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編審普馳達嶺在涼山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曾江 趙徐州)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作爲“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代表,是決戰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之一,當前正處於衝刺收官的關鍵階段,下一步要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各項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編審普馳達嶺是一位彝族學人,一直關注這片土地的發展,曾多次到涼山彝區考察調研。普馳達嶺近日接受記者採訪表示,涼山彝區作爲革命老區、民族深度貧困地區、邊遠山區,是國家基準扶貧重點實施的地區。涼山彝區是極具代表性的深度貧困地區,還面臨着鄉村社會轉型等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涼山彝區鄉村治理的難度。鄉村治理主體之間的利益權衡、鄉村治理人才的稀缺、鄉村治理過程中傳統因素的影響和阻礙等,這些都是涼山彝區鄉村脫貧和鄉村治理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普馳達嶺表示,大部分彝區當前已經實現不愁喫、不愁穿,所以實現鄉村振興更多應該關注的是與最基本的物質條件相匹配的諸如醫療、養老、教育、就業等軟性指標的建設,而這些正是制約涼山州等彝族地區脫貧以及鄉村振興的主要因素,必須逐一施策解決。

“在大涼山採風的日子? 放下酒杯/讓故鄉的河流從記憶中拍岸而過/在清澈中? 讓時間把自己/打磨成鵝卵石的模樣/光滑地做人? 自如中寫詩”,普馳達嶺是一位詩人,他到涼山採風後撰寫的《涼山組歌》等詩深受好評。在他看來,涼山彝區擁有秀美的自然生態景觀、獨特而濃厚的民族文化、豐厚的高山農業資源,是民族特色旅遊資源集結、生態資源保持完好的區域。但是另一方面,目前該地區文化生活還處於內容貧乏、形式單一的狀態,自然資源豐富但文化產品資源稀缺,與現代城市文化發展水平差距仍然很大。可以通過基準扶貧旅遊開發,突出彝區旅遊和文化資源優勢,在涼山彝區精準扶貧與旅遊開發的發展路徑上,探索出一條永續推進當地羣衆精準脫貧的致富之路。

談到涼山發展路徑以及具體措施,普馳達嶺提出七點建議。一是摸清家底,整合資源優勢。以產業扶貧爲依託,增強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爲根本。二是突出特色,強化品牌意識。依託農村旅遊行政村,充分挖掘生態資源、民族風情文化及鄉村田園資源優勢,堅持“鄉旅結合、以鄉帶村,以旅富鄉”,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旅遊模式。三是組建鄉村旅遊農家樂合作社,積極發動農戶參與開發當地特色綠色食品,挖掘和打造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食品,形成鄉村旅遊與電商結合的品牌營銷路子,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四是逐步完善鄉村基礎旅遊條件,不斷調適客源市場與旅遊需求,逐步建立鄉村綠色食品旅遊示範村、民族風情文化旅遊示範村、民族鄉村美食文化旅遊示範村、民族服飾文化旅遊示範村等民族文化鄉村旅遊品牌,形成依託彝區自然鄉村生態、資源優勢、市場需要的,民族文化突出、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路子。五是在上述基礎上,縣鄉政府領導要不斷總結,做好做實鄉村旅遊基準扶貧規劃與指導、加強旅遊人才培訓,創立和深化鄉村旅遊品牌意識,爲涼山彝區精準扶貧與旅遊開發的永續發展做好服務。六是阻礙整個涼山彝區發展的一個重要現實是缺人才,必須進一步加大教育體系建設的力度。七是交通建設與規劃嚴重落後是涼山脫貧的顯著短板,應進一步加強彝區交通發展規劃。規劃應當更多地考慮當地特殊的社會文化環境,結合扶志和扶智的工作策略,從強化內生動力的角度將交通建設由“輸血”有效轉變爲“造血”,促進特色產業的發展。

策劃||阿細先基團隊

責任編輯||納吉茲莫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點擊[原文閱讀]讓精彩繼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