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網購很嗨,不要被低價衝昏頭

法治日報11月8日消息,“我們的收藏品質優價廉,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你買了,只賺不賠!你加我微信,我把樣式和種類發給你!”接到這通電話,河南省襄城縣的焦某動了心。待微信付款後,接到快遞送來的物品,才發現並沒有收藏價值,焦某便趕緊報警。

襄城縣人民法院通過審理發現,與焦某一樣的受騙者竟高達2925人。文某在某小區非法組建一家收藏公司,並陸續招募李某等12人作爲管理、銷售人員。文某通過網絡購買來無任何收藏價值的工藝品,謊稱爲收藏品,指使李某等人向不特定人羣撥打電話,吹噓該公司銷售的收藏品具有升值空間和收藏價值,詐騙金額達60餘萬元。

近日,襄城縣人民法院院長劉朝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隨着網購普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低價格作誘餌,用各種手段騙取網購者的信任,繞開網絡購物正規網站的正常交易方式,利用第三方支付、銀行匯款等其他方式進行交易,從而達到騙錢的目的。

“這類詐騙案往往與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交織在一起。”辦案法官在審理中發現,被告人李某某通過網絡QQ羣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數十萬條,分多次向被告人文某出售公民個人信息17萬餘條,非法獲利2000元。

據文某供述,其購買公民個人信息後,作案目標更加明確,與不特定人羣相比,更容易得逞。

“網購型電信詐騙案件逐年增多,應引起重視。”劉朝娟說。據介紹,襄城法院2017年受理網購型電信詐騙案件5件,2018年受案9件,2019年受案13件,且多爲詐騙犯罪團伙作案,被告人多,被害人分佈範圍廣。

襄城法院審理的田某網購型電信詐騙案,被告人多達45人,涉案金額高達362萬餘元。被告人田某與黃某預謀後,共同出資購買“恆鑫通商城”“迪亞商城”非法虛假交易軟件,租賃辦公場所後,以某商貿服務有限公司名義招募數十名員工,組成詐騙犯罪集團實施詐騙。該犯罪集團通過打廣告、微信聊天、建立微信羣等方式,誆騙被害人在“恆鑫通商城”“迪亞商城”App虛假交易軟件上投入資金,購買所謂的理財產品,田某指使人通過在虛假交易軟件後臺修改數據的方式將被害人投入的資金騙走。

“如果被害人不貪圖小利,我們也不會得手。”田某歸案後說。

襄城法院對所辦案件梳理發現,網購型詐騙呈現四個特點:

一是低價誘惑。被告人自己建立電子購物網站,發佈虛假信息,以“超低價、免關稅”等形式推銷自己的商品,讓被害人通過與多家網站進行對比,表現自己的價格優勢,以達到誘惑消費者上鉤的目的;

二是繞過合法交易平臺。在被害人上鉤以後,被告人就以“減免手續費”“避免支付時間長”“避免交易繁瑣”等爲藉口,勸說消費者不要利用支付寶等交易平臺進行付款,而是直接利用銀行轉賬;

三是定金詐騙。被告人向被害人先收取一半定金承諾貨到後付餘款,等騙到第一筆定金之後,又以繳納風險保證金、押金、稅款等理由追加款項;

四是行騙人用“虛擬的固定電話”作爲聯繫電話。行騙人一般要求私下交易,在拿到錢款後往往會找藉口拒絕交貨,或者直接寄空郵包,直到被識破就立即切斷所有聯繫。

辦案法官提示,消費者要對所購買的物品市場價格有所瞭解,不要被“低價”衝昏頭腦,同時要仔細甄別網絡賣家留下的信息,不輕易相信只有微信、QQ、手機號,沒有固定地址和對應的固定電話聯繫的網絡賣家。如發現網站發佈不良信息,或已經掉進網絡詐騙陷阱的,應及時報警或舉報。

劉朝娟建議,市場監管等部門應儘快出臺相關規定,填補“網上開店”方面的監管空白。對於以利用網絡出售商品爲目的的網站、網頁,市場監管部門在登記時應依法進行審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