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9月底延續至今的亞阿戰爭依然還在持續中,這兩個平時不爲人所知的小國家雖然真的是“小”,但作爲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再加上有着歷史與現實的尖銳矛盾,因此武備值的保持還是可以的。

當然了,這個可以指的是在中小國家當中,尤其是對比中東那一票“軟柿子”而言。

至少在這次亞阿之戰中,我們看到了一些發揮尚可的戰例,而不是將土豪裝備用成燒火棍,或是放羊一般的低水平戰鬥。在那樣的戰鬥中,我們很難總結出一些有效的經驗,因爲作戰水平實在是太低了。

對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來說,納卡地區是一個很難解開的“結”,爲了這個“結”,兩國在歷史上已經流了很多血,現在以及可預見的將來還要流更多。

爲了佔據優勢,在這次戰爭中,雙方都動用了一些堪稱壓箱底的戰略級武器,無論是遠程火箭炮還是戰術導彈都有使用,只不過這些“大殺器”更多是針對對方的平民罷了,從這點上說,是頗爲人所不齒的。

但恰恰由這一點也可證明戰爭的殘酷性——當雙方真的殺紅了眼,必然要超越道德和人性的底線。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談到了阿塞拜疆軍隊無人機的使用概況,同時也替亞美尼亞軍隊想了一下“土法”反制無人機的應對策略。最近我們又談到了雙方在遠程火箭炮上的使用,那麼當無人機遭遇了火箭炮,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2020年10月26日,本該是亞阿兩國第三次停火協議生效的日子,但很顯然這一次的停火也如同前面兩次一樣,並沒有能持續幾分鐘。

按照阿塞拜疆方面的說法,亞美尼亞軍隊使用俄製龍捲風火箭炮襲擊了阿塞拜疆的巴爾達市;隨後阿塞拜疆軍隊發現了亞軍遠程火箭炮的具體位置,並操作在戰區上空執行任務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前往獵殺,最終將正在實施攻擊的遠程火箭炮摧毀。

在此前的戰鬥中,阿塞拜疆方面還宣稱擊毀了2部亞美尼亞軍隊裝備的WM80遠程火箭炮。不過相關視頻比較模糊,無法從視頻畫面中判定具體的擊毀型號。

除了遠程火箭炮之外,阿塞拜疆軍隊裝備的無人機還在戰區擊毀了大量BM21火箭炮以及其他縱深壓制類兵器。

從這次亞阿戰爭的基本進程來看,阿塞拜疆的無人機的確是一大殺招,它的大規模參戰大大出乎了亞美尼亞方面的預料,以至於當後者依然是在按照地面爲主的戰爭策略組織迎戰時,己方大量技術裝備已經被無人機所殺傷了。

這些技術裝備除了直接打擊類兵器外,也包括亞美尼亞軍隊本就不富裕的防空力量。

我們常說“防空防空,十防九空”,這實際上是對防空一方比較被動的說法。

而亞美尼亞方面更加被動的是他們有限的防空裝備大多老舊,且主要是應對傳統空中威脅。而這次阿塞拜疆所使用的無人機多爲低、小、慢目標,使得亞美尼亞本就漏風的防空體系更是難以招架,紛紛成爲了被打擊的目標。

而將亞美尼亞方面有限的防空力量打掉後,阿塞拜疆無人機便可以在戰區上空更加隨心所欲了。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講過,阿塞拜疆的無人機來自於土耳其和以色列,這兩個國家不僅僅是在向阿塞拜疆出售武器,而且對於其軍事行動是強烈支持的。

尤其是土耳其,我們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土耳其是這次納卡戰事的深度參與方,甚至操作TB-2察打一體無人機的極有可能就是土耳其軍方人員,同時土耳其的偵察及反炮兵體系也在這次戰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亞美尼亞在開局一蒙棍之後,已經損失了大量技術裝備,幾乎是純靠着地面作戰分隊的殊死作戰纔沒有在一開局便崩潰掉。隨後亞美尼亞軍隊放棄南部平原區,退守山地地帶,以將阿塞拜疆地面部隊拉入到近距離作戰中,抵消後者的技術裝備優勢。

在這一階段,實際上亞阿雙方均感作戰乏力。但是阿塞拜疆能繼續得到土耳其和以色列的實質性支持,土耳其還在納卡戰區投入了大批敘利亞極端武裝,這使得阿方士氣大漲,得以維持攻勢。

亞美尼亞軍隊的主要武器幾乎都爲俄械

而亞美尼亞方面,由於近年來外交路線的失誤,使得唯一一個有可能對其進行實質性支持的國家——俄羅斯,選擇了坐山觀貓鬥。畢竟亞美尼亞今後的戰略壓力越大,對俄羅斯的依賴就越高,相信這次納卡之戰之後,絕大多數亞美尼亞人應該明白這個道理,而不是跟萬里之外的美國眉來眼去了。

