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鄭中運

金秋十月,又是一個豐收季節。濟南章丘相公莊十九郎村農民豐收採摘節過後,我們一行三人,再次來到十九郎村採訪。去年,我在“探訪十九郎村,聽北臥牛,南鳴羊的故事”一文中,寫了十九郎村改變山村變化的二個戰役,說的是黨支部書記牛剛祺奮戰六十天,把一個窮山溝,硬是挖出了三十畝地的荷塘,取名荷香園;一個是奮戰六年,把荒草野坡的鳴羊山,建成了一千多畝地的花果山。去年有約,他讓我們今年來看他第三戰役的成果,也就是山村一體化建設,打造第一流的美麗鄉村。

去年來時,正值七月,荷塘飄香,蓬萊仙桃掛滿枝頭。今年,乘着十九郎村豐收採摘節的東風,從相公莊街道出發,一路順風又一次來到了這美麗的村莊。一進村,看到整個村莊仍沉浸在豐收採摘節的喜悅中,人們臉上充滿了笑容。這個村平普路大街上,水泥路不見了,剛剛鋪過瀝青的路面還散發着一股味道。潔淨的路面,粉刷一新的潔白牆壁,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在大街西面的一個街口,豎立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這是今年十九郎村新建的廣場,建在大街南面,緊臨大街是廣場的入口處,入口處呈牌坊樣式,兩邊是休閒亭長廊,牌坊的門口和長廊連在一起,仿古建築,古樸典雅,非常精緻。長廊內安放座椅,供人們休息,設計的可謂是既巧妙又人性化。牌坊門西側,立有書卷展示牌,書卷右頁,寫有十九郎村的由來,書卷左面,寫着鳴羊山的傳說故事。

走進牌坊門,就是實踐廣場,廣場內安放標準的籃球架。南面,是一座非常精緻的仿古舞臺,兩邊是演員出入口,也就是過去舞臺上寫的出將,入相。牆壁上畫有京劇臉譜,非常逼真。整個廣場佔地二千多平米,是十九郎村文化體育場所。聽說前不久,一村一場戲的呂劇就在這舞臺上演出的,當晚連外村都來了不少人,很是熱鬧。過去,這裏是塊空地,現在,可謂是今非昔比,物盡其用。

這個廣場,是十九郎村人集文化,體育於一體的文化娛樂場所。一到晚上,忙了一天的人,都不約而同地到這裏活動娛樂,很是熱鬧。實踐廣場是十九郎村新變化的一個亮點。

另外值的一看的亮點,就是建於清乾隆年間的碌碡橋。橋面有十二個碌碡支撐着,很是壯觀。今年,又進行了修建。於是,我們驅車前去觀看。老遠就看見在碌碡橋和玉泉橋之間小廣場上,建有一個休閒亭,小廣場旁邊的綠化帶,栽上了觀賞樹。一輛灑水車正從玉泉橋下的水井抽水,進行澆灌。

碌碡橋和玉泉橋面重新鋪設了水泥路面,橋體又進行了加固,橋上加上了護欄。橋下的玉泉河道,進行了清理,壘上了攔水壩,壩與壩之間鋪上了一層土,說是明春栽種荷花。

碌碡橋東面牆壁上,畫有一條龍,活龍活現,左側則記錄了碌碡橋的傳說故事。據說,龍王三太子游玩,路經此地,偶遇此處採花山姑,產生愛意,迷戀山姑不回。龍王大怒,故發大水加以懲治。三太子執意不回,龍王逐抽其筋,剝其骨,並以筋做橋樑,以骨爲柱而建其橋。而三太子則與山姑相守到老,共度晚年。這個傳說故事也一直在十九郎村流傳着。

看罷修建的碌碡橋,我們驅車直奔鳴羊山。前不久聽老友講,鳴羊山上真有了羊,鳴羊山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鳴羊山。因而,也就總想抽時間一探究竟,一睹風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鳴羊山,雖然不高。但鳴羊山金羊的傳說,卻不徑而走,在民間有着多個版本的傳說,因而,鳴羊山也就名聲在外。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遊玩觀賞。

