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廣東省婦聯在廣州舉辦廣東省先進婦女和先進家庭表彰分享會,表彰了盧宇彤、張寶蘭、成守珍、邱靜、陳愛蘭、李蘭、石淑亞、蔡平珍、王曉君、孫莉莉10名第十一屆南粵巾幗十傑(廣東省三八紅旗手標兵)、廣東省三八紅旗集體,以及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集體)、廣東省五好家庭、2020年廣東十大最美家庭、第十五屆廣東“十大優秀書香之家”等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和先進家庭,爲廣東省首批家教家風實踐基地授牌。省政協原副主席、省婦聯原主席溫蘭子,省婦聯領導、省直有關單位領導出席活動併爲獲獎代表頒獎。省婦聯主席許紅致辭。

爲南粵巾幗十傑(廣東省三八紅旗手標兵)頒獎

爲2019年度廣東三八紅旗集體頒獎

爲全國三八紅旗手頒獎

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頒獎

爲2020年度先進家庭頒獎

爲廣東省家教家風實踐基地授牌

活動以“展巾幗風采 創最美家庭”爲主題,通過播放專題片、訪談、親子朗誦、歌舞等多種形式,講述了先進婦女和先進家庭的感人故事,展示了我省廣大婦女和家庭成員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開拓進取、奮發有爲、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

▲南粵巾幗十傑代表分享奮鬥故事

▲先進家庭代表講述家庭感人故事

在訪談環節中,南粵巾幗十傑代表成守珍、盧宇彤、李蘭以及家庭代表馮穗元、蘇永善、王鵬,分別講述了他們“把崗位當成奮鬥的舞臺,把工作作爲追夢的途徑”的感人故事,引發強烈共鳴,激發大家把個人夢、家庭夢融入中國夢的家國情懷。

南粵巾幗十傑每兩年評選一次,至今已連續舉辦十一屆,是省婦聯授予廣東女性的最高榮譽。

去年以來,經各地婦聯和有關單位推薦,評選會評選、公示等,評出了第十一屆南粵巾幗十傑,省婦聯授予廣東省三八紅旗手標兵。

接下來,

跟着粵姐姐一起去認識獲得

第十一屆南粵巾幗十傑榮譽稱號的

10位優秀女性

一起走進她們的奮鬥故事

盧宇彤

璀璨天河,創新中國

盧宇彤,中山大學國家超算廣州中心主任。親歷五代銀河、兩代天河超算系統研製,由她擔任副總設計師的天河二號,連續六次奪得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冠軍,打破了美日長期對世界超算頭把交椅的壟斷,改寫了超算的世界格局。在她的帶領下,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取得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支撐了1000多項國家級課題的研發工作,成爲全球用戶數量最多、應用領域最廣的超算中心之一,在“世界最具應用影響力超算中心”排名上位列第五,是我國唯一入圍前十的中心。2017年,她成爲中國首位、世界唯一的女性國際超算ISC Fellow,2019年,她成爲ISC大會40多年首位女性大會主席,向世界展現中國女科學家的卓越能力與風采。

張寶蘭

築夢伶仃,圓夢島隧

張寶蘭,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南沙試驗室主任。她7年堅守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一線的高級知識分子中唯一的女性,擔任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沉管預製廠試驗室主任,帶領團隊經歷上千次試驗,輾轉多地,消耗1700多方混凝土,終於配製出滿足各項性能要求不開裂的“超級配方”,爲創造“滴水不漏”海底沉管隧道做出重要貢獻。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一個沉管管節混凝土就重達8000噸,每次澆築30多小時連軸轉,最長一次50多個小時;光33節沉管澆築,耗時5年。她帶領團隊圓滿完成了33節沉管和一個最終接頭共100多萬方混凝土的澆注任務。

成守珍

抗疫先鋒,守護生命

成守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從事護理事業39年,多次參與各種突發事件應急救治。2020年2月7日,她“臨危受命”,被任命爲中山一院醫療總隊臨時黨總支書記,帶領131名隊員馳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指導團隊開展各項先進重症救治技術,實現了“打勝仗、零感染、零意外”目標。5月3日,她再次肩負重託遠赴塞爾維亞,深入塞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分享中國抗疫經驗和智慧,獲塞爾維亞國防部最高榮譽勳章。 她首創“臨牀專科護理學院”,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00餘項,解決疑難複雜護理問題近萬例;主編教材及專著近20部、主持基金多項,撰寫論文百餘篇。

邱 靜

問道江河,上善治水

邱靜,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規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從事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動力學、泥沙運動力學、波浪力學等領域的研究,創立了核電水安全保障及影響技術研究體系,解決了我國核電建設與水資源管理的關鍵技術問題。在國內首次系統開展了內陸核電水資源的研究,參與編寫行業標準,建立了核電建設項目水資源安全保障的技術論證體系;首次在珠江流域開展了大流域的可能最大暴雨(PMP)和可能最大洪水(PMF)的計算研究,爲核電的防洪安全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研究創立了廣東省水權交易制度,構建了全國首個省級水權交易的頂層設計和框架體系等。

