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此時節爲冬季的開始。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其氣候也由秋季少雨乾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轉變。

相傳,古人在這個季節裏多用占卜的方法來看整個冬天的冷暖。古人認爲“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陰,一冬溫。”如果立冬當日是晴天,整個冬天都會寒冷;如果立冬當日是陰雨天,那麼將是個暖冬。

立冬·賞詩詞

《立冬》

唐·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

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滿前村。

立冬·懂習俗

1、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既有此俗。

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爲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

2、喫餃子

相傳東漢名醫張仲景告老還鄉時,在路上見許多百姓由於天冷耳朵都凍壞了,於是在黃河邊支了口大鍋,把羊肉、辣椒和驅寒的藥材放進去熬,然後撈出來切碎,包在像耳朵一樣的麪皮裏再下鍋煮,那個形狀和耳朵一樣,包着這些餡料的就是餃子。

所以立冬喫餃子老人們也稱“安耳朵”,更有“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在重慶,我們可以喫一頓熱氣騰騰的火鍋、麻辣鮮香兼具的抄手,在辣椒的加持下,紅紅火火的賀冬!

立冬·知養生

《黃帝內經》道:“智者之養生也,必順應四時而適寒暑”,養生之道,要順應季節的變化,迎合冷熱交替,才能夠長壽。故立冬養生應適時而養,以溫補爲主。從養生的角度上更有“立冬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春天打老虎”的說法。

按入冬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低於10℃纔算進入冬季的標準來看,重慶距離真正的冬季,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好喫”的重慶人可以補起來了!

推薦菜譜:羊肉蘿蔔

羊肉性溫,能夠御風寒補身體,冬季喫羊肉能夠讓我們寒冷的身體暖和起來。蘿蔔能夠爲我們在乾燥的冬季提供大量的水分與維生素。

二者同煮能提供給我們所需的能量與營養,對於不喜歡喫羊肉的人來說,還可以把羊肉換成牛肉或者烏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