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王东红)11月4日上午,鹤壁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姚智在第四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鹤壁市已连续三年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市已实施改革面积37万亩,通过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多点发力、综合施策,农业生产节水增效成效显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姚智指出,河南是农业大省,水资源紧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而鹤壁市更属严重干旱缺水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农业用水又是用水大户,占全市总用水量的三分之二,主要消耗于灌溉,部分地方依然存在无节制开采地下水、大水漫灌现象,导致地下水埋深逐年下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形势越来越严峻,水资源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农业节水问题更加突出。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是单纯的调整价格,而是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目的就是在总体不增加农民用水费用前提下,通过健全水利工程设施设备、完善水利工程管护和用水管理机制、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合理制定价格、出台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等综合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用水利用率,促进节约用水,达到用水量减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标。从已经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地区来看,农民种粮水费负担不升反降,节水增效成效明显。

姚智介绍,自2018年以来,鹤壁市已连续三年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目前全市已实施改革面积37万亩,覆盖5个县区27个乡镇(办事处)173个村。其中,高标准农田项目16.9万亩,争取上级资金支持458万元,建立各级群众用水合作组织25个,安装计量设施3776套,发放用水权证28138份,四个县区已建立水价形成机制和财政奖补机制。

通过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多点发力、综合施策,鹤壁市农业生产节水增效成效显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仅今年新增和改善灌溉达标面积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年节水量313.05万立方米,农业抗旱减灾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等措施,缩短了轮灌周期,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灌溉效率,亩均节水、节电率分别达到24.3%和30.8%,化肥、农药施用量分别减少13.8%和19.1%。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农田结构与布局,耕地质量及地力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科技提升工程等一批稳产高产防灾减灾实用技术,促进了粮食的连续多年稳产高产,2020年,全市夏粮总产量67.95万吨,较上年增长4.07%;秋粮总产量预计69.71万吨,较上年增长6.9%。

姚智表示,开展的“打通改革全流程示范县区”创建工作,已确定浚县善堂镇、淇县卫都街道办事处为示范乡镇,全力开展创建工作。目前两县选取的示范乡镇正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财政奖补机制、信息传输采集系统等,预计11月可完成“打通改革全流程”改革目标。

(映象网鹤壁新闻热线:18003718955,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0371969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