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舟山岱山島西北,地處杭州灣口,四周環海,東北瀕岱衢洋,西南臨灰鱉洋,海域廣闊處,有一座形狀島形恰如一條遨遊的大鯊魚的小島,當地人取名叫大魚山島。

遠眺大魚山島

大魚山島與附近的小魚山,大、小陳山,魚腥腦等約35個島礁組成“火山列島”,主島即大魚山。面積8.44平方公里,坡崗起伏,最高大山崗海拔152.6米,島上有4個行政村,15個自然村落,居民3000餘人。

近望大魚山島

大魚山海域開闊,據說海面曾多次出現海市蜃樓現象,爲舊"岱山十景"之一。清代劉夢蘭有《魚山蜃樓》詩曰:“大小魚山氣吐銀,慣看樓閣起鱗鱗,島間時有乘槎客,未許憑欄一問津。”島西側約10公里處有一個叫做魚腥腦的小島,以燈塔聞名,塔建於1872年,亦爲魚山勝景之一。在大魚山大岙崗的高處,矗立一座高高的紀念碑,上面寫着“革命烈士紀念碑”這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在午後的陽光下熠熠生輝,令人肅然起敬。紀念碑的右側,鐫刻着犧牲的指戰員姓名。站立一旁默默地一一念着,腦海裏油然浮想起70多年前發生在這裏一幕幕戰鬥的場景。

大魚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大魚山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扼舟山至上海航路之咽喉,西南與寧波慈溪、鎮海海域相連,東南通過岱山島,可直達舟山,向北可進軍大小洋山,乃南北海路的樞紐。從寧波要打入舟山羣島,大魚山島無疑是一個極佳的橋頭堡。

這樣,誰控制了大魚山,一有機會就可伺機打入岱山,進而進攻舟山島。而此時的大魚山島敵僞兵力薄弱,且島小,易避敵人耳目。爲此,新四軍選擇大魚山島作爲打入舟山敵軍的一枚棋子,開展海抗日遊擊戰的根據地,這樣的戰略無疑是十分正確的,也很有遠見。

因此,1944年8月,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海防大隊第一中隊(簡稱“海大一中”)76人,在總指揮是副大隊長陳鐵康,指導員嚴洪珠,再加上司務長、衛生員、炊事員等6個戰鬥班總計76人,配備了機槍3挺、土炮2門、長短槍50多支,每人配備手榴彈4枚、子彈100發,於古窯浦港分乘5艘大帆船出發,一鼓作氣衝上海島,在東海紮下一顆釘子。

新四軍抵達大魚山島後,爲防止島上匪軍頑抗,部隊迅速佈置了警戒任務。盤踞在島上的敵人系“舟山保安總隊大洋山獨立中隊”俞康祺部的一個分隊,有七八個人、三四條槍。可讓我部沒有想到的是,22日晚上駐舟山羣島的日軍早早從僞軍提供的情報中獲悉了我部登陸大魚山的消息。於是,日軍迅速調集人馬,準備立體進攻,頓時,我第一中隊於孤立無援之中。

一場惡戰馬上開始。敵人蔘戰的部隊有日軍200餘人、僞軍300餘人。25日凌晨,大魚山島上空出現了低空盤旋的兩架日機。很快,我部哨兵又發現海面上出現了日軍5只小汽艇、5艘機帆船、1艘登陸艇和1艘標號爲“105”的大型戰艦,正氣勢洶洶地朝大魚山島撲去。

面對十倍於自己的強敵從四面衝上來,勢在必得,要將所有抗日隊伍一網打盡。我英勇的新四軍指戰員絲毫沒有退縮,總指揮陳鐵康沉着應戰,立即指揮兵分三路佔領了大岙崗、打旗崗、湖莊頭三個制高點,一隊攜帶2挺機槍,一門土炮,20多條人槍守在大岙崗,二隊攜帶機槍1挺、30多個人守在打旗崗,三隊則全部守在湖莊頭,一場慘烈的戰鬥隨即打響。

新四軍三個陣地互成犄角,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火力網。這日上午,戰鬥打響後,日軍大舉進攻,三個陣地同時開火,連續打退了日軍的3次進攻,擊斃了鬼子10多人,日軍死傷慘重,守軍也漸漸不支。

