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需慎重,從小做到大,從生手到熟手,這是個過程,也是止損最好的招術,農業不是其他行業,見效慢,週期長。被動地受市場行情影響較大。

接着幹,養普通的雞。先看社會發展狀態,再看現今市場情況,時局。每一次高峯到低谷總得經歷十年八年的,貴了,賤了,又貴了。抓住市場需要,不畏艱難。

城裏面的普通百姓因爲房貸車貸孩子學習花費這些負擔重,也沒多少消費能力。養出來的價高土雞也沒多少人買(只能偶爾買一隻過嘴癮),所以養殖那些山土家畜除了飯店(飯店更精壓價更狠)大量消丨費外基本就賣不動,有幾個普通百姓捨得喫三、四十元一斤山土家禽?現在連三十多元必喫的豬肉喫得人都少多了。

所以說,有錢人不願投資山林或農業,土地流轉更沒有希望,你前投入後就有農民挖坑。如果能有掙錢希望了,村裏或農民就趕來說土地是”俺家哩”收回,要麼提高租金。要麼偷你的東西。

搞養殖集約化,粗放是兩個方向。集約化就是工業化養殖,對設施設備要求較高,水電氣配套,管理流程化標準化了,相對好一點。粗放就是靠資源,人放天養就要有收穫纔行,地政關係也是一種資源。不過不管哪種模式,一定程度也要靠天喫飯。

其實選對地方是可以養的,疫苗就防流感和新城疫就行,多用油苗保護期長。一個月脫溫以後再放出來散養。雞苗去孵化廠買小公雞,幾毛錢一隻,現在雞苗貴可能將近一塊一隻。每天投點肉雞料,其他時間自由採食,算好時間儘量夏天育雛春節前一兩個月出欄。

一要有市場,窮鄉僻壤如果背靠有大點的城市,搞點養殖可能還有點銷路;二是要有銷路,養殖不像手工業,可以通過網絡營銷,養殖產業如果不搞深加工,就只能就近分銷銷售,就近銷不了,就近的城市最好有銷售渠道;三要有過硬的技術、穩定的產品質量、足夠的產量最好有標準化的養殖。如果你養殖的禽類牲畜,沒有過硬的技術,就沒有穩定的產量和質量,那就離破產不願已!

我們那有個典型例,畝租是600左右,共100畝,首先栽柚孑樹,2008大凍,死了,又看別人栽葡萄可以,又栽上了,葡萄好喫,但別人8元他的要10多元,銷售跟不上,爛悼好多,搞了幾年又沒啥利。便又栽彌猴桃,中間便又找了合夥人,共投入幾百萬。到17年全虧,工資都欠好多,現在打入黑名單。

投資農業成敗關鍵是農民信譽,投入期農民常要你請喝酒,產出期直接拿東西,你開始掙點小錢了,他們說租金低了,以村民有意見爲由,要求加租金!十個經營有九個死!剩一個也是半條命!

其實山上搞養殖就是一個僞命題,大家都明白在山上無論幹什麼事都要比平原費事,投資都要高,承包山林養幾百只雞、幾十頭羊是可以的,全當是農家肥還給山林,人工費用也不大,如果搞大規模養殖,飼料上山、人工費用、糞便處理,都是要錢的,一片山林供給不了大規模養殖的飼料,就算能夠供應人工費用也比飼料更貴。所以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它養不了外來戶。

包山頭,有的山頭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纔好經營。我們這邊就有個地方是三面牛羊豬都出不出,圍牆只砌幾十米就有幾百畝的天然牧場。都是本村人幾個人在那搞養殖牛羊豬,還有很好的平地和溪水。他們一直都是放養的小豬很少喂的,一年後纔可賣。肉特別好喫,價好病少。這兩年肉貴賺翻了,掙錢還得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條件的。

在中國,國人小農心態還有,農種養產業太慢了,養了還要看當地和周邊大環境怎樣,有錢人多不?再三年週期太短,前期投資,中間技術積累等,包山最少三十年!除非水,電,路,網都通好,直接投資種苗養大,不然誰接手?

許多投資農業的老闆剛乾時熱血沸騰,前途一片光明,結果損兵折將,黯然退出!許多人認爲我國農業機械與農業技術落後造成不賺錢,讓美國老闆投資東北和新疆地區試試,保證讓他們賠到只剩褲衩!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好多城市人不懂農業光看到青山綠水,不知道如果山上投資需要多少資金,山上投資不是你們想象那麼簡單,我認識一個攝影師有點小錢種果樹現在跟一個要飯是的,搞不清楚別亂投資弄不好讓你血本無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