但在俄羅斯顯然無意過早介入的背景下,面對納卡的危急局勢,亞美尼亞方面開始出動遠程火箭炮等戰略級兵器。

1990年代末,亞美尼亞從中國進口了4套WM80火箭炮,最大射程80公里;2010年代後,亞美尼亞又從俄羅斯進口了一批龍捲風火箭炮,最大射程70到90公里。

這些遠程火箭炮在最大射程時的精度均在三位數,再加上亞美尼亞單憑自己的偵察、評估、引導體系難以保證這些遠火在最大射程時的效能發揮。

故而這些爲數不多的戰略級武器很難用於對阿塞拜疆軍事目標的打擊,而是多用於打擊阿塞拜疆的城市,以對等反制(阿方同樣使用各種兵器攻擊納卡區域的亞美尼亞人居民區)。這樣針對平民的打擊行動,均有擾亂對方民心士氣,以向對方政府施壓的作用。

之前不好最終確認的WM80被摧毀的戰例暫且先不談,就以在10月底已經明確的無人機摧毀龍捲風火箭炮的戰例來看,亞方爲了能夠讓龍捲風火箭炮打到阿塞拜疆的腹地核心城市,冒險將其部署到了納卡地區,以襲擊阿塞拜疆中部城市巴爾達。

從阿塞拜疆公佈的視頻來看,龍捲風火箭炮陣地周邊無防空力量,甚至龍捲風火箭炮還在發射中。

由於龍捲風火箭炮的射程較大,而且針對的是城市目標,也無需過於前出,依然是部署於納卡的腹心地帶。在這個較大的距離內,依靠阿塞拜疆軍隊本身的力量是不大可能對其進行快速定位的。

所以極可能是土耳其或以色列力量的介入幫助阿塞拜疆對亞美尼亞的龍捲風火箭炮進行了精準定位,因此在阿塞拜疆的官方聲明中,只是很簡略地提了一句是阿方的分隊發現了龍捲風陣地,而沒有過多渲染。

只要確定龍捲風火箭炮的位置,阿方便可調動在戰區上空的TB-2無人機前往獵殺。

TB-2無人機在察打一體無人機中只屬於是末流的水平,但是由於亞方的防空實在是太弱了,因此“遂使豎子成名”。

不過由於TB-2無人機掛載的導彈威力較弱,並不能保證一擊必毀,因此我們也在畫面中看到了TB-2實施攻擊後,未能徹底摧毀龍捲風火箭炮的畫面。在TB-2無人機對其他類型裝備的打擊中,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

可是亞美尼亞如今連在戰略級部隊周邊部署必要防空分隊的實力都沒有了,因此指望對方導彈的威力不足來僥倖逃生是不可能的,因爲一發擊毀不了,人家可以來第二發。這種情況只要被發現了,而且還拿對方沒轍,就只有等死的命了。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遠程火箭炮與敵方無人機的對決中,遠火併非是一邊倒被獵殺的對象。

以土耳其TB-2無人機的性能來說,其有效操控距離在150公里範圍內,爲了能讓其在戰區上空執行任務,部署TB-2無人機的控制站和基地必然到實際控制線的距離還要更近。即便以亞美尼亞軍隊裝備的龍捲風火箭炮來說,在能知曉TB-2無人機具體部署位置的話,使用遠火快速機動對無人機基地實施抄底式反擊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亞美尼亞能得到類似阿塞拜疆所得到的那些國際支持——或者直接說能得到俄羅斯提供的偵察情報支持,那麼亞方的這些戰略級裝備也不至於淪爲大號玩具。

但若是沒有這些體系支持的話,亞方的遠火好不容易去執行襲城戰之類並不高難度的作戰,但依然還被對方定位和獵殺,這就實在是難以忍受了。

也正是在亞方戰略級裝備被頻頻獵殺,而戰線還在不斷後退的大背景下,亞方正式向俄羅斯發出了求援信。但俄羅斯也明確表示,如果戰火燃及亞美尼亞本土,自己不會坐視不管。但現在的激戰,或者說阿塞拜疆的核心目標就是納卡地區,很顯然俄羅斯的這份回應實際是婉拒了亞美尼亞的求援,這也是後者近年在戰略選擇上的重大失招。

而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戰事走開來說,很多中小國家也裝備着遠程火箭炮,現在以及今後還將裝備更多的無人機,無人機與遠程火箭炮都是作戰範圍很大的武器,它們之間的對決恐怕還會上演。

只要對方無人機的作戰半徑沒有太大,而己方遠火本身的性能有保證且能得到準確偵察情報的話,面對此類無人機,遠火實施抄家式反制也不是沒有可能的。而如果己方的防空不是太廢的話,在遠火周邊佈置防空陣地,也不必使得遠火就能輕易被獵殺。

而對於軍事強國來說,手中的無人機和遠火都要更先進。而軍事強國之間不輕易開戰,反倒是強國和弱國之間的戰爭有很多,到這時候,無人機和遠火的交鋒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