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兩棲攻擊艦的成本未必就比正經航母低多少!

比如意大利最新的底裏亞斯特號兩棲攻擊艦,首艦造價已經在12億歐元以上了,這相當於93.53億人民幣,接近14億美元,這個價格還不包括艦載機、登陸艇投入,它真的算便宜嗎?

對比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以下簡稱女王級),底裏亞斯特級兩棲攻擊艦還真不算便宜。女王級在2007年正式下單時,造價總計40.85億英鎊,注意這是兩艘女王級航母的投入之和,分攤到一艘上僅有20.425億英鎊,約等於26.39億美元,比底裏亞斯特級貴了12億多美元。

考慮到女王級是排水量6.5萬噸的航母,艦體複雜程度、空間、艦載機數量、持續作戰時間遠遠超過底裏亞斯特號,因此,它實際上比3.3萬噸的底裏亞斯特級便宜多了,或者說性價比高得多。

迪利亞斯特級兩棲攻擊艦長245米、寬47米、滿載3.3萬噸,和4萬噸多法國戴高樂號差的不太遠,而且還是用了雙艦島設計,意大利很希望將其打造成出口產品。底裏亞斯特級擁有7400平方米的甲板,甲板下方的機庫可搭載10架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如果把爲兩棲登陸部隊準備的車庫也用上,估計能再多點,對標航母的意思很明顯。

底裏亞斯特級兩棲攻擊艦確實可以頂替航母,但它畢竟是個多面手,無法與專注爭奪制海權方航母相提並論,頂多爲編隊提供有限的制空能力,性價比遠不及女王級航母。

女王級航母最終交付時,造價攀升到了31億英鎊,與原本預估的20.425億英鎊相去甚遠,這是因爲2008年的金融危機沉重打擊了英國財政,各船廠又深陷工人罷工、產業動盪,甚至破產倒閉的困擾;航母生產環節缺乏協調,資金也總是不能及時到位,這導致女王級航母交付時間一拖再拖,最終導致成本增加了近16億英鎊。

16(億)+20.425(億)=36.425(億),好在女王級在建造過程中還是很好控制了成本,單艘造價只有31億英鎊,也就是說這個過程節省了將近5.5億英鎊。如果英國爭口氣,讓項目按計劃順利推進,成本有可能縮減到16億英鎊一下,這大約相當於10.1億歐元,是不是比底裏亞斯特級兩棲攻擊艦便宜多了?

一言以蔽之,如果不是成本失控,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並不會比底裏亞斯特級兩棲攻擊艦貴多少,而它能提供的戰鬥力甩後者n條街是沒問題的。

其次,某些特定型號的兩棲攻擊艦確實能頂替航母,但大多數是不行的,能頂替航母的都比較貴,也就毫無性價比可言。

比如上文提到的意大利底裏亞斯特級,此外還有美國的“美利堅”級,它們都有替代航母戰鬥的能力,後者的排水量在4.5萬噸以上,噸位已經超過戴高樂號高,它的機庫設計要求能裝載20架F-35B聯合攻擊戰鬥機、MV-22傾旋翼飛機,以及其它各型直升機,此外還有相應的攜帶能力和對海、對空作戰保障能力,說白了就是照着航母標準去的,也因此造價高達30億美元以上,這基本追上了我們的山東號航母,比底裏亞斯特級還貴。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對比)

由於造價太高,大量建造底裏亞斯特級、美利堅級這種能頂替航母的兩棲攻擊艦,是沒有意義的,因爲它們並不能達到節約經費的目的,在海戰當中也未必是正規航母的對手,尤其是那些帶有彈射器的航母,憑藉艦載機的航程和掛載優勢,往往可以吊打兩棲攻擊艦。

而造價較低的兩棲攻擊艦又不可能頂替航母的作用,因此儘管成本確實很低,卻沒有大批量生產的意義。

比如法國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造價只有4.5億美元;日本的出雲級,造價不足11億美元,這類兩棲攻擊艦(日本稱爲直升機母艦)是不可能頂替航母的,最可靠的證據就是,日本打算給出雲級配備F-35B艦載機,使其成爲真正意義上的航母,但卻先要把船拖到船塢改造一番,這足夠說明便宜的出雲級距離正規航母,有很長的改造空間,它也不具備頂替航母作戰的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