湖莊頭陣地上,只剩下張中發、張小弟和另一名戰士時,日僞軍耀武揚威地衝上來。到這時候,他們完全可以舉手投降。但是,船老大出身的張小弟卻沉着地瞄準揮着指揮刀的日軍指揮官,拉動扳機。很不幸,這是一顆啞彈。張中發手裏僅有一枚手榴彈和五發子彈,他當即向敵羣扔出手榴彈,可惜也未爆炸,只嚇得敵軍四散奔逃。當日僞軍再次衝上來時,他舉槍射擊,把那個趾高氣揚的日軍指揮官當場擊斃。雖如此,三個人的陣地再難屹立。張中發犧牲了,另一名戰士犧牲了,張小弟負傷後乘敵人混亂之機,機智地滾下了山崗。最終,他們的形象如羣雕般屹立在湖莊頭山崗上。

打旗崗陣地上,指導員嚴洪珠身負重傷,伏地爬行了整個陣地,一面蒐集烈士遺下的子彈和手榴彈,一面逐個叮囑戰士:堅決不當俘虜,萬不得已時,一定要給自己留一顆子彈。排長勸他帶着僅有的六名傷員撤退,他卻鄭重地對排長說:“不!還是你帶大家撤退,我留在這裏掩護。快!服從命令。”排長含着眼淚在他的掩護下帶着傷員撤下陣地。當敵軍衝上陣地時,只見他鎮靜地跳出戰壕,用槍膛裏的最後一顆子彈對準了自己,實踐了自己“寧可犧牲,不當俘虜”的誓言。這個16歲就參加革命的指導員,壯烈殉難時年僅22歲。

不久之後,打旗崗、湖莊頭2個陣地先後失守。日軍集中所有兵力向大岙崗發起猛攻,勇士們滴水未進,身上的片片血跡凝結了、發黑了,但他們依然忍着搶修工事,用石頭、用身體與日軍做殊死的戰鬥。大岙崗山頭陣地上,我一班長兼機槍手施鐵山圓睜雙眼,橫掃機槍,一下子打死七八名日僞軍。身中數彈後,他咬緊牙關,忍住傷痛,打完最後一梭子彈後,迅即將機槍芯甩掉,跳出戰壕,高舉槍托,與敵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白刃戰。

然而,日軍以飛機、大炮轟炸後,再以大批步兵衝鋒,日軍發起的第4次衝鋒再次被打退。下午1點,敵改變了策略,放棄了全面進攻,改爲重點進攻,集中兵力一個陣地一個陣地的奪取。

大魚山島是一座孤島,沒有退路。面對優勢日軍,只有死戰到底。三個山崗的人馬傷亡加劇,彈藥漸漸不多。但他們絕不放棄陣地,子彈打完了就搬起石頭砸,受傷的士兵抱着手榴彈跳下山崗與敵人同歸於盡。

激戰至下午3點,最後一個陣地大岙崗失守。10多名勇士不願被日軍俘虜,跳下山崖。陳鐵康隊長戰鬥到最後一刻,直到在與日軍的白刃戰中壯烈犧牲。

此戰,70多名勇士血戰十倍於自己的日軍7個多小時,擊斃鬼子80多人,最後總指揮陳鐵康,還有程克明、嚴洪珠等42名指戰員壯烈犧牲。有34名勇士在戰鬥中或跳下山崖獲救、或在巖洞中躲過日軍獲救、或及時被支援隊救起獲救。

戰後,參與此戰的日軍指揮官佐藤在呈交的戰報中寫道:這是日軍在中國海島作戰中,所遇到的最頑強的硬仗,日軍損失慘重,直殺得日軍膽戰心驚。

海風低泣,波濤悲鳴。新四軍的指戰員們在絕境中奮戰,毫不畏懼,氣吞山河,將鐵軍的形象硬硬地澆鑄在大魚山島上,是那樣悲歌當哭,卻又那樣令人肅然起敬,面對高聳潔白的紀念碑,我不能不爲之崇敬,爲之肅穆,海風吹過,在悲壯凜然、耿耿浩氣起伏的波濤間,奏響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戰歌。

相關文章