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走吧網特約攝影師 尹泉林

本篇適合慢讀,前半部分以文字介紹形式開展,後半部分以圖文形式觀羌姆。

“羌姆”——又稱爲跳神,相傳公元八世紀,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後,藏王赤松德贊大力推行佛教,並迎來蓮花生大師弘揚佛法。蓮花生大師將印度佛教內容結合西藏當地苯教的一些祭祀儀式、儀軌和教義,尊從藏族多神崇拜的心理,並將苯教中的各種神靈納爲護法神,同時還融合西藏當地的土風舞,創造出了一種驅鬼驅邪,祈禱五穀豐登、造福來世、宣揚佛教故事的寺廟宗教舞蹈來弘揚佛法,這種宗教啞劇舞蹈在西藏經過逐步地演變和傳播,流傳上千年,仍然保存完整,即成爲流傳後世的宗教祭祀舞蹈“羌姆”—跳神。

雍仲本教是西藏最古老且歷史最悠久的宗教,它起源於距今17000年前的象雄王朝。而“古象雄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爲古老的文明之一,堪稱“古絲綢之路驛站”和“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驛站”。古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乃至人類衆多文明的源頭! 並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現在的藏傳佛教就是由公元八世紀傳入中國的印度佛教不斷融合歷史悠久的本教傳統、儀式、儀軌、教義、信仰等諸多內容逐漸演變至今的。

阿壩郎依寺—全稱又叫“旭裏蘭傑扎西雍仲林”,意爲“殊勝吉祥雍仲寺”,是古老的雍仲苯教寺院,建築雕塑精美而又極富特色,到現在建廟已有1000多年曆史,傳承至今郎依寺活佛已傳39代法王。每年的藏曆新年,郎依寺都會舉行大型而又隆重的祭祀活動,而古老的“羌姆”—跳神儀式,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動之一。

“羌姆”在表演中的舞蹈,採用了頭戴各種神靈的面具,吸收大量藏族民間舞蹈成份編排而成的程式性舞段,包括大型的“巫舞”,舞蹈多以“擬獸舞”,“法器舞”混合表演,表演沒有歌唱,氣氛莊嚴肅穆,震撼人心。喇嘛們在寺廟的臺階上,架起嗩吶、長號、莽筒、鼓鈸等樂器,在洪亮莊嚴的樂鼓聲中,寺廟的老少喇嘛們,頭戴各種神、獸面具,手持法器或兵器,按照神位的高低順序出場,以示各路神靈已降臨人間。其中“金剛神舞”最爲威嚴肅穆,而表現地獄中小精靈們嬉戲玩耍的“骷髏舞”又極爲俏皮可愛。今年的郎依寺在跳神舞蹈中還融進了現代元素,一個小精靈騎着摩托車進了場,滑稽搞怪的表演,引來陣陣歡笑聲,使莊嚴肅穆的祭祀活動又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祭祀活動中,郎依寺苯教39世郎依法王——嘎讓羅周堅措活佛帶領僧衆轉塔誦經,開壇講經說法,弘揚佛法。當地的藏族百姓也撒起了龍達,並在祭臺上拋灑五穀雜糧,煨桑、誦經,祈禱來年平安吉祥、五穀豐登。“羌姆”跳神活動最後進入了高潮,各路神靈大顯神通降妖除魔,把鬼首“多瑪”押解到山坡下,架起柴火把“多瑪”燒爲灰燼,並點燃了滿山遍野的鞭炮,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隆重的完成了降妖除魔,祈禱五穀豐登的祭祀大典,爲寺廟和民衆驅逐了未來一年中所有邪惡,迎來人間祥和、福順和幸福安康。

俏皮可愛的骷髏小精靈首先出場,拉開祭祀大典的序幕:

面具精靈舞:

舞蹈中的小精靈:

金剛神舞:

擬獸舞:

骷髏小精靈們:

祭祀活動中加入的現代元素,小精靈騎着摩托車上場:

參加祭祀活動的藏族同胞:

金剛驅魔:

降摩金剛:

各路神仙降臨:

人們請出神龍來降妖除魔:

藏民們爲神龍獻上象徵吉祥如意的巨大錦帛並裹住神龍身體:

人們在神龍周圍灑滿祈福的龍達:

金剛和小喇嘛:

金剛和諸神選出一個小喇嘛爲神龍誦經:

金剛神舞:

神龍降魔舞:

藏民們獻上哈達、拋灑五穀、燃起松枝,圍繞神臺煨桑誦經,祈禱驅除惡魔,五穀豐登:

誦經祈禱的藏民:

吹奏法號的喇嘛:

寺廟的護法棍僧威武登場:

藏民們虔誠迎來本教39世法王護法:

拜見法王的藏民代表:

小小藏民代表:

70歲的藏族老阿爸——額戈老人,虔誠的轉動着手中的經筒祈福:

本教39世法王爲藏民代表們灌頂賜福:

威嚴的執法棍僧:

維持秩序的執法棍僧:

衆僧人演奏法鼓:

執長號的僧人:

郎依寺39世法王——嘎讓羅周堅措活佛親自帶領全體僧人圍繞寺廟轉經祈福:

吹奏樂曲的僧人:

演奏樂曲的僧人:

僧侶們圍繞寺廟轉經:

扛法器的僧人:

手拿各種法器轉經的衆僧:

煨桑的民衆:

本教39世法王——嘎讓羅周堅措(右二):

神臺邊認真聆聽法王講法的藏民們:

虔誠祈禱的藏族老阿媽:

參加祭祀活動的兩姐妹:

僧人手中的法器:

僧人手中的法器:

驅除惡魔的衆僧隊伍:

驅除惡魔的各路神仙:

衆僧人浩浩蕩蕩地把抓住的惡魔送往法場:

隊伍中的小喇嘛:

前來參加郎依寺大型祭祀活動的藏民們:

點燃滿山遍野的鞭炮燃燒並驅除惡魔:

虔誠的藏族老阿媽鞠躬致謝降妖除魔的衆僧:

降妖伏魔的各路神仙:

莊嚴的法王:

祭祀活動結束後,陽光明亮的天空中飄來一隻微笑的象徵祥和平安的氣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