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刺客

日本近期在挑釁中國方面動作不斷,近期剛剛完成與美國所謂“利劍”聯合軍演後,又匆匆參與美日印澳在四方聯盟框架內的多國聯合軍演。另外,日本還計劃動用15萬兵力,舉行旨在防備“臺海衝突”的大規模軍演等等。

對此,環球網援引專家的話報道稱,延緩中國發展強大海上力量的勢頭,一直是日本的地緣政治目標,因此美日雙方一拍即合。由於日本在軍事領域與美國的特殊關係,其走向更具複雜性,尤其是對我國周邊安全產生的影響,更值得我們警惕。

日本明知長期充當美國戰略附庸,永遠不會讓自己變稱“正常國家”,卻因爲歷史問題、領土糾紛以及對中國崛起的恐懼等因素,甘願長期充當美國對抗中國的炮灰,其所作所爲,已經給我國周邊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了。

鑑於日本與美國相互勾結,已對我國的國家利益、領土主權安全等領域構成挑戰,因此我國就決不能坐視不管任由日本繼續胡作非爲。日前,我國公佈了《海警法》草案,其中一些條款指出,在主權權利和管轄權在海上受到外國組織、個人面臨不發侵害的緊迫危險時,我國海警人員有權根據本法和其他法律,採用包括使用手持、艦載或者機載武器在內的一切必要措施,當場制止侵害和排除危險等等。

這就意味着,以後我國海警船隻在東海或者南海執法期間,在遇到外國勢力或個人非法侵害我國領海主權時,將被賦予對這些侵略者開火的權利。這對於企圖入侵我釣魚島領海的日本海保廳船隻或漁船而言,就是一種巨大的威懾作用。

中國新出臺的《海警法》草案,允許海警機構在必要時開火的權利,對於日本所形成的威懾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按照美國《星條旗報》所說的那樣,這將增加雙方發生暴力衝突的風險。

與中國海空軍戰機和戰艦通過宮古海峽,無法對日本形成實質性威懾不同,中國海警機構被賦予開火的權利,這對於日本海保廳或者右翼團體的漁船來說,所要面臨的則是真槍實彈的威懾。所以,日媒近期對中國此舉進行大肆炒作,聲稱“在釣魚島附近的日本船隻,可能會成爲該條款的實施對象”。

在當前日本勾結美國接連發起挑釁之際,中國政府賦予海警機構開火的權利,說明中日關係的緊張程度,似乎已經到了不得不讓對方流點血才能解決問題的地步。同時更說明,中國對於日本挑釁的忍耐限度,已經開始觸底,接下來的反制措施可能會讓日本更加膽戰心驚。

中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爲此,日方迅速採取一系列舉措,給當前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的中日關係降溫。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在6日的記者會上作出表態,稱“防衛省希望冷靜地做出應對,不會讓事態一味升級”。

與之前河野太郎有關“派遣自衛隊艦船,協助海保廳應對中國海警船”的強硬表態不同,岸信夫則希望避免讓事態升級。這足以說明,在中國政府賦予海警機構開火權利問題上,日本並不打算硬碰硬跟中國海警船在釣魚島對着幹。

另據共同社報道,圍繞擁有在對方國家疆域內,阻止以日本爲靶標的彈道導彈“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日本執政黨決定放棄明確寫入年底修改的《防衛計劃大綱》中。另外,在有關以島嶼防衛爲目的,引進遠程巡航導彈用於“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的方案,首相菅義偉被認爲“態度消極”。

日本通過修改憲法發展遠程攻擊武器的企圖,一直遭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強烈反對。所以說,在目前中日關係日趨緊張之際,菅義偉政府在發展遠程攻擊性武器方面所展現的消極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應該考慮到中國有可能的強烈反應。

很顯然,無論是岸信夫給當前釣魚島緊張局勢 “滅火”,還是菅義偉對發展攻擊性武器的消極態度,都很能說明一個事實:在面對中國毫不留情的反制時,日本似乎在通過上述示弱的態度,以避免中日緊張關係進一步升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