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其殖民地遍佈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非常多,遠不是自己本土可比的。

隨着其他國家的發展崛起,英國卻在不斷削弱。所以隨着英國的衰落,對於很多殖民地開始逐步放手了,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對英國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二戰後,全世界的民族解放運動爆發,英國無力維持龐大的殖民帝國了,只好放棄。

但還是有些特殊的島嶼等地方,英國並沒有放棄。

問題是爲何英國願意放棄澳大利亞,卻不願意放棄小小的馬島?

其實這個根本沒有什麼可比性。不過澳大利亞和馬島有一點倒是很像的,那這兩地在近代都不是印度這樣的國家,屬於無主之地,只有土著活動。

所以不管是澳大利亞還是馬島,根本不會像印度那樣,始終在爭取獨立。

我們先說一下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在很早就成爲了英國的殖民地,但當時其實只不過是圈地而已。因爲當時的資源比較少,而且人口也並不是很多,所以英國根本就不是特別的重視,在進入到18世紀末期之後,澳大利亞才被成爲殖民地,也成爲流放囚犯的主要地方。

雖然澳大利亞也有土著,但可以說人口構成是以英國人爲主的,澳大利亞聯邦也是英國人“手把手”地建立起來的。他們對英國作爲宗主國的認同感是非常強的,因此,獨立的渴求並不強烈。

當然了,最關鍵的是澳大利亞沒有形成北美十三塊殖民地那樣的經濟發展,對英國有着很強的依賴。

澳大利亞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就有了成立聯邦的想法。直到十九世紀下半葉,面對德法在新幾內亞蠢蠢欲動的威脅,各殖民地召開內部會議。外界的軍事壓力與日俱增,一致行動的重要性已顯而易見。

直到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爲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這一方面是澳大利亞的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另一方面也是英國主動放手的結果。

我們再說一下馬島。英國人佔領馬島時,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阿根廷這個國家,雖然英國人曾被西班牙趕出了這個島,但馬島最終還是被英國佔領了。

可以說英國與阿根廷關於馬島的問題已經糾紛了兩個多世紀,當然了,如果英國主動放手這也無可厚非。但如果英國不放的話,那麼馬島是有爭議的,在英國人眼裏,馬島就是英國的一部分。就像普京說的,面積這麼大,也沒有一塊是多餘的。

當然了,最根本的還是實力原因。

阿根廷從任何角度看都是爭不過英國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阿根廷位於地利的優勢,但英國的實力實在是不容小覷,不是阿根廷所能比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