關於鳴羊山的傳說,街口書卷展示牌上是這樣說的:鳴羊山某個洞口裏,藏着一隻金羊,被南方一個術士探清行蹤後,欲擒之,結果末能如願。嘆道,如逮此羊,只能有十九個人的力量方行。這話被十九郎村一個財主聽到,恰好他生有十八個兒,一個女兒,於是,到山上逮羊,結果,還是沒逮住。人們說,女婿只頂半個兒,當然也就無功而返了。但從此也就有了十九郎村村名之說,十九郎村的由來和鳴羊山的傳說也就聯繫在一起了。

驅車來到山下,經門衛同意,我們在直通山頂的水泥路上緩緩行駛,看到山坡上全都是用鳴羊山礦泉水澆灌的紅富士蘋果,鳴羊山的礦泉水,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因而,結出來的蘋果鮮紅而又飽滿,口感特別好。山上蘋果樹上掛滿了蘋果,較細的枝條不堪重負,被碩大的蘋果壓彎了腰,很是誘人。快到山頂時,遠遠望去,果然看到一隻金羊站在山頂。

來到山頂仔細一看,原來這是一隻石頭羊,刻得維妙維肖,活龍活現,非常精緻。只見它站在一個三米見方的石座上,頭朝東方,昂首眺望。雖將近中午,東方仍霧氣茫茫,好一幅紫氣東來,金羊獻瑞的景象。據老友講,之所以把金羊安放於此,是因爲古時候此處有個旱池,雖叫旱池,確是常年有水,清澈見底,雖處山頂,卻常年不幹,很是神奇,把石羊安放此處,卻另有一番深意。石羊西面山頂上,就是刻有鳴羊山三個字的條石,條石旁邊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幾個大字又重油刷了一遍,很是顯眼。

山頂上那面黨旗,仍是那麼鮮豔,迎風飄揚,嘩啦啦作響,我不由得想起去年和牛剛祺書記站在黨旗下的情景。那時,他向我講起支部建在山頂上,帶領全村人民發楊新時代愚公移山的精神,劈荊斬棘,脫貧攻堅,改造荒山的故事,並向我描繪了第三戰役,山村一體化建設,打造第一流美麗鄉村的蘭圖。今天看到的一切,不正是他脫貧攻堅緻富的成果嗎?我想他現在又在哪裏呢?

在下山的路上,忽聽有人喊我們,驀然回首,看到牛剛祺書記站在辦公室樓平屋上,向我們打招呼。原來,今上午山上有客人,他沒來得及陪我們。在辦公室向我們介紹了一年的變化,以及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現有二大喜事,六大亮點。前不久鳴羊山豐收採摘節成功召開;十九郎村今年又評爲齊魯樣板村,山東省傳統村落。十九郎村新建實踐廣場,重修碌碡橋,金羊落戶鳴羊山,三魚騰躍,村史館,黨建館等。談吐之間,臉上始終充滿着喜悅神色。牛書記說,今年鳴羊山又喜獲豐收,年收入可達九十萬元,比去年增收二十萬元。我們向他表示祝賀,並提出看一下三魚騰躍及村史館,他欣然應允,並陪同我們前往。

三魚騰躍在鳴羊山腳下,荷香園西面,中間是通往鳴羊山的水泥路。在碩大的一個水塘裏,並排安放着三條鯉魚,中間一條較兩邊的魚要大些,昂首翹尾,張口朝天。牛書記介紹說:這個水塘,原先是礦泉水廠的廢水坑,向這裏排放處理廢水。廢水利用,投資砌了水塘,放上金魚。我們向水中望去,水塘裏的水,稍微有點渾,看的不是很清,我正仔細觀看,有幾條小金魚浮上水面,游來游去,很是愜意,甚是好看。

牛書記說,廢水利用還不止如此,村裏又投資,從水塘到鳴羊山頂,鋪設了千米管道,把水塘裏面的水,用機房裏的高壓泵引水上山,澆灌樹木。下一步還要把這裏建設成旅遊景點,把鄉村建設和文化旅遊有機結合起來。說着,他走進水塘邊的機房,合上電閘,只見從三條魚嘴裏噴出三股水柱,沖天而起,足有十幾米高,很是壯覌。他指着水塘說,這裏應該有個富有詩意,而又切合實際的名號,有人起過名,說叫鯉魚跳龍門,他嫌俗氣,要有新意,各位朋友,您有好的創意嗎?不仿給這個景點起個名字。

