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数学有多重要,相信每位家长都知道。

很多孩子上了小学后,可能刚开始成绩大家都差不多,但到了三、四年级,这个差距就出现了,特别是数学,不少孩子明显觉得有点吃力了。

于是,各种抱怨便出现了:

数学太难了我不是学数学的料我讨厌学数学

不知道这样的情绪你家孩子是否也有。

有这样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可就怕这种情绪延续下去,孩子已经产生了放弃的想法,而且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许对孩子的智力产生了怀疑:他是不是很笨?

记得《最强大脑》中《了不起的孩子》里,5岁的陈雨奇,仅凭脑力就能在10秒内准确算出10个四位数的加减法,现场的嘉宾和观众连计算器都还没按完。

而5岁的葛韵霖更神,现场观众给出了近20组三位数,纷纷打乱在屏幕上,观众连数字都都看完,他已经给出了答案。

还有一位7岁的孩子,居然能在规定时间内记住100种商品和条形码,而且看着商品就能报出价格,快速计算出商品总价。

每次看完这样的节目,我都真心佩服这些孩子,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碾压,内心陷入了巨大的焦虑。

为何赢的总是“别人家的孩子“,难道他们都是天生的高智商吗?

《最强大脑》的比赛出题人刘嘉教授说,

能站在这个台上的选手,智商都不是天生的,他们靠的是后天的努力,靠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专业的指导。

关于这点,陈雨奇的父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坦言,自己的女儿从4岁起就引导她看思维书,做思维游戏等等,同时还对她的思维能力进行了专项的训练。

这经过思维训练的孩子和普通孩子真是完全不一样的。

据说,人的大脑神经元平均脑量有1400克,刚出生的婴儿脑重380克,2岁有1000克,而到7岁时,已经有1280克了,相当于成人的90%。

这大脑神经元在3岁时是爆发期,6岁时就到了顶峰,其后就开始不断减少。

也就是说,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对孩子进行刺激和训练后,孩子的智力发展会发展得比其他孩子更快。

如此说来,绝大多数天才儿童,都是经过长时间训练而达到高水平的。

难怪有“全脑脑王”的杨易也认为,“真正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逻辑思维的培养,而思维培养最重要的时期,是在小学阶段。”

可如何才能有效帮孩子进行思维训练?

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多看课外书。

我国现代数学家刘熏宇先生,曾担任过多所大学和中学的教师或校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审定过中小学的数学教材,发表了大量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出版过《中学生》等期刊。

据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曾在自己中学时,看了《中学生》杂志,,让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因为刘熏宇写的那些数学文章,通俗易懂,内容及其有趣。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

著名画家丰子恺,小时候特别不喜欢数学,最喜欢画画,常为了图画而荒废了数学课,一直都没有尝过数学的滋味,没有遨游过数学的世界。

而看了刘宇熏的几篇文章后,他不知不觉地被诱进了数学的世界。

著名画家丰子恺

里面很多复杂的数学概念,在刘宇熏的笔下都描述得非常通俗易懂,充满了趣味性,比如什么是“韩信点兵“,什么是”八仙过海“等等。

丰子恺说,在嬉皮笑脸中谈严肃的数学逻辑,刘宇熏的数学逻辑完全不同,这和其他的数学教本是完全不同的。

如今刘熏宇根据孩子的特点,编写了一套《给孩子的数学三书》,里面有不少中国的数学妙题解法,像上面提到的“八仙过海“等典故,最主要的是想让孩子在不出门的情况下,让孩子补好数学,考出好的成绩。

其实,数学并非孩子想象中的那么枯燥,在刘熏宇老师解说的数学中,孩子一看就懂,学习数学从今不会是件难事。

学数学,从来都不应该只停留在做题的层面,如果是那样,对数学的理解实在是太片面了。

用图解法直接解决算数问题,不仅便于观察和理解,还更加贴近实际。

平时孩子很少看数学书,上补习班也提不起精神,可给他看了这套书后,他居然还上了瘾,平时看书十五分钟都坐不住,如今看了近一个小时没动过。

难怪有些数学学得好的孩子觉得,数学确实有迷人的魅力,但数学殿堂绝不可能是轻松攀登的,如果那些数学理论,都能用文学的方式来呈现,该是别有一番意味。

也许游走于数学江湖,最重要的是要一套武林秘籍,而《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可能就是那不一样的学习套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