵观韩信一生,他比项羽强不到哪去,虽然韩信总是嘲讽项羽是妇人之仁,但韩信对时局的判断力也不咋地。

倘若韩信在齐国时能拥兵自立,以当时的实力绝对能够割据一方,可惜韩信未能狠下心来。

后来他被移藩至楚地,此时他也有实力反抗,因为汉初时天下还有许多异姓王,这些异姓王与刘邦之间的关系是貌合神离的,假如韩信能够团结笼络其中一二,绝对有底气和刘邦一战,然而韩信还是未能狠下心来。

总的来说韩信在能造反的时候不造反,不能造反的时候居然造反了!就这样的战略眼光,他就算造反成功,最多也就是割据一方,统一天下则不可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