看罷三魚騰躍,牛剛祺書記陪同我們來到村史館。村史館坐落在十九郎村東北角。與南北街東面的十九郎村小學斜對面。原先,這裏是個糧庫,建於備戰備荒年代,共有十幾間房屋。整個房屋全都是用石頭砌成,非常堅固,現己棄用。這個地方過去是十九郎村一個大戶人家的後花園,大門左側還保留着舊迎壁。

據牛書記說,村裏規劃要把這裏建成村史館,現己初具規摸,整個院子進行了綠化,房屋進行了整修。進大門北拐,是個磚鋪走道子,迎面牆上寫着十九郎鄉宿五個字,走道子東面花牆上寫着十九郎村從前八大景,字全都呈立體狀,非常顯眼。牛書記說,在這裏,除展示十九郎村史外,還要建鄉宿館,供遊客居住。

更重要的就是要建成現代化的十九郎村新八景,才能吸引遊客觀光遊玩。院內並安放休閒座椅,綠化帶裏邊的草坪,象綠色地毯,雖是深秋,仍是鬱鬱蔥蔥。草坪裏有的花兒仍傲霜綻放,看上去,使人賞心悅目,感到十分愜意。牛書記說這裏建設好了,再請你們來做客。我們滿口答應,並感謝牛書記在百忙之中,陪同我們觀看。

順便我又提出參觀黨建館,牛書記看了一下表,說還有時間。於是,他又陪同我們來到村委,十九郎村委坐落在平普路大街西頭路南。黨建館就在村委辦公室二摟。一進院門,迊面是棵足有五米高的迎客松,根基部壘了護臺。臺子前面有塊展示牌,上面寫着永遠跟黨走五個大字。再向裏走就是村委辦公樓了,門口上方有黨羣服務中心的字樣,樓頂上方寫着鳴羊新村四個字,這四個字引起了我的好奇,便問牛書記,鳴羊新村是啥意思。

原來,十九郎村一年來,不光山村面貌有了新變化,體制也有所變動。爲合村辦公,十九郎村和鳴羊山北面山下的顏家村合爲鳴羊新村,成立了黨總支,牛剛祺書記也就被任命爲鳴羊新村黨總支書記了。說着,我們一行走進二樓黨建館。黨建館和會議室合爲一體。

正面是主席臺,對面牆壁上展示牌上,記錄了十九郎村黨支部帶領全村人民改變山村變化的歷史歷程。牛剛祺書記有條不紊地講述了這一切。展示牌上的爲黨立公,執政爲民不正是他們的理念,今天所看到的這一切不正是他們的實踐成果嗎?

我想起了去年我的“探訪十九郎村,聽北臥牛,南鳴羊的故事"一文中的一句話:那有歲月靜好,總有人默默負重前行。實際上,牛剛祺就是那個負重前行,脫貧攻堅的帶頭人,他的事蹟,多有報道,有目共睹。在去年我的文章結尾,引用了十九郎村老人們對牛剛祺書記讚揚的一句話:鳴羊山上那隻金羊,早被咱牛書記逮住了,那隻金羊正源源不斷地獻寶呢。是地,鳴羊山,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六、七年的時間,給十九郎村人貢獻了無數的財寶!

即將告別之際,我又問牛剛祺書記,下一步還有哪些打算,他沉思一會說,繼續弘揚傳統文化,脫貧攻堅,打贏鄉村振興攻堅戰,完善各個景點的建設,把現代農業發展和文化旅遊有機結合起來,把十九郎村建設成集生產、採摘、旅遊的美麗山村,在幾年內,把鳴羊山村顏家村的鄉村建設提高一個檔次,爭取和十九郎村同步發展。在這次顏家村街道提升,改善宜居中,他帶頭還捐了一萬元呢。他說,村北臥牛山的高質量的材質,受到多家投資商的青眯,過去,臥牛山拉動了十九郎村的經濟發展,今天,要把沉睡的臥牛喚醒,爲十九郎村貢獻新的財富。

我想,一座鳴羊山,已經源源不斷的獻寶,一旦臥牛甦醒,那鳴羊新村還不富得流油,那十九郎村的老人們又得說,那頭臥牛又讓咱牛書記逮住了,那還不得財源滾滾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