陳愛蘭

白衣執甲,逆行報國

陳愛蘭,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二區病區主任。她是廣東省援助湖北(武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批醫療隊醫療組組長,第八臨時黨支部書記。她帶領隊員連續奮戰,24小時內接管漢口醫院條件最艱苦、病牀最多、重症危重症比例最高的病區,先後救治患者215人。她規範收治方案,總結出《漢口醫院氧療指引》和《因地制宜的診治方案》,並在整個廣東醫療隊推廣應用。制定《聯合查房制度》,協助其他4個病區危重症救治,減少死亡。完善醫護安全措施,制定了《醫療隊隊員發生心臟驟停意外急救指引》。她用“精銳的專業化”和“有溫度”的暖心治療,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毒的信心和生活的希望。

李 蘭

初心如炬,大愛無疆

李蘭,茂名市社會福利中心主任。1996年醫學專業畢業,毅然選擇到茂名市社會福利院當一名普通醫生,一干就是24年。她以院爲家,用心用情愛護孤殘兒童,以專業知識和大愛精神,拯救了一個個病危兒童。她積極探索創新,走出經濟落後地區兒童福利工作的“茂名模式”,該院是全國地級市福利院最早取得省一級福利機構資格的單位之一。2011年以來共接收粵西地區17間福利機構300多名腦癱兒童和社區200多名腦癱兒童進行康復,有效率達100%。該院獨創的“針刀療法+石膏矯形”治療先天性馬蹄足,屬國內福利機構首創。探索出獨具茂名特色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免費爲社區老人服務超過13萬人次。

石淑亞

至剛至柔,衛國爲民

石淑亞,珠海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拱北邊檢站四級高級警長。工作30年以來,一直駐守在日均40萬客流的全國客流量第一大口岸拱北口岸。她每年處置大小警情1000餘起,制伏過身負數條命案的“亡命徒”,憑短短几句話識破過“偷渡客”,是保衛祖國南大門的“鐵娘子”。她每天巡邏里程達20公里,每年磨破兩雙特警戰靴,30年只陪家人度過2個除夕。她處置了700餘宗棘手突發事件,爲孕婦穿過鞋,抱起過暈倒失禁的外籍老人,忍住咬手之痛耐心安慰過發瘋的無助母親,幫助近1000名旅客,累計挽回財產損失數百萬元,成爲旅客心中“交情”深厚的好警官。

蔡平珍

頭雁領航,振興鄉村

蔡平珍,廣東湛綠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大學畢業後,毅然選擇回老家,利用現代農業技術帶領家鄉人種辣椒致富。她成立湛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市場”包銷產品,湛綠公司流通輻射的椒農達15萬戶。她創立湛綠公司,建設農副產品加工保鮮儲備流通冷庫,延長辣椒收購期40天,穩定銷售價格。註冊“湛綠”商標,探索“農超對接”,爲每個社員每年增收近萬元,每年向全國各地配送外運菜超過150萬噸,銷售產值達60億元。近3年來,爲300多戶貧困家庭免費提供種子、肥料、藥劑和技術,幫助她們實現脫貧目標。

王曉君

耕耘家教,雁陣齊飛

王曉君,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主任。對家庭教育充滿情懷,辭去中學德育領導職務,專職從事家庭教育工作,帶領團隊培育市鎮家教講師團,組建家教志願服務隊550人,提供260個“菜單式”精品課程,每年開展5000場公益講座,服務家長兒童140萬人次。承接全國十二五、十三五家教重點課題,推動制定家長學校考覈評估等政策制度,研發“‘雁陣飛’家長互助組織領頭雁培育”等15項公益項目。在市婦聯領導下實現全國“六個率先”並探索出家庭教育“中山模式”。中山市被確立爲“全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試點市”,中心確立爲“全國家庭教育創新實踐基地”,“雁陣飛”獲多項全國創新項目獎。

孫莉莉

紅樹成長,公益人生

孫莉莉,紅樹林基金會(MCF)理事。她與32位企業家及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共同發起成立中國首家民間背景的環保公募基金會——紅樹林基金會(MCF),致力於溼地及其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爲祕書長,她帶領基金會創新社會化參與生態保護模式,在全國10多個保護區、溼地公園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研究、生態修復、溼地教育等環保項目。她擔任深圳市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園長,創新“近自然”的園區管理和生態修復模式,爲周邊社區數萬居民提供親近自然的生態空間,每年服務人數150萬人次。她的公益足跡超過60萬公里,公益時間1460多天,籌集善款5000多萬元,帶動參與環保公益活動人數10多萬人。

省婦聯號召全省廣大婦女和家庭向先進學習,以先進典型爲榜樣,弘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發揮婦女在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獨特作用,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以實幹篤定前行,用奮鬥成就夢想,爲廣東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貢獻巾幗力量。

時代召喚巾幗,奮鬥成就夢想!

向所有不甘平凡的女性致敬!

來源:南粵女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