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備來說,奪取漢中,贏得漢中之戰勝利,無疑是他人生中最爲高光的時刻。這個時候的他,佔據荊州、益州,擁兵近二十萬,麾下文臣武將不計其數、人才濟濟,實實在在的擁有了三分天下的實力。

打敗不可一世的曹操,這讓劉備的文臣武將們紛紛躁動起來,都想着再進一步,加官進爵。於是他們便聯合起來,給漢獻帝上了一份奏表,希望漢獻帝能夠加封劉備爲漢中王。

他們一起聯名上表的奏表,開頭便是: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長史兼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徵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徵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上奏如次。

不難發現,在這份奏表中諸葛亮排在第五位,關羽排在第六位。而前四位當中除了馬超較爲人所知外,剩下的三位都沒什麼名氣。

這不禁令人十分疑惑,馬超、許靖、龐羲、射援四人,憑啥排在諸葛亮、關羽的前面呢?

一,馬超

在劉備的圈子裏,諸葛亮、關羽的身份地位無疑是最高的。但是放眼天下,他倆還真的是比不上馬超。

諸葛亮是官宦之後,但馬超是世代公卿,又是伏波將軍、東漢的開國功臣馬援之後,父親馬騰曾經又割據涼州,威震一方,在出身上馬超就要高於諸葛亮。

至於關羽,祖上一直都是平民百姓,自己更是殺了人犯了事。在出身上是完全都不能跟馬超相比。

除此之外,馬超的官職也是最高的,他的平西將軍僅次於劉備的左將軍,這也因此在奏表當中他能排在第一位,也的確是實至名歸。

二,許靖

早在漢靈帝的時候,許靖就已經是尚書郎,負責在皇帝身邊處理國家政務。那個時候不要說諸葛亮,就連劉備也不過就是個小小的地方縣丞。

董卓進京後他又被任命爲御史中丞,可以監察百官,也相當於今天的紀委,更是位高權重。因此憑這一點,許靖就能排在諸葛亮和關羽的前面。

除此之外,他還是劉璋舊臣,讓他排在第二位也有安撫劉璋舊部的意思。

三,龐羲

龐羲和馬騰曾經陰謀準備攻打長安,事情敗露後劉焉的全家老小都被曹操控制,還是龐羲花錢去解救的,也因此無論是劉焉還是劉璋,都對龐羲十分敬重。

再加上龐羲在劉璋時期擔任巴西太守,因此他在劉璋舊部當中,是擁有非常高威望的。讓他排在關羽和諸葛亮前面,裏也是一種安撫,表明劉備對益州本土派的重視。

四,射援

這一位雖說更加的沒啥名氣,但他會娶老婆,他娶了皇甫嵩的女兒。

在黃巾起義的時候,劉備、曹操都在皇甫嵩的手下任職,可以說皇甫嵩是劉備的老領導。再加上皇甫嵩曾經位列三公,朝中人脈極廣,因此劉備自然要對老領導的女婿多加照顧。

在劉備陣營中,第二號人物無疑是關羽,文臣之首無疑是諸葛亮。但是在進位漢中王的這一關鍵時刻,在給天子上表的奏表中,以他倆的出身、地位和名望,也的確是無法排在最前面。

也因此最終他們兩個,能排在第五名和第六名,也算是不錯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