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13日21时,为促进朝鲜停战,我志愿军发起了金城战役。

经15天激战,至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金城战役胜利结束。

投入战役的志愿军第20兵团及第9兵团第24军,共毙伤俘敌5.3万余人,我军伤亡2.5万余人。

其间,就有了《金刚川》的故事。

《金刚川》是值得去看的。

场面有精彩。

不论是实拍的部队隐蔽画面、工兵连修桥抢险画面,还是大轰炸、大炮击的特技制作,都没有让人失望。

细节有精彩。

哪怕对话中不时冒出来的四川话、江西话,也一下子添了细节的生动性、真实感,甚至,同身在战地的片中人物的亲切感。

情节有精彩。

本来不是主战场的故事,不是大场面的战斗,但是放在关系金城战役胜利的特定背景,放在作为战役保障、胜利通道的定位,我军架桥、保桥,敌军毁桥炸桥,每一场较量,便都惊心动魄。随着部队过桥时间的逼近,这种较量,更直接表现为金刚怒目的殊死搏斗,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

高射炮同敌机的“单挑”,是勇气的决斗,血性的复仇,是志愿军英勇传统的新表达,又是金刚怒目英雄形象的真实刻画。

明星有精彩。

主演的张译、吴京,客串的邓超,不乏出彩;更多的角色,都满是出彩表现。

音乐有精彩。

当战士们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在敌人炸弹激起的滔天恶浪中,以钢铁般的身躯扛起桥板,用鲜血与生命,架起部队前进的桥梁,“一条大河波浪宽”深情响起,让人心潮起伏,潸然泪下。

影片结束时,谭维维的“烽烟滚滚唱英雄”,直击人心最深处,灵魂最深处,情感再掀新波澜,让人不愿离场。

《我的祖国》,让人更加理解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不竭动力。

《英雄赞歌》,让人更加认识了英雄的伟大。

我们的祖国,因为有无数的英雄而平安,因为有英雄的奉献、牺牲,才更加可爱,更加伟大。

结构有新意。

“士兵”、“对手”、“高炮班”,几大板块呈现不同的叙事角度,从敌我不同视角、战友不同视角,更充分地演绎了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更充分地展示了血与火交织的残酷战场,更充分凸显了我英雄战士撼天地泣鬼神的不朽壮举。

致敬英雄,致敬经典!

《金刚川》,只是截取了宏大朝鲜战场一个小故事小插曲,但是,给人的,却是史诗般的震撼。

一座怎么也炸不断的桥,一支让对手惊慌失措的队伍,一群舍生忘死的英雄,影片歌颂英雄精神,是在诚挚地向英雄军队致敬,也借此向经典战争题材影片致敬。

《我的祖国》、《英雄赞歌》,无疑是在向《上甘岭》、《英雄儿女》两部经典致敬。

作为后勤保障性质的故事,观众甚至可回想起《车轮滚滚》,一部几十年前关于解放战争题材的黑白电影。

高炮班同敌机的对决,让人一下子就想起王成呼叫“向我开炮”。

四川话一出来,许多人情不自禁就想起四川中江的黄继光,四川岳池的柴云振,重庆铜梁的邱少云:都是朝鲜战场响当当的英雄。

“为有牺牲多壮志”。

《金刚川》是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是先辈献出鲜血和生命的青春故事。

观众从中看到啥?

哪来的岁月静好?“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不是夸张的修辞,是真实的生活岁月。

魏巍采访“最可爱的人”,“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的战士,心里想的,就是自己吃雪、流血,正为着祖国人民不吃雪、不流血。

金城战役的胜利之路,是金刚川的战士们,连同金城战役主战场的战士们,用血肉铸就。

几十年来的和平建设之路,通向中国富强之路,通向“中国梦”之路,要感谢先辈们用血肉铺筑。

今人,则需要持续挥洒汗水,保持、弘扬先辈为国奉献甘洒热血、勇于牺牲的精神。

中国人从来不缺硬骨头。看《金刚川》,帮我们更认识了一路走来的胜利之路,更坚信了我们的胜利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