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穿越到了清朝,下面五位美女,你會選擇娶誰爲妻?

1、孝莊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是清太宗皇太極妃,蒙古族人、姓博爾濟吉特氏,出身貴族家庭,其父塞桑,受封內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她生了清世祖福臨,在順治時稱太后,康熙時稱太皇太后,活了75歲。

她親歷清初三朝,全心輔佐皇太極、順治、康熙三帝,在調和清宮內鬥,確保入主中原,開創清初新新局面中,她的智慧、隱忍、無私、節儉的政治家風範得到了充分展示,受得到了朝廷上下、宮廷內外的一致好評。

2、香妃

即容妃。清新疆維吾爾族人,爲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爾後裔,世居葉爾羌。回部臺吉艾力和卓女。乾隆間兆惠平定回疆,帶回京師。入宮後初封容貴人,升爲容嬪,又晉封爲容妃,頗受乾隆帝寵愛。相傳生來體有異香,因稱爲香妃。

3、賽金花

其初名爲趙彩雲,又名傅彩雲,安徽黟縣人。幼年被賣到蘇州的所謂“花船”上爲妓。1887年(光緒十三年),適逢前科狀元洪鈞回鄉守孝,對彩雲一見傾心,遂納爲妾,洪時年48歲,傅彩雲年僅15歲。不久,洪鈞奉旨爲駐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荷蘭四國公使,其原配夫人畏懼華洋異俗,遂借誥命服飾給彩雲,命她陪同洪鈞出洋。後隨洪鈞歸國,不久洪病死。

如何評價賽金花,爭論了百年沒有答案。可以肯定的是,賽金花並不是民間想像的民族英雄,夏衍甚至說她只是一個“以肉體博取敵人的歡心而苟延性命於亂世”的奴隸,但他同情賽金花,“因爲在當時形形色色的奴隸裏面,將她和那些能在廟堂上講話的人們比較起來,她多少還保留着一點人性”。  

生前身後,家國恩怨、政壇風雲圍繞着賽金花糾纏,表面上她是耀眼的女主角,實際上大多數時候,她只是歷史舞臺上一個任人擺佈的演員,根據不同時期的政治需要,被塑造成不同的角色。她曾對魏斯炅感嘆,臺上都把我演成花旦,可我自幼賣笑爲生,顛沛流離,是個苦命的人,應該是青衣。

4、裕德齡

筆名德齡公主。少年時隨父先後在日本和法國生活了六年,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精通多國語言。17歲時隨父回京,因通曉外文和西方禮儀,和妹妹裕容齡一同被慈禧招入宮中,成爲紫禁城八女官之一。1905年因父病重離宮。後“應親友的要求和催促”,用英文寫下了她在宮廷內兩年生活的所見所聞——《清宮二年記》。她的衆多回憶性質的作品,因其親歷親見的特定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宮生活珍貴的史料,爲後世的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提供了佐證和參考。1944年在加拿大死於車禍。

裕德齡不僅姿容絕倫,而且還從國外帶來了許多洋玩意,啓迪了慈禧對"新生活"的想往,德齡、容齡在宮裏侍奉慈禧兩年中,做過慈禧御前英、法等文的翻譯,美國公使康格夫人和漢文祕書維廉斯太太、俄國伯蘭桑夫人、西班牙公使德卡賽夫人和小姐、日本公使內田夫人、葡萄牙代辦阿爾美達夫人、法國代辦託蘭夫人、後來的日使伊集院夫人等來宮都由德齡、容齡等陪同和翻譯。德齡、容齡輪做慈禧畫像的替身模特,並同美國畫家卡爾陪住多日。德齡還做了光緒的英文教師,並經常爲慈禧等人在宮裏譯讀外文報紙。日常,姐兒倆陪伴慈禧化妝、遊玩、看戲、學車、寫字、觀花、賞狗、擲骰和籌備各種節日。

按其父卿位,德齡不夠封郡主的資格,但經宮中幾人回憶,慈禧70歲萬壽節期間,慈禧的確曾懿封(特封)德齡、容齡爲郡主(滿語爲和碩格格),由於西方沒有公主、郡主之分,國外譯者曾把德齡郡主翻譯成德齡公主,鬧得沸沸揚揚。

翻譯家秦瘦鷗先生介紹她的作品曾說過:"其實,不但照中國的習慣,已經覆亡的一朝所頒給的種種頭銜都得一律作廢,便是真要保留她在滿清一朝所取得的封號的話,也只能稱爲德齡郡主,因爲她和她的妹妹容齡女士(封山壽郡主)都不是努爾哈赤的嫡裔,根本沒有晉封公主的可能性。"德齡自言通曉八國語言。德齡的著作,都是由英文版出版的,德齡著作的譯作者影響最大的是顧秋心和秦瘦鷗。所以說,“裕德齡”被稱爲“德齡公主”完全是由於國外譯作者造成的,現在仍稱“德齡公主”只是沿用這一錯誤稱謂。

5、還珠格格

《還珠格格》是一部改編自瓊瑤同名小說的古裝清宮喜劇,小燕子,性格活潑又非常叛逆,會點功夫,原是一個在京城生活的窮苦孤兒,靠小偷小盜、劫富濟貧爲生。一次巧合,小燕子遇見夏紫薇,與她結拜姊妹,後來由於一連串的誤會,小燕子被乾隆皇帝誤當成他的私生女而被封作“還珠格格”。在皇宮中引發一系列啼笑皆非的趣事,與皇后、太后爲代表的傳統勢力的進行對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