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電(連迅)

盤活紅色文化資源,做強生態環境優勢,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發展鄉村旅遊產業。近年來,地處鄂西山區深處的東溝村喫上“旅遊飯”,摘掉了“貧困帽”。

東溝村位於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坐落在武當西麓山腳下。10年前,這裏山大、地少、路不通,全村不足300人,不少人喫不飽飯,被迫外遷。

“窮則思變,越是困難越要發展。”茅箭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俊江介紹,東溝村是一片戰火洗禮過的紅色熱土。1946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原突圍南部部隊創建了以武當山爲中心的革命根據地,東溝村是當時武當山區根據地重要基地之一。如今東溝村仍保留着不少革命歷史遺址,有發展紅色旅遊的基礎。經過考察調研,茅箭區支持東溝村通過發展紅色旅遊帶動鄉村發展,助力村民脫貧致富。

2005年,湖北省將茅塔鄉增加爲全省重點老區鄉鎮,支持開發紅色旅遊產業。東溝村積極籌措資金,堅持保護修繕與開發並舉,對2000平方米革命遺址進行騰退、修復。村裏修通進村公路,陸續建起革命烈士陵園、革命文物陳列館、戲樓、東溝學堂等,建設完善紅色旅遊文化資源。2010年底,東溝紅色旅遊景區被評定爲國家AAA級景區,每年旅遊人數超過10萬人次。

在充分盤活紅色文化資源同時,東溝村做強生態優勢,打造以生態種植養殖、農家餐飲住宿爲支撐的旅遊配套全產業。村裏採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建成生態茶園400畝,武當道茶公司定期協議收購茶園鮮葉;依勢就地鋪設茶園觀賞步遊道,打造參與性高、體驗感強的觀光茶園主題景觀園區,推動茶產業、茶文化發展。村裏引進“桃源人家”爲龍頭的民宿和農家旅館,舉辦農家樂服務和經營培訓,全面提升經營服務水平。

在上海工作10多年的十堰人王啓迪偶然來到東溝村,便愛上這裏。她留了下來,在村裏租了一棟房屋院落,辦起了別具特色的“桃源人家”民宿企業。成爲“東溝人”之後,王啓迪又接連開辦“蛙聲十里”“休休堂”等親子民宿,建起桃源貨棧、草木染坊、陶藝作坊等扶貧項目。

“企業發展文化旅遊業,優先幫助貧困戶脫貧。”王啓迪介紹,民宿優先租賃東溝村貧困戶田地,連續三年,按年支付土地租賃費用,幫助貧困戶增收。桃源貨棧利用其自身的民宿窗口和品牌優勢幫助村合作社銷售產品,吸納貧困戶到民宿或草木染工坊就業。企業還引進傳統草木染技藝,打造鄉村本土文創品牌產品,增加村民收入。

吳文琴是東溝村村民,一家生活來源主要靠丈夫在外打零工,日子比較艱難。“桃源人家”民宿建成後,吳文琴成了這裏的一名員工。吳文琴說,來民宿企業上班後自己每個月有3000多元固定收入,丈夫在外打工每月能賺5000多元,再加上家裏養了30箱蜂,一家人年均收入超過10萬元。“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精神上也比以前快樂多了。”

王啓迪說,桃源貨棧採取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將茅箭南部山區出產的蜂蜜、艾草製品、竹編制品、草木染進行統一的文創包裝出售,年銷售額超過60萬元。民俗企業開辦的非遺項目草木染帶動貧困戶家庭5戶,年均收入超過4萬元。從2016年6月營業至今,民俗企業累計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帶動村民農產品銷售收入大幅增加。

“紅色文化搭臺,生態旅遊唱戲,東溝村旅遊產業紅紅火火。”東溝村黨支部書記張旭說,2019年東溝村總收入730多萬元,其中旅遊綜合收入450多萬元,旅遊接待量達40多萬人次。旅遊業帶動東溝村及周邊50餘戶村民就業創業,東溝村90%勞動力喫上了“旅遊飯”,摘掉了“貧困帽”。

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東溝村由回鄉創業人士開辦的桃源貨棧。新華網發 劉建維攝

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東溝村由回鄉創業人士開辦的草木染坊染出的布匹。新華網發 劉建維攝

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東溝村由回鄉創業人士開辦的陶藝作坊工作人員展示陶藝製作。新華網發 劉建維攝

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東溝村依託紅色文化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新華網發 劉建維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